经济是城市的体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观察文化与经济如何互融共促,湖南长沙是一个颇具意味的样本。
这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脉厚重悠长;这里“网红”品牌林立,城市消费旺盛,年轻的游客拖着行李箱挤进闹市区的攘攘人流,只为在心仪已久的门店打一次卡。
厚植于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长沙将“书卷气”与“烟火气”有机融合。“网红”城市火爆出圈的背后,正是文化经济的活力表达。
在《之江新语》的《文化是灵魂》一文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另一篇《“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则深刻阐释了“文化经济”的概念:“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文化赋能经济,绘就城市人文底色。
行走长沙,人气最旺的商圈往往也是历史悠远的街区。潮宗街、太平街、都正街……一处处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下迎来新生。游客们穿过幽静的历史名人故居,出门就走向活力四射的新潮品牌商家。这些深植文化根脉又洋溢时尚气息的老街,已成长沙夜间最具活力的街巷。
经济活化文化,激荡城市创新生机。
厚重而灵动,古老又青春。湘江两岸流淌的时代气息,映照着兼收并蓄、敢为人先的湖湘传统,折射着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沙一直在前行。
从强化立体空间、整体风貌、文脉延续管控,到提质升级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步道,打造一批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长沙老城更有“长沙味”;从持续放大“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到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大力建设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长沙气质更具“现代范”。
长沙花鼓剧院,去年9月试水抖音直播,观看人次达350万,相当于剧院全年线下观众数量的70倍。如今,一批95后、00后戏迷,从线上走到了线下,走进了剧场。
“坚定文化自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有信心让花鼓戏焕发新活力。”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王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