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王鑫(化名)带着自己的导盲犬乘坐地铁。受访者供图
8月,地铁工作人员协助视力残障人士周蕾和王鑫乘坐地铁。受访者供图
近日,周蕾(化名)带着导盲犬坐公交车去上班时,售票员以“宠物不可以上车”为由拒载。
事实上,对于导盲犬乘坐公交车的问题,北京市并没有明确规定。尽管《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中提到,携带训练合格的导盲犬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受限制,但由于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在公交车上执行起来仍有难度。
事件
导盲犬常被公交拒载
12月22日早上,周蕾带着导盲犬在北京八王坟东公交站,准备乘坐648路公交车去上班,但该车售票员却以导盲犬不能上车为由阻止其上车。“我听着公交车到了就走过去,结果售票员喊‘宠物狗不能上车’。”周蕾说,她向售票员解释了这是导盲犬,再加上周围乘客发声帮忙,售票员才允许她上了车。
周蕾带着导盲犬来到648路疃里三区公交总站后,648路公交车安全队长表示,视力残障人士可以携导盲犬乘坐公交车,日后会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
回应
公交方面无文件出台
事实上,对于导盲犬乘坐公交车的问题,北京市并没有明确规定。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中提到,禁止携带活畜禽乘坐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车辆、道路客运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携带训练合格的导盲犬等工作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受限制。
该条例发布后,公交集团曾发文强调携带证件的导盲犬可以上公交车,并建议在非高峰时段出行。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2015年5月1日起,视力残障者出示视力残障证件和导盲犬证,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但对于公交车,仍未有明确规定。
张福顺也介绍,公交公司一般会按照安排对残疾人有特殊照顾,比如驾驶人员多等候一下,在上下车时进行搀扶、在车上协调其他乘客调整座位等,以保障他们的安全。但他坦言,为了能够给视力残障人士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是建议他们能够选择在非高峰时刻、车上满载率不高的情况下乘坐公交车出行。
■追问
为何公交无具体规定?
市法制办称应由交管委发布并配合条例解释;公交集团表示空间密闭,限制因素较多
此外,也有乘客出于安全考虑,对导盲犬上公交表示拒绝。据新京报此前报道,北京公共交通服务集团热线工作人员表示,不允许导盲犬乘坐公交是根据乘客文明守则,其中规定“不携带危险品和有碍乘客安全的动物乘车”。
■体验
公交车
乘客司机对导盲犬认知少
12月23日下午,视力残障人士周蕾和王鑫(化名)像往常一样,带着两只导盲犬出行。他们一手紧握牵引绳,一手拿着“工作中,请勿打扰”的鞍具,向公交车站走去。佩戴导盲鞍、穿着红色工作服的导盲犬走在前方,步伐比主人快了一些。
在东单路口南公交站上了684路公交的二人,未受到司机和乘务管理员的阻拦。在其他乘客咨询时,乘务管理员称,公交公司有发文,导盲犬可以上车。
车厢内几名围观乘客好奇地逗狗,被周蕾及时制止。她表示,“在工作中的导盲犬,一旦分心,就会对需要引导的人造成影响。”
晚6时许,赶在下班高峰期乘车的二人从灯市口乘坐128路公交返回蒲方路,刷卡上车时,司机看到导盲犬后问了句,“你这是什么狗啊?”
“这是导盲犬。”周蕾解释道。司机便没再多问。
车厢内,一些女性乘客会避让导盲犬。“这狗会咬人吗?”一名女乘客问道。“他们经过专业训练,很温顺,连声音都不会有。”周蕾向身边乘客说明。
地铁飞机火车
证件齐全出行均无限制
23日下午,两人从家附近的蒲黄榆地铁站出发,乘坐地铁5号线前往东单。刚走到负一层售票处,地铁乘务员便上前搀扶二人,在出示视力残障证件后,乘务员帮其在窗口买票,并协助其通过安检,护送两人上车。
2013年底,曾有媒体报道称,一位带着导盲犬去上海参加节目的女性受到多家航空公司的购票拒绝,原因是“大型犬不得乘坐飞机”。
12月23日,记者致电东方航空公司客服,其工作人员表示,盲人旅客乘机时带工作犬,必须携带身份证、残疾人证明、工作犬的身份证明、检疫证明等。预订机票后,最迟在所乘坐航班起飞前24小时,在官网上填写《服务性动物运输证明》,后台服务人员会进行审核,通过后工作犬方能乘坐飞机。
海南航空、南航和国航的客服表示,只要携带有效证件,在规定时限内直接去柜台申请即可,若审核不通过则会退票。“根据机型大小,每架飞机能够承载导盲犬的数量不同,会有限定。”国航客服表示,只要确认航班上承载的导盲犬数量没有超出限定,上飞机就没问题。
铁路方面,铁路总公司颁布的《视力残疾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通知中,也对视力残疾旅客携带导盲犬乘车的条件和细则进行明确规定。
商场餐厅
经多次协商后才可进入
除乘坐公共交通时遇到不便,周蕾表示逛商场、去餐厅吃饭时也常遭遇阻拦。“有一次我去商场,刚到门口就被保安拦下,说不让进。后来解释这是导盲犬,他们去请示后才让进。”
12月23日,周蕾等人在某餐厅用餐时,在门口受到了餐厅经理的阻拦,“对不起,您这是犬类,餐厅不允许进入。”
王鑫再三解释说这是导盲犬,非宠物狗,且自己证件齐全,可以证明导盲犬经过专业训练。
餐厅经理劝阻说,这样会影响其他顾客用餐,希望他们换个地方。几番僵持后,餐厅工作人员询问,狗是否吵闹、咬人,“如果出现任何意外,您能承担这个责任吗?”一位服务员问道。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服务员引导两人到较为偏僻的角落。王鑫没有不满,他已经习惯了每次进到一个新的场所,都要和酒店、餐馆的老板或主管多次沟通、协商,得到他们的认可后再进入。
■延展
北京约5万盲人导盲犬仅20只
在国内,导盲犬供不应求。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介绍,由于导盲犬的训练周期长、培训成本高等,目前导盲犬数量只有118只。据了解,北京约5万盲人,导盲犬仅有20余只,远远达不到1%的国际规定普及率。
等了3年才领到导盲犬
周蕾和王鑫分别在去年6月和今年4月从大连导盲犬基地申请领养了一只导盲犬。自从导盲犬融入自己的生活,周蕾的出行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以前走到地铁站要20分钟,现在10分钟就到了。小杰能自动帮我屏蔽很多低矮的路障,安全性也有了保证。”
王鑫介绍,导盲犬供不应求,审核流程长,所以能申请到的很少,他等了3年才领到自己的导盲犬。
4月初,他在大连参加了一个月的训练,学习与导盲犬配合出行,以及管理和训练狗的要领,如发号口令,用手势指挥,佩戴护具等。在经过两次考试后,王鑫将“芒果”顺利带回北京。
大连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告诉王鑫,导盲犬的选择和训练非常严格,被选中的狗基本以拉布拉多为主,必须保证血统纯正,前三代不能有攻击人的记录,也不能有遗传疾病等。这些狗从出生后就送往寄养家庭完成训练,成年后送回基地再接受培训、完成考核,淘汰率非常高。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能够在导盲犬的繁育、培训、应用等多方面提供专业性指导的导盲犬培训机构只有一家——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该基地成立于2006年5月,是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批准、由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组织建立的非营利导盲犬培训机构,培训出的导盲犬全部免费交付给视障人士使用。
由于导盲犬的训练周期长、培训成本高等,目前该基地毕业、能够提供服务的导盲犬只有118只。其中,北京有20余只。
根据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官网的介绍,中国约有1691万盲人。按照国际规定,一个国家只有1%之上的盲人使用导盲犬时,才能称之为导盲犬的普及。按照北京约5万盲人来算,导盲犬的数量应在500只左右。
导盲犬培训淘汰率过半
“我们训练的犬只,差不多要12到18个月才能毕业,而国际上导盲犬训练基地只要六个月就可以交付使用了。”大连培训基地的工作人员梁佳解释,由于中国路况较为复杂,如果全部按照国外的训练周期科目和要求,可能训练出来的导盲犬会没有那么适应路况。
梁佳表示,导盲犬的训练周期长了很多,基础的训练服从指令就有30多项,所以犬只的淘汰率很高,在50%-60%之间,每年能够从基地毕业的导盲犬也只有20只左右,每只成本约15万元。“但每年基地收到的有效申请起码在一二百份。”
中国盲协导盲犬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李庆忠介绍,导盲犬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没有国家层面的规范,比如导盲犬出行的统一标识、繁育培训的规范,训练师的培养,寄养家庭的选择等。
面对目前导盲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不便,梁佳表示,主要是因为公众对导盲犬不了解,拒绝的理由主要是认为导盲犬是狗,担心它的卫生和安全。
“导盲犬是经过培训的,没有攻击人的倾向,而且全球没有一例导盲犬攻击人的情况出现。”梁佳补充道,至于导盲犬的免疫问题,目前针对导盲犬做的医疗保障和免疫都比较完善,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这几年,大家对导盲犬的接纳度,包括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的接纳度已经提升很多。其实每推动一点,大家就知道得更多,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梁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