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因临床表现以恐水为特征,又称恐水病。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病程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几乎为100%死亡。人狂犬病主要是通过动物咬人时动物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经咬伤处的伤口侵入人体而感染人,伤人动物以犬多见,我国民间也称“疯犬病”。
3、什么是狂犬病暴露?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人员。
4、什么叫气溶胶?气溶胶是指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气体中所形成的稳定体系。由于粒子比气态分子大而比粗尘颗粒小,因而它们不像气态分子那样服从气体分子运动规律,但也不会受地心引力作用而沉降,具有所谓胶体的性质、故称为气溶胶。
5、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接触病原体(抗原)后,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即指其抗原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该抗原)因抗原激发而活化、增殖、分化,表现出一定效应功能的过程。
6、易感人群?人群对狂犬病的易感性?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狂犬病发病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触犬机会的多少所致。
7、狂犬病的病原体是什么?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狂犬病毒外形似子弹状,狂犬病病毒广泛存在于犬、猫及狐狸、狼和蝙蝠等多种野生动物体内(如唾液、脑等组织),并在它们之间传播。
8、狂犬病毒的抵抗力如何?狂犬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狂犬病毒对温度敏感,60℃10min或100℃2min即可被灭活;在20~22℃1~2周和4℃5~6周,病毒丧失感染性。但是50%甘油PBS(磷酸盐缓冲液)保存的狂犬病毒感染组织在-20℃下可保存4~5年;狂犬病毒经冷冻干燥后,于4℃下保存数年,仍具有感染性。狂犬病毒对紫外线和日光较为敏感。甲醛、酚、β丙内酯、磷酸三丁酯、乙醇、碘酒、汞、肥皂、10%氯仿、20%乙醚以及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均可灭活狂犬病毒。
9、狂犬病毒怎样从咬伤部位侵入?狂犬病毒通过咬伤的伤口或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表面直接接触而进入体内,但病毒不能直接进入没有损伤的皮肤。
10、狂犬病毒怎样侵入神经系统?狂犬病毒通过咬伤处神经肌结合处的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的感觉神经进入神经组织。狂犬病毒是一种高度嗜神经病毒,病毒在神经组织内复制(病毒的繁殖叫复制),然后从一个神经元进入下一个神经元,沿着脊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根据动物的种类,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都可能受累。根据侵入的病毒量和侵入部位,潜伏期2周到6年不等(平均1~2个月)。狂犬病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病毒从外周神经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病毒侵入部位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可能越短。病毒在神经通路的移动速度估计为每天15-100mm(文献报导,每小时3mm或1mm)。
11、狂犬病毒怎样在全身扩散?狂犬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复制后,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顺向轴浆流动进入周围神经,通过周围神经进入神经分布的组织器官,导致非神经组织(如唾液腺的分泌组织)的感染。到临床发病时,病毒已广泛分布于身体内。
12、狂犬病毒引发临床症状的原因?狂犬病毒通过伤口或与粘膜表面直接接触而进入体内,然后,病毒可在非神经组织内复制,或是直接进入周围神经,并通过逆向轴浆流动到达中枢神经系统(CNS)。人狂犬病临床首发症状通常是被动物咬伤的伤口部位有异常感觉,如痒、蚁走感或疼痛等;这都与病毒在背根神经节复制和神经节炎有关。之后可以观察到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狂躁型和麻痹型;两型都直接和间接与病毒在CNS内复制影响神经细胞正常功能有关。麻痹型狂犬病的虚弱无力是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人被犬咬伤或抓伤后,如能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接受暴露后预防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狂犬病的发生率。
13、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多种,包括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野生动物中:狼、狐、野犬、猴、臭鼬、浣熊和蝙蝠等都是狂犬病的自然宿主。家养动物中引发人感染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犬和猫。狂犬病的传染源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如非洲85%以上的国家和亚洲地区国家(除以色列和孟加拉以外)以犬狂犬病为主,而南非、北美和欧洲地区主要是野生动物狂犬病。我国绝大多数人的狂犬病为犬伤所致,偶有猫、牛等家畜和其他动物所伤的报道。
14、人与人接触能传播狂犬病吗?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狂犬病。理论上只有发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并将病毒传给对方,才有传播狂犬病的可能;直接接触狂犬病人或病人发病前几天的排泄物,如唾液、尿液等也有传播的危险;间接接触狂犬病人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狂犬病人的器官、组织(如角膜、肾)移植给健康人则有极高的传播狂犬病的危险性。
15、疯动物以及被疯动物咬伤的家畜肉能食用吗?得狂犬病的动物的肉不能吃,而应当焚烧或深埋,因为该动物的体内已经广泛存在有狂犬病毒,因为在宰杀、加工过程中病毒有可能通过手上的微小伤口、粘膜而感染。被患狂犬病的疯动物咬伤的动物最好也不要食用。
16、狂犬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是通过咬或抓伤皮肤,或者污染粘膜的伤口而进入机体,这也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在感染动物的唾液腺内和唾液中狂犬病毒含量极高,病毒通过动物咬或抓和舔进入另一易感机体,有些情况下,即使未发现皮肤有细微伤口亦有可能造成感染。
17、狂犬病可能的其它传播途径?狂犬病毒还可通过呼吸道传染或通过气溶胶传播。曾经有报道,在蝙蝠群居的山洞中进行探险的科学家以及在狂犬病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通过气溶胶途径感染了狂犬病毒。还有吃了未熟透的疯动物肉而感染狂犬病的报道。
18、狂犬病在动物之间如何传播?动物间的互相撕咬、残食以及哺乳均可成为动物间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19、哪些人容易得狂犬病?人类对狂犬病一般都没有免疫力,由于不同的人群暴露于狂犬病的机会不同,因此感染和发病的机会也有所不同。统计数据表明,农村居民患病者远远高于城市居民,农民为最高发病职业人群。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农村养犬密度高、犬的免疫率低、暴露(感染)后得不到及时治疗等;男性比女性多,一般认为男性好动,外出的机会多、被咬伤的机会也多,尤其是5~14岁的儿童,表现好动、爱玩犬、逗犬、也爱寻衅,因此易被咬伤。据亚洲狂犬病统计报告,亚洲地区15岁以下儿童占狂犬病发病数的40%以上。除了儿童暴露率高以外,还与这一年龄段儿童自身特点有关,如:身体尚未长高,一旦受到攻击极易被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患病危险大;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后,自身意识不到存在感染的危险,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所以丧失了预防治疗的时机。
20、哪些季节容易发生狂犬病?狂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以温暖季节发病较多。在南方地区,常以春夏秋多发,冬季较少。春夏秋季节发病多可能与犬的发情季节、人们衣服单薄和室外活动相对多、容易受伤或受伤较重有关。
21、狂犬病的危害到底有多么严重?国外专家Fleming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从其痛苦与病死率能与狂犬病比拟”。虽然人类狂犬病是散发的,但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全球有几百万人被疯狂动物咬伤,患狂犬病的病人将经历一个残酷的致命过程。每年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狂犬病死亡数为55000人,死亡病例中绝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至今几乎所有确诊的狂犬病人都毫无例外的死亡。上世纪70年代国外报道治愈过3例,后来被各国的狂犬病专家否定。国内也有过类似治愈狂犬病的报道,但均未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未被任何人(包括其本人)加以重复证明。2004年美国曾报告一例治愈由蝙蝠感染的狂犬病人,但此后采取类似的治疗方法无再成功的病例。
22、狂犬病有哪些并发症?并发症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病人由患一种疾病合并发生了(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狂犬病以狂躁型为多见,可以引起多系统和器官组织病变,除狂犬病本身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外,还可能发生在某些脏器、组织器官病理损害为主的并发症状。
23、狂犬病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有脑水肿,产生颅内高压;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视下丘部)功能障碍可能引起抗利尿激素过多和/或尿崩症、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导致高血压或低血压,心率紊乱或心脏停搏,此时体温一般不升高等。
24、狂犬病引发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非常常见:包括过度换气;缺氧(但不能被过度换气纠正),常发生在前驱期和兴奋期的早期。病人可有呼吸性碱中毒。至兴奋期或麻痹期病人多因窒息、呼吸暂停而低换气,常出现肺顺应性降低和低血氧症。狂犬病毒可引发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支气管肺炎,呼吸肌痉挛时偶尔可并发肺不张、肺纵隔气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吸入性肺炎。
25、狂犬病引发循环系统并发症?心脏损害可以是无明显症状(尸检显示25%有心肌炎和内基氏小体),也可表现为心动过速,严重的心律紊乱,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心脏骤停等均与病毒直接损害心肌有关。另外还可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动脉或静脉栓塞症,上腔静脉阻塞症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消化道反应有较密切的关系,如呕吐、腹泻、体液平衡失调,应急性溃疡而导致消化道出血。致命性的医源性并发症更可能发生于昏迷的最初之时,而狂犬病的并发症常是狂犬病的死亡原因。
26、早期临床表现?狂犬病早期通常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如:不适、乏力、头痛和发热等。早期具有狂犬病警示性的症状为:原受伤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如蚁走感。
27、如何防治狂犬病发病?虽然狂犬病的病死率几乎为100%,但是狂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即被咬伤后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注射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动物源性抗狂犬病毒血清或人血免疫球蛋白)是防止发病的关键措施。
28、狂犬病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如何?狂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几乎存在于所有大陆。没有狂犬病的是经济发达的岛屿国家(如:日本、新西兰)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贝多、斐济、马尔地夫和塞席尔);此外,欧洲大陆的北部和南部(希腊、葡萄牙、挪威、瑞典、丹麦、冰岛和芬兰),拉丁美洲(智利和乌拉圭)也没有狂犬病的报告。
29、人狂犬病在全球流行情况如何?人狂犬病的绝大多数发生在亚洲(56%)和非洲(44%)。每年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狂犬病死亡数为5.5万人左右,其中3.1万人发生在亚洲,2.4万人发生在非洲。亚洲狂犬病例中有四分之三发生在农村,死亡病例中绝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在北美和欧洲主要为野生动物狂犬病,人狂犬病多为异地感染后入境发病的输入病例。
30、狂犬病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如何?我国人间狂犬病的流行从建国到现在有过两次起伏,1951年全国统一开展灭犬活动,使狂犬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只有5个省份发生过狂犬病,50~70年代总发病人数不足1000例。70年代中期疫情开始上升,发病范围扩大到14个省。1984年全国24个省市报告病例数为6018例,死亡6017例。1984~1989年,全国年发病数在4000~6000例范围波动。1990年全国年发病例数开始下降,1996年发病例数下降到最低水平,从1990年的3520例下降到1996年的159例。但1998年后全国狂犬病发病人数开始持续快速回升,2006年报告病例数达3293例。疫区原来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近年来正在向北、向西扩散,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31、早期发现(临床症状,及早就诊)人狂犬病发病早期的症状通常没有特异性,部分病例出现动物咬伤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或出现蚁走感,为狂犬病警示性主诉。
32、人狂犬病有哪些症状?人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狂躁期、麻痹期三个阶段。
33、前驱期:发病初,头痛、不安,有恐惧感等神经性症状,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高达37.5--38℃。患儿的性格或行为可发生改变,如情绪低落,抑郁和不安,有的烦躁易怒。被咬伤的部位发红,伤口周围有刺痛或麻木,有肿胀,伴随有蚁走感和强烈搔痒。原伤口的这些变化是狂大病的重要表现,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之后可出现喉部紧迫感,厌食,并有吞咽困难症状出现。此时一般为1--3天。
34、狂躁期:又称为兴奋期,表现为烦躁不安,同时出现狂犬病独特的恐水症状、阵发性的狂躁并伴有流涎。病人想饮水时,便引起咽部的剧烈痉挛,吞咽困难,十分痛苦。以后每当看到水或听到水声,甚至想到水,都可引起发上述症状,所以又称"恐水病"。咽部痉挛亦可扩散到呼吸肌,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现象,发作间歇期间病人意识清楚。有的病例还程度不同地表现为怕风、怕光、怕声音,遇之即发生抽搐,随着阵发性痉挛加剧,病人时时出现狂躁行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病人出现大汗及流涎,加上呕吐及进食进水的障碍,很快即出现脱水。体温升高达39--40℃。此期经过1--3天。少数病例狂躁不明显就进入麻痹期。
35、麻痹期:病人渡过狂躁期转为麻痹期,此时痉挛逐渐停止,表现为明显安定、反应迟钝,还可少量进食,常常误以为病情好转。实际很快出现脑神经与四肢神经麻痹,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较短,一般为15--20小时。
36、动物狂犬病有哪些症状?动物狂犬病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狂暴型和麻痹型。前者为狂躁不安、意识紊乱,后者精神沉郁、懒动(疲倦)、少食等。病死率可达100%。
37、人狂犬病的诊断原则是什么?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做出诊断。
39、狂犬病患者临床常规化验包括哪些?①血常规:血液学参数可能正常或显示较轻度非特异性异常。白细胞(WBC)计数在8~13×109/L(8000-13000/mm3)左右,有6%-8%不典型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但细胞压积可能低和血球容积下降。②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可正常,随病程的延长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糖尿、酮尿和脓尿。③脑脊液常规:发病的第一周,约有66%的病人脑脊液(C.S.F)正常,随病程的延长,可达90%的病人有异常。C.S.F的WBC计数常在75×106/L(75/mm3);病初C.S.F蛋白常正常,至病程后期,多为异常(约100mg/dl,很少大于200mg/dl)。④脑电图及CNS影像:早期脑电图(EEG)可正常,后期可见弥散性慢波活动,δ波错乱。周期性复合性或阵发性尖长电位的激发。CT和磁共振均很少应用于狂犬病,一般无异常。随疾病进展,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征,可出现密度减低的区域(提示脑梗塞),肌电图通常正常。
40、狂犬病有有效治疗药物吗?狂犬病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但可使用对症的药物治疗,不致于病人过度狂躁而痛苦和悲惨。如镇静剂安定、苯巴比妥等。
41、狂犬病治疗机构有哪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
42、狂犬病能治好吗?狂犬病无有效治好的方法,病死率几乎100%。目前仅美国报道有一例治疗后存活病例。
43、狂犬病的临床治疗原则和方法?(1)将病人严格隔离于较安静、光线较暗的单人病房,避免不必要的刺激。(2)病人分泌物、排泄物严格消毒处理。(3)加强对呼吸、循环等系统并发症的监护。(4)对症处理:补充水电解质及热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对烦躁不安、痉挛者轮流使用各种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及冬眠药物等。有脑水肿给脱水剂。防止呼吸肌痉挛导致窒息,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间歇正压给氧。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时,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
44、既然狂犬病治不好,为什么还要主张治疗病人呢?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对病人还是应该救治。就亲人的愿望而言,任何时候总是盼望着出现治好狂犬病的奇迹,故要求医生尽一切办法减轻病人痛苦和进行挽救。另一方面在有些地方,确实有把其它可以治疗好的疾病误诊为狂犬病,导致病人家属认为狂犬病治不好而放弃治疗、白白丢了性命,所以尽力治疗病人有可能挽救被误诊的病人。
45、救治狂犬病有什么社会意义?把狂犬病人送到医院治疗,可以减少病人对家属可能的威胁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即使被临床诊断为狂犬病的人也要及时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减轻病人死前痛苦。
46、如何用疫苗来预防狂犬病?狂犬病的疫苗预防,可以分为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
47、暴露前预防1.暴露前预防适宜人群有:⑴有职业性暴露危险者,如动物检疫人员、兽医和医疗防疫人员;⑵从事狂犬病毒工作的实验室人员;⑶动物管理和饲养人员;⑷野外工作人员、邮递员以及前往狂犬病地方流行区的人员(尤其是儿童);⑸饲养了狗、猫的家庭的儿童;(6)看护病人的亲属或医护人员也可以考虑接受暴露前预防。(7)高发病地区的儿童可以考虑接受暴露前预防。2.暴露前预防接种程序:在第0、7天和第21天或第28天肌肉注射1个剂量的疫苗。疫苗应接种于成人上臂(三角肌区)和小儿大腿的前外侧部位。疫苗一定不能接种于臀部,因为其吸收情况难以预测。有持续狂犬病暴露风险者,建议定期(一年后或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加强免疫注射。
48、暴露后预防应在暴露后尽快去当地正规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暴露后处理。暴露后预防的措施包括:用水、肥皂彻底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杀菌剂(如碘酒或酒精)杀灭伤口中残余病毒,然后注射狂犬病疫苗或合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49、暴露分级进行暴露后预防之前,需要根据暴露的严重程度将暴露分级,根据暴露分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防治疗。WHO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触摸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伤及真皮层,皮肤存在破损;不能确认皮肤完好时,建议按Ⅱ级暴露处置;I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2)破损皮肤被舔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3)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51、狂犬病暴露后应该到何处去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暴露后应该到国家许可的有医疗资质的疫苗接种部门,如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卫生院注射疫苗。不要到没有合法医疗资质的个体医生或私家药店接种或购买狂犬病疫苗。
54、过敏体质者应如何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如果对狂犬病疫苗过敏,可选择换用另一品种疫苗,仍然发生过敏者,可到医院就诊进行抗过敏治疗,完成全程疫苗的注射。如果对狂犬病抗血清过敏,需要进行抗狂犬病血清脱敏注射,仍然过敏者停用抗狂犬病血清改用人源狂犬病特异免疫球蛋白。
55、儿童在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时如何注射狂犬病疫苗?由于狂犬病具有极高的致死性,一般应优先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待接种的儿童免疫规划(EPI)疫苗可以在注射狂犬病疫苗后接种。由于EPI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加和剂型的改变,可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6、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检测的意义?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多种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的是总抗体,不完全代表具有保护性的中和抗体水平。国际上公认每毫升血清中中和抗体等于或大于2.5国际单位是机体具有抗狂犬病毒能力的最可靠指标,需要采用能够检测中和抗体的方法。
57、禁忌症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无任何禁忌症。妊娠期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否会导致胎儿畸形是怀孕女性最关心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者狂犬病疫苗会引起胎儿发育异常的证据,因此妊娠期进行狂犬病预防不是禁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者狂犬病疫苗使用于婴幼儿也无问题。
58、狂犬病可以用药物预防吗?除了上面“6.1.1.2暴露后预防”所述方法(全世界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预防狂犬病发生外,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狂犬病。尽管有动物试验表明,人为地用狂犬病野毒肌内注射给小鼠和猴子后,再注射干扰素制品和干扰素诱导剂有明显降低它们的死亡率的效果。但是,给暴露后的人注射狂犬疫苗加干扰素制品,其预防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60、如何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狂犬病?参考《卫生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2003年11月21日)
61、小猫、小犬要打狂犬病预防针吗?怎样打针?三个月内的小猫、小犬不用打狂犬病预防针,待到了三个月大时,可按规定的注射程序进行免疫。
63、人以及动物预防狂犬病时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能交叉使用吗?不能交叉使用动物用疫苗不能用于人免疫,因为人用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性质量标准较动物用疫苗高得多。
64、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人用狂犬疫苗能交叉使用吗?一般来说不主张交叉使用。因为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疫苗的病毒毒种、工艺等可能不一,可能对免疫效果有影响;另外如果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也不好判断是哪一个厂家生产的产品所引起,难以便分清责任。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替用。
65、狂犬疫苗必须在被狂犬或可疑狂犬咬伤24小时以内接种才有效吗?不!狂犬疫苗注射原则上是接种越早效果越好。如果超过了24小时,完全可以按常规注射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对暴露已数日数月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都可与刚遭暴露者一样尽快给予注射,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暴露后7天以上没有必要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66、年轻夫妇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能否要孩子?可以要!狂犬疫苗中没有任何一种成分会影响人类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也不会在基因水平上危害人类,因此不会对胚胎或胎儿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造成影响。年轻夫妇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可以不必顾虑,随时都可以要小孩。
67、狂犬疫苗有禁忌症吗?没有禁忌症!考虑到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对高度危险的暴露者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不存在禁忌症,应立即接种疫苗。有严重变态反应病史的人,在接种疫苗时应备有肾上腺素等应急药物。用了类固醇激素、抗疟疾药物的病人应增加疫苗剂量并在疫苗最后一针以后半月,测定中和抗体效价,然后再视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同样因为治疗其他疾病而注射过免疫抑制药物的病人也应检查中和抗体,以便证明是否产生了足够的免疫力。正在接种预防其他疾病的疫苗者,仍可注射狂犬病疫苗。
68、曾经注射过狂犬疫苗的人又被犬咬伤还用再打针吗?全程接种符合效价标准的疫苗后1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一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且已进行过上述处置者,应于0、3、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此外,对暴露前后所用的疫苗效价无法证实者应进行全程免疫。
69、我国与狂犬病防制有关的法规?(1)1980年11月18日颁布:家犬管理条例。(2)1980年11月18日颁布:卫生部关于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的通知(失效)。(3)1984年8月20日颁布:卫生部、农牧渔业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4)1984年9月5日颁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农牧渔业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5)1989年2月2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6)2005年6月30日颁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人用狂犬病疫苗实施批签发管理的通知。(7)2005年7月30日颁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疫苗生产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8)2005年9月8日颁布:全国狂犬病监测方案(试行)。(9)2006年10月8日颁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10)2006年10月30日颁布: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狂犬病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