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将近连续40年的快速增长,2009年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并在这个位置上一直保持至今。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得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加之供需失衡导致芯片短缺使得汽车产业发展雪上加霜,随着国家疫情防控得力和积极复工复产,“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增城区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上升5.2%,汽车零售市场的恢复形势向好。
一、增城区汽车零售现状
表12019年-2021年增城区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情况
年份
累计零售额
(亿元)
累计增速
(%)
占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
2019
72.30
4.2
40.1
2020
71.24
-1.7
35.5
2021
75.27
5.2
35.2
2022年上半年,增城区实现生产总值610.2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位列全市各区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7.82亿元,同比增长3.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汽车零售方面,一季度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同比略有增长(3.3%),但由于汽车生产供给受到了芯片短缺、原材料和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3月后全国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对汽车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汽车产销出现断崖式下降,对行业增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广州市“0408疫情”、“0427疫情”两轮疫情对本土汽车销售打击较大,与持续向好的零售业相比,我区4-5月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均出现同比下降情况,1-5月较一季度下降5.9个百分点。
图12022年上半年增城区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情况
随着6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区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回暖,汽车销售行业在上半年同比正增长,发展韧性强。
二、增城区汽车零售优势
企业集中,品牌多样化。2022年上半年我区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企业共45家,主要分布在新塘镇、荔湖街、朱村街等5个镇街,其中新塘镇占比超六成,是我区汽车零售的主力军。上半年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企业中零售额达亿元以上企业共13家,实现零售额占汽车类零售额近七成,汽车零售额增长主要依赖亿元以上企业的销售情况;辖区内汽车销售品牌超30种,以销售中高端汽车品牌为主的两镇街增速较为疲软外,其余镇街汽车6月零售额均达到两位数增速,其中新塘镇因辖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上半年累计增速达18.0%(见表2)。
表22022年上半年增城区各镇街限额以上汽车零售情况
镇街
企业数量(家)
6月增速
主营品牌
朱村街
5
7.47
-11.8
-7.2
雷克萨斯、奔驰等中高端品牌及东风本田、哈佛、北京现代
荔湖街
8
11.27
-5.1
25.3
宝马、广本、广汽、丰田等
新塘镇
29
16.89
18.0
49.1
丰田、广本、日产、雪佛兰、比亚迪、长安等20多种
其他
3
0.32
持平
38.3
福特、马自达等
汽车消费市场需求平稳,发展韧性较强。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市和区陆续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有关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汽车产业顶住疫情冲击,产销形式加速向好,展现出了强大韧性。区内各汽车零售企业也纷纷推出优惠促销活动,政企合力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加快复苏。2022年上半年,我区汽车消费市场总体保持稳定,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1%,6月汽车零售额同环比高速增长两位数,面对疫情冲击,我区汽车消费顶住压力,保持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市场规模逐年升高,在全球汽车市场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汽油价格持续上涨,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加,广东省发改委公布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活动的以旧换新推广车型名单,涉及45款新能源乘用车、4款新能源商用车,明确提出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2022年上半年我区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达6.95亿元,占汽车类零售额近两成,比重逐渐上升,新能源汽车为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点限上汽车零售企业拉动大。2022年上半年,我区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实现108.92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汽车类零售额完成35.84亿元,占比超三成,拉动上半年零售额增速0.7%。区内销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汽车销售企业广州市锦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于2021年年底获批“一站式”购车上牌资质,提车流程简便,本年始油价调整幅度较大及频率较高,且企业上半年代理权增加,业务增多,交车量陡然上升,上半年实现的零售额拉动全区零售额增长较大,重点汽车零售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三、增城区汽车零售短板
以传统4S店为主,销售模式较为单一。我区45家限上汽车销售企业大多为传统4S店,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崛起,造车新势力公司的直营模式,对传统4S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造车新势力公司的直营店通常在客流量较大的商场,我区传统的4S店分布在离居民楼较远的区域,获客成本较高;且直营模式是全国统一零售价,不存在4S店一店一价的情况,在传统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购车及售后体验的调查中,许多消费者普遍表示存在需要协商价格、无法在线购买、申贷困难等诸多痛点,传统汽车销售模式单一缺点被不断放大。
新增汽车零售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2020-2021年无论是疫情还是“缺芯”,都是单点事件冲击,2022年地缘政治危机、新冠疫情、油价上涨、股市惨淡等多项黑天鹅事件并发,整个汽车产业面临重重压力。2022年上半年我区无汽车销售企业达规月度新增入统,截至8月仅一家汽车零售企业达规入库,规模较小,对我区汽车零售拉动作用不大。
四、增城区汽车零售未来趋势
保障传统4S店稳中前进。相对于传统汽车销售模式,直营模式比较适合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不需要频繁的维护和保养,而传统的燃油车依然需要维护保养,对4S店的依赖程度较高;其次直营比较适合小规模的厂商,销量较大的汽车厂商需要4S店承接库存压力。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较低,传统燃油车还会长期存在,4S店作为汽车厂商指定的销售和售后渠道,在维修和保养方面依然有很大的优势。汽车专卖店“前店后厂”的模式,制造商和销售商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专业性地发挥汽车的商品使用特性,更适用于目前国内的汽车销售市场。
新能源赛道持续高景气。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政策,在政策的护航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带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划中提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25%,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的40%,2035年将成为汽车市场的绝对主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已经是汽车行业不可回避的趋势。
汽车新零售踏浪前行。特斯拉作为现代电动汽车的开山鼻祖,也是最早采用新零售直销模式的车企,其销售主要采取“线上官网电商+线下体验中心”的直营模式,之后的交付和售后服务也是特斯拉自己负责。我国造车新势力相较于特斯拉的直营模式,增加了用户运营、赋能经销商等利器,在不断地互动中提高品牌忠诚度,也促进品牌的传播性;部分车企帮助经销商建立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线上营销给经销商赋能、引流,助力经销商更好地开拓市场。目前我国参与汽车新零售的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传统制造商、新兴汽车制造商、第三方经销商,将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运用到这三种模式上,不仅对汽车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数字化转型改造,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相结合直接触达消费者,提升用户体验和认购率,大大降低企业成本。
五、增城区汽车零售发展建议
(一)帮扶传统汽车销售企业平稳发展
(二)营造良好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是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4月25日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下乡。二是加快完善新能源车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的露天停车区域配置充电设施;加快推进现有公共停车场、产业园区等区域的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充电设施运营商加大现有住宅小区露天公共停车区域快速充电设施建设力度,为我区新能源汽车发展保驾护航。
(三)引进新零售为汽车销售注入活力
我区汽车销售企业以传统的4S店销售模式为主,未有企业尝试新销售模式和新零售车企的引进。为了我区汽车零售新发展,一是可引导企业与区内互联网零售企业联动参与新零售模式,支持汽车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创新汽车销售模式,引导汽车电商企业建立有效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推进线上与线下渠道关联销售。二是利用增城汽车制造的优势和产业效应,引进成熟的新零售车企落户增城,为我区汽车零售注入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