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手机数据、App侵权……“3·15”之夜,大量案例聚焦了互联网经济。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上门美甲、上门宠物喂养、上门做饭、上门私教等线上下单、上门服务,近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受到消费者热捧之余,也存在消费陷阱。
上门美甲钱没少花甲美坏了
“上门美甲,让您足不出户,享受上门服务,任意款式,158元。”几句简单的描述,加上顾客消费后的“返图”展示,就构成了一次上门美甲的推广。
更让小芳不满的是,这次上门美甲的质量也不好,没磨甲型、饰品脱落。“我最后没办法,还是硬着头皮带着孩子,去了一趟实体店,又重新做。再也不敢轻易选择请人上门美甲了。”
喂养宠物人上门了猫带走了
与上门美甲的推广相比,上门喂养的推广,透着浓浓的“爱心”。
“超有爱心,有责任心,绝不糊弄。”“争取让每一位主人都满意。”这类热情满满的言语,很容易让爱宠人士心动。预约和接单方式,也和上门美甲一样。上门喂养服务,逢年过节,异常火爆。
小丽在春节期间,回老家过年,她害怕路程漫长,所以没敢带着猫咪同行。“我回家有1000多公里,实在不适合带着猫咪一起走。”
她考虑过把猫咪寄养在宠物店,但是担心宠物店的宠物太多,消毒不到位,交叉感染。而且,宠物店的寄养费用也不低。于是,小丽在网络平台,约了一个上门宠物喂养服务。“她说自己也养猫,我反复考量,觉得比较放心。”
小丽养的是一只未绝育公猫,喂养员家里有一只绝育的母猫。“我觉得很不合适,我就是不想让猫出门,不想让它有应激反应才约的上门。结果,猫还是被带出去了。”
经过交涉,喂养员把猫咪送回了小丽家。小丽找了朋友临时帮忙喂养,自己也提前结束假期,照看猫咪。“钱没损失什么,就100多块钱,但这次消费的体验让我很失望。”
疏堵补漏神奇液体收费不菲
师傅开始打胶,结果这一打,就是30多斤,要9000多元。“家里老人立刻蒙了,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多钱。所以开始与客服、平台沟通。”最后讨价还价,降到2800元成交。
万万没想到,补完漏,楼下邻居家还是说滴水。大周再也不敢找网络平台,通过老家亲戚,找了实体装修队。经排查,不是卫生间漏水,漏水点在厨房。维修厨房地面后,才彻底解决问题。
和大周的经历相似,小王也在网络平台找的上门维修。大周是补漏,小王是疏堵。
小王据理力争,向网络客服投诉,向黑猫投诉平台反映情况。经过反复沟通,维修方退给小王800元。
家住三环边的小马,在过年期间,也遭遇了上门维修纠纷。在事先沟通时,商家表示上门勘察不收费。但是,师傅勘察后,表示无法维修,却索要200元上门费。“当时只有老人在家,对方态度又很强硬,就把钱给了。”事后,小马投诉,目前没有进展。
提醒上门经济切忌线下交易
记者随后使用该平台咨询上门补漏业务,发现聊天页面出现了安全提醒——“谨防线下交易风险!请提前与商家确认耗材(如胶水)的单价、用量及总价,避免收费超出您的预期。付款请走线上交易,避免产生资金纠纷。”
维权平台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杨晓波律师告诉记者,此类上门经济维权纠纷,近些年比较常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或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要求赔偿。
杨晓波认为,消费者在网络平台选择上门服务的时候,是信赖平台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网络交易平台未采取必要措施,应承担连带责任。
“即便是社交媒体,如果允许发布推广信息,涉及到有偿交易,也应承担相应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