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最初发表于1926年3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兔和猫》:短篇小说,收入作者《呐喊》。
“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指徐志摩、陈西滢等。
“不好惹”:这是徐志摩恫吓作者的话。
浑身发热:这是讽刺陈西滢的话。
以动机来褒贬作品:是针对陈西滢的。
覃哈特(1870—1915年):今译德恩哈尔特,德国文史学家、民俗学者。
日耳曼人:古代居住在欧洲东北部的一些部落的总称。
“公理”“正义”:这是陈西滢等常用的字眼。
“颜厚有忸怩”:意思是脸皮再厚也内心有愧。
万生园:亦作万牲园,在北京西直门外,后改为北京动物园。
“党同伐异”:意思是纠合同伙,攻击异己。
大勃吕该尔:通译勃鲁盖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兰德斯的讽刺画家。
弗罗特(1856—1939年):通译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者。
章士钊(1882—1973年):字行严,湖南长沙人。
“问名”“纳采”:旧时议婚中的仪式。“问名”是男方通过媒妁问女方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纳采”是向女方送定婚的礼物。
“阴险的暗示”:这也是陈西滢的话。
隐鼠:即鼷鼠,鼠类中最小的一种。
EdgarAllanPoe:通译爱伦·坡(1809—1849年),美国诗人和小说家。
猫婆:日本民间传说。
猫鬼:《北史·独孤信传》中记有猫鬼杀人的情节。
八戒招赘:指猪八戒在高老庄入赘高太公家的故事。
老鼠成亲:旧时江浙一带的民间传说。
慰情聊胜无:语出陶渊明诗《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动辄获咎: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
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他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民主战士,其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还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伪自由书》,《鲁迅传略》,等,《狗·猫·鼠》选自《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读后感
初看题目,以为是三个动物的故事呢,正想着先生童年时怎会和它们结下渊源呢,细读才知道是当时的"猫论"引起了先生的回忆,才让我们有幸体会到先生幼年时就很喜欢保护弱小。
看!可是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他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如此地嬉笑怒骂,让"人"怎么还站得住,无怪先生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了。
小小的"鼠辈"本不值得喜爱,但因为有了猫的对比,却让我们感到了"鼠辈"其实也有它的可爱之处。怪不得有了可爱的小舒克贝塔老鼠,想来作者也是看了先生的"隐鼠"而受到的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