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口截获小熊猫供销产业链浮出水面
2017年7月1日晚,公安机关根据线索,在高新区沪宁高速出入口将正在驾驶车辆运输小熊猫的何某和黄某二人抓获。
经审查,经营水族馆生意的何某和靠兜售动物的黄某均为苏州本地人,因买卖野生动物相识。2016年初至2017年7月期间,何某单独或伙同黄某多次非法收购、运输、贩卖长臂猿、小熊猫、猕猴、蜥蜴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2017年5月,因已经卖给买家的长臂猿死掉,黄某、何某伙同他人,从浙江嘉兴将死掉的长臂猿及其它野生动物运输回苏州。
经查,何某不光自己亲自运输,还通过快递将大量蟒蛇、蜥蜴运输至广东,并找人寄养代售活体蟒蛇、大型蜥蜴数十条。何某和黄某被抓获后,一条完整的收购、运输、贩卖珍惜、濒危野生动物的产业链被斩断。
目前,本案正在姑苏区人民检察院进一步审查起诉中。
网络平台成交易“集散地”
私下交接增加破案难度
据统计,自2016年姑苏区检察院被指定管辖危害生态环境犯罪以来,
“部分犯罪人员用高额报酬诱使汽车、货车以及客车司机为其代送货物;也有交易双方自己开车,约好地点非法交接。”检察官告诉记者,一些涉案人员明知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其制品为法律所禁止,但仍在利益诱惑下选择铤而走险。例如2016年,犯罪嫌疑人王某以自己“发货量大,快递费高”为由说服物流公司为其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并长期在各公司押有千元不等的保证金。
卖家贩卖不以为是多大事
买家不识萌宠是保护动物
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差,是非法狩猎行为及收购野生动物进行饲养行为多发的重要原因。随着“宠物热”的兴起,不法分子借机将野生动物打上“萌宠”的标签,伪装成普通家养宠物进行兜售。
检察官告诉记者,有些犯罪嫌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在该院承办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以架设捕猎工具粘网、布置诱鸟等方式非法猎捕国家保护的苍鹰,直至被抓其仍认为“没什么事”。
另一方面,部分买家野生动物辨识能力缺乏,难以分清野生违禁品与合法饲养的区别,并在案发后以此为借口逃脱。该院曾办理的郑某等人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一案中,郑某就以宠物饲养为由购买了绿鬣蜥、灰鹦鹉等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