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宠物经济难于社交:“网红”晒猫小程序停运200万用户数据失踪
圆形加载条不断循环,200万用户的养猫、吸猫数据也卷入这灰色“漩涡”中,难寻踪迹。
在宠物社交领域,猫卡小程序的终结不是第一个,可能也不是最后一个。
从2012年开始,线上宠物社交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广袤生长,但业内人士表示,变现难、留存差、体量小等问题使得多数宠物社交平台步履艰难。
根据《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19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024亿元,其中宠物食品、医疗等领域占据半壁江山,而宠物社交始终在夹缝中生长。
宠物社交平台磕磕绊绊的发展历程,也许同样是垂直社交生意的缩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使多年发展挫折重重,京东等巨头及不少创业者仍不断试水宠物社交领域。但在宠业投资人士看来,宠物社交或许并非“伪需求”,也依然算不上“新风口”。
网红小程序“猫间”蒸发
社交是猫卡的一大卖点。在停运之前,打开猫卡页面,扑面而来的是各色萌猫图片和视频,这些内容都是猫主人主动“晒”出,同时猫咪的图文成长足迹也可以被其他用户公开翻阅。
猫卡还一度跻身“网红”小程序之列。据36氪报道,上线不到两星期,“猫卡凭借自传播吸引了七十余万用户,二十多万张注册猫卡,页面PV在2000万”。上线不到三个月,资本也紧随其后,2018年2月,猫卡获得经纬中国与祥峰投资的天使轮投资。
有用户也向《中国经营报》表示,猫卡的罐头兑换承诺难以兑现,在停运数月前就总是出现罐头兑换名额已满的提示。
丸子略感“庆幸”的是,好在只养了一只猫,没有猫卡的助力,自己也对猫咪的各项体征心里有数,但她坦言,“(养)多只的话我估计比较头大,因为每只记录肯定有不同了。”
果不其然,在微博上,有网友就声称,家中两只猫的病历、体重、驱虫等信息都记录在猫卡上,并在其官方微博下喊话:“你们千万不要崩啊!求求你们出来给个说法吧!”在论坛平台上,也能发现爱猫人对猫卡“说凉就凉”的指责,以及对其停运前没有通知、导致数据丢失的愤怒,还有为与猫卡上萌猫的“失联”感到不舍。
宠物社交平台轮番停运
猫卡的“蒸发”,不过是宠物社交“停运潮”的冰山一角。
宠物保健食品领域从业者、APT宠物闪释片CEO吴燕直言:“宠物社区APP停运的挺多,不过正在运营中的也不少。”
与猫卡前后脚上线、同样主打宠物社交,甚至同走“社交+电商”模式的小程序“狗卡puppycard”“宠咖秀”,也命运多舛,处于暂停运营、无法加载数据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宠咖秀”在小有名气的社区网站百姓网旗下。
通过不完全统计可以发现,2012年之后,主打宠物社交的线上平台,在经历创业热与投资热之后,总体生存境况并不乐观。
但很明显,这两家最早主打宠物社区的平台,早就“改旗易帜”,干起了电商和咨询等业务,尤其在波奇网的官方介绍中,宠物社交业务已经被排在线上电商、线下零售及服务之后。
2012年之后入局的宠物社交平台,日子显然难过许多。
曾立志要做宠物版Facebook的扑扑网,被狗民网收购;闻闻窝”与“遛遛”的用户量级都在百万以上,融资进程都进入A轮,获得了上千万元的融资,而且被互联网、创投头部企业青睐,但目前也都停止运营,官方微博下同样充斥着用户对其擅自跑路、不提前通知的愤怒。
业务较为综合的互联网宠物服务平台“有宠”,曾是宠物行业的“明星企业”。在2016年,歌手韩红曾作为“有宠”的联合创始人,公开邀请了多位艺人为“有宠”站台,工商资料显示,韩红还曾担任“有宠”运营公司的董事长。目前,主打宠物社区的有宠APP及官网仍在运行,线上线下业务也在同步推进,但公开信息显示,韩红已于2018年6月退出董事会。
另外,公开资料显示,在融资进程上,多数专注宠物社交的平台都止步于A轮,甚至拿到天使轮后就偃旗息鼓。
在第三方创投金融数据平台“烯牛数据”上,宠物社交赛道共有26家公司,其中有公开融资进程报道的10家企业中,轮次最多达到A+轮,而这家完成A+轮融资的联宠科技,业务重点已经在B端宠物医疗一体化服务,旗下在线问诊APP“狗大夫”也只是将社交作为第二卖点。
同时,现存的宠物社交平台中,真正将社交人群做到一定体量,且形成成熟商业模式的,也少之又少。
“目前,从用户(宠物主)角度来看,在用户数和日活层面基本没有非常头部的宠物社交平台企业。”
青山资本投资总监艾笑从事宠物行业天使投资多年,她向《中国经营报》指出了宠物社交平台的尴尬境地。
而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宠物社区最成功的当属狗民网,不过有业内人士透露,“他们现在也在转型……之前转型电商,目前已转型流量变现的品牌策划与营销服务了”。
艾笑和吴燕都向《中国经营报》表示,业内通常会将宠物行业与母婴行业做类比,吴燕称,部分线上宠物社交平台也曾立志做宠物版“宝宝树”(母婴类线上社区),但以发展态势较为稳定的狗民网和波奇网为例:
狗民网旗下的宠物社交APP“铃铛宠物”在苹果商店的评分数量为966个,波奇网旗下的社区APP“波奇宠物”评分数为2050个,二者在安卓商店应用宝上的下载量分别为22万次和198万次,需要注意的是,波奇宠物已经将重心放在电商上。
而宝宝树在苹果商店上的评分数量和应用宝的下载次数分别为30.7万和5833万。
平台面临盈利困局
在艾笑与吴燕看来,今天宠物社交线上平台的发展困境,有平台找不准盈利模式、运营欠缺的自身问题,也有社交、电商头部平台稀释需求的外部压力,当然还有国内宠物人群渗透率较低的总体现状。
艾笑指出,对不同养宠用户而言,就宠物内容进行线上交互并非刚性需求,并且碎片化的需求往往可被其他平台替代。
早在2014年,“闻闻窝”的创始人孙岩就曾透露,闻闻窝的日活跃用户在10%左右,而且在宠物社交这个垂直领域,能超过10万用户量的产品屈指可数。纵观上述统计过的平台中,“遛遛”的日活更低,在8%左右,尾巴圈的日活大约在16%。
如果在社交层面叠加记录工具,吴燕认为,一些宠物社交平台只是单纯复制“宝宝树”的成长记录等功能,而不重视专业内容的运营,同样会大概率失败。“PGC(专业生产内容)很重要,这个重运营,但是不少宠物社交(平台),基本没啥运营投入,感觉在自生自灭。”
此外,艾笑表示,宠物社交企业到后期,大家都会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变现比较困难。
也有宠物社交平台向宠物医疗咨询服务转型或交叉。“宠物单纯社交,早晚死”,吴燕坦言,“妈咪们在一起都不是为了撸猫,关心点不是纯娱乐,而是健康、成长、侧重知识等等。”艾笑也提到,2012年左右,出现了一批线上问诊的宠物社交平台。
吴燕则认为,目前在中国,宠物健康领域还缺少权威性,宠主对医生缺乏信任,所以在现阶段,偏医疗服务的宠物社交平台还面临比较大的局限性,毕竟中国宠物行业发展“不过20年,很原始……人和宠物都处于野蛮生长阶段。”
这也是艾笑进入宠物投资领域后,鲜少涉足社交赛道的原因之一:“宠物社交当时市场规模还比较小,因为宠物人群的整体渗透率不够。”
艾笑告诉《中国经营报》,相对来说,目前中国整体的养宠人群渗透率还没有国外发达国家那么高,部分发达国家养宠人群渗透率甚至已经达到70%,而中国在沿海发达一带的城市大约在10%~15%左右,所以它(宠物社交)整体需求还是比较小众”,这个领域很难在3年内实现爆发性增长。
业务亟待更接近“刚需”
线上平台频频遇挫,关于“宠物社交是伪需求”的声音也闻风而来。但艾笑和吴燕都认为,目前还无法用“伪需求”这一论断来全盘否定平台的尝试。
“需求是有的,不是伪需求,但是需求偏小众、非高频。”艾笑称,不可否认,宠物品类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
在发布会上,京东方面引用了以下数据来说明进入宠物社交领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中国宠物狗的数量已经达到2740万只,城镇平均养宠率约为11%,为世界前三的“养宠大国”。2017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达已达到1470亿元,在未来3~5年内,宠物行业将继续维持20%以上的高增长。
京东方面称,在惊人的宠物总量数字之后,用户的需求更加个性化,消费场景也更加多元化,谁能把握住用户的“喜好”,谁就能把握宠物经济飞速发展的红利。
在艾笑看来,大公司与创业者在思考角度上会有差异,京东此举可能是从流量层面考虑,“因为宠物品类天然带有流量属性,所以相对公司其他的业务部门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协同作用。”
吴燕则认为,京东在宠物社交上的布局更多是在为线下布局铺路,“宠物社交不是没有可能性”。她表示,社交模块,“遛狗”这个切入点,有人在玩,也存在机会,但她同时坦言:“一个项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取决于CEO对商业模式的整体规划,以及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同样做遛狗的,有的运营差,就会死,国外就有很多成功案例。”
此外她提醒,宠物社交得找准切入点,“不然就成炮灰”,而现在探讨宠物社交,还是可以从偏医疗方面的PGC内容运营切入。
尽管认同需求的存在,但艾笑还是认为,短期内,线上宠物社交很难成为新风口。她的建议是,现有的宠物社交平台,要尽量去拓展一些“接近刚需的业务”。
而在业内,有说法称,“宠物行业是长达15年的母婴行业”,人类对奶粉、玩具等产品高需求的婴童时期只有短短数年,而猫狗等宠物的生命周期则是10~15年,相较于社交领域,宠物消费领域更被广泛看好。
而根据《白皮书》最新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024亿元,其中宠物零食和药品的消费增速最大,分别为8%和4%,宠物犬猫数量为9915万只,增幅达到8.4%。
由此,作为天使投资人,艾笑比较看好宠物食品品牌、宠物用品品牌及宠物渠道品牌这三个创业方向。
“中国的零售土壤和欧美不同,欧美是在线下零售发展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开展电商,而国内的零售发展路径刚好相反,电商的基础设施远比线下零售完善。从这个角度看,和线上宠物垂直电商相比,宠物在线下业态中还有非常多施展拳脚的空间。”艾笑说道。
吴燕也谈道,“现在大家都是回归线下渠道,比如小佩,开了门店,比如PIDAN也开了很多个体验店,”在她看来,这是因为“现在(网络)流量获取成本太高了”。
也许正是看到流量入口的门槛越来越高,猫卡早早开发同名宠物用品品牌,以至于小程序停运后,天猫旗舰店没有关停,近日仍有交易的痕迹。但品牌能否成功、猫卡小程序能否重生,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