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华善明救助站内,数只流浪狗被圈养在露天环境中。
市民质疑土华救助站所获捐款去向,其负责人如此回应——
一直募捐为何基建没做好筹钱不多,不能一次花光
此前,白领Cindy投诉说,土华救助站进行基建好几年,李先珠为此多次募捐。可是她今年1月冒雨上山时看到环境一片狼藉,遮雨棚破旧失修。而土华救助站的前员工阿方(化名)也说,他去年在土华救助站工作时,雨棚仍很破烂。
阿方反映,李先珠曾以修建水塔为名募捐,可实际上土华救助站只有一个小水塔,狗狗经常处于缺水状态。李先珠“对于场地建设能不投入就尽量不投入”。而土华救助站的前员工阿荣则告诉记者,李先珠之所以不搞好基建“是不想花钱”,此外,场地保持破烂,他就可以一直让人捐款。
对此,李先珠回应说,雨棚确实破旧,因为“没钱修”。而水塔大约在2010年就建好了,当时是由一名在广州工作的香港人独自捐资兴建的。他强调,要运营救助站,就不能把每次筹得的钱全用光,要留有储备资金。“再说了,每次筹得的钱其实不多,而每个月在人工、狗狗医疗等方面都要用一大笔钱”。
既有商业寄养为何还募捐
运营商业项目补公益项目
阿方和另一名土华救助站前员工阿力告诉记者,土华救助站一直从事商业寄养业务,猫狗的主人寄养时都要交费。“除节假日等特殊情况,土华救助站对外宣称收养的40多只狗狗里有10只左右是长期寄养的狗狗。”他们说,这些寄养狗食用的狗粮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给被收养的流浪狗的,而且因寄养而耗费的水电、人工,也由救助站负担。
新快报记者在网上查证,确实有一家名为“广州宠物寄养店”的企业,已经认证了6年,而其发布的寄养环境照片,有几张经网站工作人员证实是土华救助站的照片。
对此,李先珠回应称,土华救助站是公益组织,经费全靠自筹,因此必须要运营一些商业项目来维持公益项目。“我们协会(指土华协会)章程里规定可以提供‘宠物服务’,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回报。以前,我们规定寄养要收费。可是几个月前,我们已经没有这个硬性要求了。如果寄养人愿意捐钱就捐钱,不愿意也不要紧。”
不过,对于“寄养狗有没有使用公益资源”的问题,李先珠没有回应。
募捐的医疗费用花在哪里
专拍款用于狗狗入院治疗
此前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曾在土华救助站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狗狗生病都是在救助站用现有药物治疗,很少会送到宠物医院救治。对此,李先珠回应称狗狗是无钱可医。然而,记者查询发现,“广州土华善明救助站”官方微博上有27条救助捐赠的淘宝链接,由此获得的捐款最终不知去向。
对此,李先珠回应说:“网上狗狗救助专拍的数量其实很少,最多只有30只,而且放去专拍的狗的病都非常重,需要送去医院。”
不过,这显然不能使投诉者信服。阿方告诉记者,2014年6月之前,土华救助站中真正的流浪狗只有30多只,其中20多只长期在淘宝有救助专拍。
每月收支余款到哪里去了
支付宠物花费后所剩无几
而阿力等前员工表示,通过名目繁多的募捐项目,土华救助站每个月收入有数万元。而李先珠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支出方面,阿力称,场租每月2200元左右,水电费每月600元左右,狗粮一直有免费捐赠,多数药物是捐赠的,每月药费200元左右。而据李先珠此前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称,救助站工人工资3700元,自己工资5000元。因此,救助站每月开支仅12000元左右,只占收入的三分之一。那么,多出来的钱到哪里去了呢
对此,李先珠回应称,救助站每个月的收入在1.5万元至4万元之间,多数是从网上筹到的。需要养100多只猫狗,需要支付宠物的食物、医疗,以及工人工资、租金等费用,“试想一下,每月剩下的还能有多少”
被投诉机构不具备公募资格
说法
律师:捐赠人要加强监督
对于土华救助站被投诉风波,广东敬海律师事务所的王振华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受赠人应当公开接收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接受社会的监督。而且,受赠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受赠财产的使用制度。土华爱护动物协会和土华救助站显然没有按规定做到以上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