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收养篇)

第一千零九十三条下列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一千零九十四条下列个人、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儿童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第一千零九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可能严重危害该未成年人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将其送养。

第一千零九十六条监护人送养孤儿的,应当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第一千零九十七条生父母送养子女,应当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

第一千零九十八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

(五)年满三十周岁。

第一千零九十九条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三条第三项(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第一千零九十四条第三项(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和第一千一百零二条规定的限制(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华侨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限制(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第一千一百条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有子女的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未成年人或者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可以不受前款和本法第一千零九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限制(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第一千一百零一条有配偶者收养子女,应当夫妻共同收养。

第一千一百零二条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第一千一百零三条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三条第三项、第一千零九十四条第三项、第一千零九十八条和第一千一百条第一款规定的限制。

第一千一百零四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应当双方自愿。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第一千一百零五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

第一千一百零六条收养关系成立后,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

第一千一百零七条孤儿或者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亲属、朋友抚养;抚养人与被抚养人的关系不适用本章规定。

第一千一百零八条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养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利。

第一千一百零九条外国人依法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应当经其所在国主管机关依照该国法律审查同意。收养人应当提供由其所在国有权机构出具的有关其年龄、婚姻、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并与送养人签订书面协议,亲自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第一千一百一十条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第二节收养的效力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条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

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条养子女可以随养父或者养母的姓氏,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氏。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条有本法第一编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规定情形或者违反本编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

无效的收养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三节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条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是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八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条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条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是,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但是,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

主办单位:深圳市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通讯地址: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金岭路1号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755-12345

建议您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

THE END
1.寄养家庭应有本市户籍住所北京晨报讯(记者 张璐)寄养家庭应有本市户籍和合法住所。最新一期市政府公报昨日公布《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贯彻落实民政部〈家庭寄养管理办法〉的通知》。《通知》明确开展家庭寄养的相关条件,如寄养家庭应当具有本市户籍;拥有固定合法住所,寄养儿童入住后,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上一年度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且冬季能够...https://news.sina.cn/2016-02-17/detail-ifxpmpqp7832773.d.html
2.什么是寄养家庭,名词解释定义是?寄养家庭 参考答案: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民政部门批准的家庭寄养服务机构委托,寄养不满18周岁的孤儿、查找不到...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名词解释 儿童家庭寄养 参考答案:儿童家庭...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813040.html
1.女孩寄养姨妈家合法吗然而,若非单纯的寄养关系,而是将孩子赠送别处,那么严格意义上讲,该行为已经构成了遗弃罪。倘若在赠送...https://www.64365.com/ask/34690364.aspx
2.2012年中级法规与政策辅导: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4)2012年中级法规与政策辅导: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4) 四、安置孤儿的形式 1?家庭养育 由孤儿父母生前所在单位或孤儿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担任监护人的,可以由监护人委托有抚养意愿和抚养能力的家庭养育。 2?集中安置或家庭寄养 由民政部门监护的孤儿,可以在社会(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孤儿学校、SOS儿童村和流浪...http://m.edu24ol.com/news/2012-6/201206111000112993.html
3.民法典寄养可以拥有合法监护权吗刘云海律师问答不能。民法典寄养不可以拥有孩子的合法监护权。寄养儿童在寄养期间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改变与民政部门的监护关系,因此寄养家庭不能取得孩子的监护权。 法律依据: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第十八条 寄养儿童在寄养期间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改变与民政部门的监护关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https://m.66law.cn/v/jx/mfdjy4.html
4.不想养孩子应怎么解决综合法律面对“我不想养孩子怎么办?”这样的疑问,咱们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无论是选择寄养、合法放弃权益,还是寻求家庭支持、再次考虑,甚至寻求心理咨询,咱们应依据自身情况和需要,选择最适合本人和孩子的解决方案。最关键的是,咱们要认真权利弊,并尽力保护孩子的权益和福祉。 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h/227807.html
5.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实例6篇(全文)在参考以往的同类研究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从教育状况、家庭经济因素和儿童状况以及市民对孤残儿童及寄养家庭的社会态度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二、研究假设:(1)家庭经济因素影响市民对孤残儿童的接纳程度。(2)市民对孤残儿童的社会态度影响市民对孤残儿童的接纳程度。(3)市民对家庭寄养的社会态度影响市民对...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h79am5l.html
6.磁县被拐女童收买方:3年前花了7万元,被告知是“私生女”直击现场一年内找不到亲生父母,寄养家庭有优先领养权 “孩子在这家生活得很快乐,(寄养家庭)照顾得很好。”张自然向澎湃新闻介绍,这户人家是无偿看护,并已经做好长期看护女童的准备,如果一年时间内女孩亲生父母仍未找到,这户人家将具有优先领养权。如果找到了女童亲生父母,将无条件归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207608
7.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4)寄养家庭培训。 ①针对寄养家庭:了解儿童寄养的意义;了解寄养家庭的责任:了解寄养家庭的权利。 ②针对进入寄养家庭的儿童:了解寄养儿童的一般特点、个性化特点;增进寄养意愿的肯定(了解参与寄养服务的细节;了解参与寄养服务的意义)。 (5)儿童寄养与家庭适配。 https://www.oh100.com/peixun/shehuigongzuo/33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