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宠物食品行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去年达到了2793亿元,其中宠物食品市场份额为52.3%。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同期召开的宠物食品行业标准与趋势研讨会上,业内专家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从法规政策与监管、行业自身发展隐忧与机遇、多方协同合作发展路径等多方面展开剖析,为宠物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法规与标准先行
宠物食品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障宠物食品的质量与安全,还须法规与标准先行。
研讨会期间,由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与通用磨坊旗下宠物食品品牌蓝挚共同编制的《国内外宠物食品法规与标准精编》图书发布,以期推动宠物食品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使行业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遵循统一标准和规范。
通用磨坊国际事业部副总裁苏强介绍宠物食品
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秘书长黄向阳表示,从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宠物食品法规政策是保障宠物生命质量和人类健康的红线,秉持同一健康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动物、人类和环境的健康是相互关联,严格的行业标准及法规政策对于确保进口宠物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需要通过明确的法律要求,规范宠物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添加剂的使用,再到最终产品的标签和包装,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动物的健康与安全。
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饲料评审处处长杜伟表示,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为基石,农业农村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包括生产许可、进口登记、新产品审定、质量安全等。同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涵盖准用物质、饲料原料目录等。2018年,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关于宠物管理的公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对宠物饲料的管理,宠物饲料的进口登记、准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有了详细要求。
通用磨坊国际事业部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苏强说:“《国内外宠物食品法规与标准精编》的发布,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与标准指引,让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有章可循。”
品牌信任源于严格的质量把控
目前,多方协同合作正成为推动宠物食品行业前行的强大动力。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踊跃参与、科技团队发力……各方力量汇聚于宠物食品行业,从政策支持到技术研发,从标准制定到产品质量把控,全方位为宠物食品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刘金才强调,上海作为国内宠物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在市场基础、消费者接受度和产业支撑方面具有优势。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成立宠物大健康平台、上海畜牧兽医研究所成立长三角总部经济发展联盟、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宠物食品和管理标准制定工作等。
国内企业软实力还有待提升
近年来,中国宠物产业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持续延伸、创新活力持续释放的良好态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也随之而来,亟待行业内外携手破解。
“从宠物食品标准来看,目前,国标、行标较少,企标却多达100多项。需利用科研团队力量,结合企业市场经验,将企标转化为行标、国标,以推动整个产业进步。”刘慧莉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所长马志永表示,宠物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未来两三年规模预计将保持增长。目前,宠物行业食品标准规范尚未完善,需要制定符合宠物健康、卫生和生活特点的标准。
刘金才指出,由于我国宠物食品行业起步晚,存在营养指标设计不领先、标准分类不清晰等问题。希望各方携手推动宠物食品法规进一步完善。
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院长夏兆飞教授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宠物食品企业在生产设备和厂房等硬件方面有大幅提升,和国外的差距已大幅缩小;软件方面,人才培养、管理流程等和国外还有一定差距,未来需要重点发力。
“人在生病时有饮食忌口等讲究,同样,在宠物诊所中,兽医也常被宠物主人询问宠物病愈后的饮食注意事项等,可见兽医在传播动物营养知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市宠物业行业协会会长杨其清指出,需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促进宠物食品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