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IFRS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IFRS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三大特点,分别是其严密的治理结构、公开的标准制定的过程和及时的精准的准则的解释过程。

(一)严密的治理机构

(二)公开的标准制定过程

使IFRS的标准制定过程的公开性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反馈和监督上,既考虑到了社会反馈也包含了专业部门的监督。IFRS标准制定的过程是,在包括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在内的其他专业组织对IASB的监督和协助下,IASB先征求意见稿,并且提供供公众反馈的讨论文件,之后董事会组织工作小组根据这些行业内专业人士的反馈进一步讨论,最后拟制标准。

(三)精准的会计准则解释过程

IFRS与其他会计准则相比,会计准则解释过程准确性的特点更加突出。为了确保IFRS能够更加恰当的实施,董事会必须对一些会计条例提供更加具体的解释,消除对财务信息的疑义,IFRS成立了国际财务报导准则解释委员会(IFRSIC),主要负责进一步阐明IFRS的规则。IFRSIC的成员均来自不同国家,并且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这些成员可以帮助IFRSIC形成更佳的国际视角。笔者2013年访问伦敦时,有幸参加过一次IFRSIC的例行会议。会上,IFRSIC的主席韦恩厄普顿(WayneUpton)谈到,由于文化和法律环境的差异,一套全球化标准的会计准则在各个国家实施时必然会遭遇水土不服,但这种阻碍是可以通过及时的解释和说明被降低到最小的,IFRSIC的作用就是缩小国际会计准则的跨文化差异[1]。

二、IFRS被广泛采纳的原因

在经济一体化推动下,协调一个全球都接受的会计准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在笔者访问伦敦期间,负责接待我们的IFRS指导行动主管迈克尔威尔斯对我们表示,他个人也对IFRS最终在全球范围性的采纳持乐观态度。事实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使用IFRS,IFRS在成为全球通用准则的道路上也越来越接近成功。笔者认为,IFRS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各国对会计报告标准统一的迫切需求以及其自身的优越性。

(一)统一的会计报告标准

IFRS的通用可以使全球不同国家公司之间的比较更加方便、直观。国际投资者能够轻松的了解大公司的财务信息,投资者的跨国投资成本将被大大降低,从而刺激跨境资本的流动。从而让资本不仅可以投资在某个国家内最好的公司,也可以投资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这是对各国资本最有效的利用,从而也可以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因此一套全球统一的会计报告标准更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而IFRS就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二)IFRS的优越性

与许多国家的原本使用的会计标准相比,IFRS是一个更优越的会计准则。IFRS的要求更加具体和严格,使财务报告更加公开和透明。这种更详细的披露减少了投资者的不确定性,而安全感的增加往往会使投资者投资更多或者在一些原本不熟悉的领域大胆投资。此外,更加严格的全球统一标准有助于解决问题,扭转委托人的劣势,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多的保护,同时也降低了投资风险。

三、IFRS在美国发展的可行性和复杂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威尔斯还表示,IFRS在美国的发展有助于美国公司进入美国以外的更广泛的资本市场。随着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世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国以外的市场在全球经济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威尔斯认为,如果还不开始采纳IFRS,美国将与全球资金池隔离。相同观点也得到许多其他学者的认同。巴斯、兰兹曼、朗和威廉姆斯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提到,“允许美国公司以自愿的形式采用IFRS可以提高美国企业在与外国企业在会计金额上的可比性......而可比性的提高有益于促进资本市场的收益”[2]。随着来自新兴资本市场的投资日益增加,这种刺激越来越重要。因为美国已经不再是世界上唯一的资本市场,美国企业需要一剂强心针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

美国转向IFRS的另一个好处是它可以降低跨国公司准备财报所花费的成本。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开始进行跨国扩张,但是根据美国目前的法规,上市公司必须分别根据IFRS和USGAAP这两种不同的准则报告两份财务信息,由此产生相当高额的成本。今后,如果美国有效地过渡到IFRS,转换和解释财务信息的成本将被完全消除。

(二)复杂性分析

参考文献:

[2]MaryE.Barth,WayneR.Landsman,MarkH.Lang,andChristopherD.Williams,EffectsonComparabilityandCapitalMarketBenefitsofVoluntaryAdoptionofIFRSbyUSFirms:InsightsfromVoluntaryAdoptionofIFRSbyNon-USFirms,RockCenterforCorporateGovernanceatStanfordUniversityWorkingPaperNo.133(2013).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和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顺时应势,积极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国际趋同工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2005年,在我国多年会计改革的坚实基础上,在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关于“趋同是方向、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是过程、趋同是互动和趋同是新的起点”的国际会计趋同五原则指引下,在广大会计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近年来,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显著,举世瞩目。

(二)当前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要求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将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作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积极响应该倡议,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当前,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正在重新构建,国际会计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会计国际趋同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1.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正在重构,金融监管国际协调日益加强,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出更高要求。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全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重大冲击,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以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一方面,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要求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强化国际合作,建立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另一方面,各监管机构力求制定一整套金融监管的新标准和有效的执行模式,对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例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通过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加强风险管理,并协调流动性风险监管。

6.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希望世界各国和地区能够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趋同层面上,以真正实现全球使用同一套会计准则的目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趋同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完全采用,各国家和地区只有完全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才能充分获得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益处。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希望各国家和地区能够克服文化、法律、政治方面的困难和障碍,最终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一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贯彻执行这样的政策,无疑会给那些尚未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和地区带来较大压力。

二、世界各国家或地区目前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策略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正在转化为实际行动。据统计,世界上已有将近120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影响力可见一斑。通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各国或地区在应用国际财务报告的策略上总体可以分为“直接采用”模式、“趋同”模式和“认可”模式等三类。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人员在2011年5月的《为美国发行人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工作计划》中提出了“趋同认可(condorsement)”模式。对这四种模式的特点、影响和运用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科学探索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一)“直接采用”模式

在“直接采用”模式下,一国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将一字不改地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该国家或地区不再保留会计准则制定权。换句话说,该国家或地区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过程中不需履行任何审批或修订程序。目前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建设采取直接采用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模式。

(二)“趋同”模式

在“趋同”模式下,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准则制定机构不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其会计准则体系中,而是保留了当地会计准则的准则制定权。采取“趋同”策略的国家或地区不会一字不改地完全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是在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并保留一些具有本国特色的内容。印度是“趋同”模式下的典型代表之一。根据1956年印度《公司法》,印度会计准则应当由中央政府制定颁布。2011年1月,负责印度会计准则具体制定工作的印度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本国会计准则,在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同时,还兼顾了印度国内法律和经济环境的需要。为了与印度的法律、监管和经济环境保持一致,印度会计准则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印度特殊国情作了适当修改,例如,将准则的过渡日设定为当期、引入额外的披露要求、省略某些选择权或可选会计处理、并保留使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术语等。

(三)“认可”模式

在“认可”模式下,一国或地区决定采用某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前由法定机构先执行认可程序。在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认可的过程中,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定机构有可能对拟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修订。欧盟和澳大利亚是采用这一策略的典型代表。欧盟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前,必须经过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认可,对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采用,或修改后采用。在澳大利亚,法律赋予澳大利亚财务报告委员会负责监督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制定过程的权力,并在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过程中给予直接的战略指导①。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包括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框架,还根据澳大利亚法律环境的特定要求,专门为非营利组织增加了一些内容。

(四)“趋同认可”模式

在“趋同认可”模式下,一国或地区将推动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同时保留本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其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权力,对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逐项认可,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指南、解释或其他披露要求。2011年5月2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了有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工作人员草案―《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工作计划》,提出了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入美国会计准则体系的一种全新模式―“趋同认可(condorsement)”②。在该工作计划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人员强调,“趋同认可”的目标并不是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代替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而是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即不是“美国发行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是“采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美国发行人编制的财务报表与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体编制的财务报表是一致的”。

概括而言,从上述四种模式来看,一些国家或地区经过认可后所采用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一样,未做任何改动,而有些国家或地区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翻译为当地语言,还有些国家或地区则为解决国家特定问题而做出一定修改或为某些行业中存在的特定问题提供详细的指南。在“认可”模式下,如果最后认可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未做修改,“认可”模式的结果与“直接采用”模式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即为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美国提出的“趋同认可”模式,则是将“趋同”和“认可”两种模式进行了整合。为便于下文分析,我们将上述四种模式归类为两种类型,即“直接采用”和“趋同”模式。

三、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选择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

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格局正在重构的背景下,尤其当美国对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态度尚不明朗、日本宣布推迟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我们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抉择,尽可能减小国际政治经济外力的干扰,审慎选择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既要体现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责任和风范,又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争取主动,灵活应对。“趋同”策略是我们在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2010年4月2日,我国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进一步明确中国未来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仍将采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模式,而非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于对我国的法律环境、语言习惯、解决实务问题、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以及会计国际化发展的主动性与灵活性等因素的考量,坚持“趋同”策略是符合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当前与未来发展需要的并且是务实有效的做法。

(一)采用“趋同”模式符合我国的法律环境

中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中国境内企业必须遵循由财政部制定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例如企业会计准则。从我国会计法的规定来看,“直接采用”策略缺乏法律依据,不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要求,同时也将有可能使我国丧失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权。而在“趋同”模式下,企业会计准则仍是我国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这一根本原则没有改变,但在会计处理原则、确认计量方法等方面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了一致。

(二)采用“趋同”模式与我国语言习惯相适应

英文和中文的语言习惯具有较大差别,法律语言的形式更是大相径庭,如果将英文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字不改搬套翻译成中文,很有可能既没有完全表达准则的原义,又与中文语言习惯和中国法律行文格式相冲突。因此,“直接采用”策略不甚符合中国的法律语言习惯。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的英文名称“EmployeeBenefits”直译为“雇员福利”,在我国法律条文中使用的是“职工”,而非“雇员”,并且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福利”的范畴比较小,我们将其称为“职工薪酬”,不仅符合我们的法律用语和语言习惯,而且也使名称与该准则所规范的内容更加一致。再如,《国际会计第12号―所得税》中所举的所得税示例都是基于国外税法,在国内外税法规定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因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引入的这些所得税示例既不符合我国税法的规定,也无助于指导我国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毫无疑问,采用“趋同”模式来制定和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三)采用“趋同”模式便于及时有效解决中国会计实务问题

(四)采用“趋同”模式有助于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

(五)采用“趋同”模式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会计格局调整中争取话语权

目前,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采取“直接采用”或“趋同”模式的态度尚不明朗,而像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则采取了“趋同”模式。“趋同”模式将有利于我国通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受托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及解释委员会中的席位直接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的治理结构和技术事务等发声进言,提升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同时,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成功启动并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上,中国采取“趋同”策略将更有利于协调各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利益诉求,更有助于我国利用这一平台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交流沟通,在新一轮的国际会计改革中争取主动权和话语权。

(六)采用“趋同”模式有利于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断变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灵活性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形势;策略选择;探究

会计是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进行沟通的重要媒介,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在近几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令更多的国家及地区都加入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队伍中,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国家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正确选择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化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一、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与发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众多的集团及金融理事会都建议建立起全面统一的会计准则,还要有效的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进行提高,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积极的提倡且采用了这类举措,但是由于国际会计之间的格局正在发生着非常大的重新调整,因此当前的国际会计趋同形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为国际金融监管的框架还在重新构建,所以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另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从而使国际经济产生了非常明显的衰退现象,同时,各类监管机构要求金融监管制度出台一套更新的执行模式与准则,然后将国际金融机构进行仔细的审查及监管,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在国际会计趋同形势的发展当中,也要对各项会计准则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调整,只有这样才会使国际会计趋同走向更新的发展道路中去。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效、历程与存在差异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效

目前,我国已经顺应时势合理的加强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工作,也逐渐融入了国际会计趋同的发展中,这为我国的经济与发展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有效的解决了财政上的问题,我国已经形成了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正确体系,同时也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效很明显的增强,并完成了制定的目标,逐步走向了全新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道路,并且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国际趋同机制,但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当中,缺少了对会计国际趋同准则的修改和完善,以及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的正确选择,这就会阻碍我国经济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正常发展,也降低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效。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

3.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异

三、当前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策略

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现今,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还不够成熟与完善,因此要对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行有效的策略上的选择,并与国际会计趋同进行完好的融合,这样才会更好的完成我国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也才能够使我国企业的经济更加繁荣。首先,要采用国际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来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化,还应该根据我国企业的自身发展来及时的判定实际情况,然后尽量减小国际经济上的各种干扰,之后再对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行合理的策略选择,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考虑每个环节,并且做出准确判断,然后做出最恰当的选择,还要充分的去体现我国企业的经营策略以及责任风格。同时,要在当前的激烈国际竞争之间争取主动权,妥善的去应对每个问题,也要灵活把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化的情况,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建设的过程是一定要通过趋同策略来贯彻的,然后进一步来确定我国企业今后的发展目标,将我国会计准则采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全新模式,还要对我国的实务问题及特殊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考量,并且加以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

1.选择有利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模式

当前国际的财务报告是通过标准的体系来规范企业经营的,然后再深入的进行展开,而会计准则规定是有一定的模式的,这样就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产生了很大差距,因此要将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模式直接的采用就会发生偏差,以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还有就是国际财务的报告格式太笼统,没有将会计准则细分开来,以至于企业不能做出正确的会计科目,同时,也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经营策略,因而导致了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了偏差与错误,所以要先制定正确的并且有利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模式,然后将企业财务报告完善的整理及统一化,还要将会计人员的账目明细表进行统一的管理,使会计准则更加的完善,只有这样才会令我国企业经营走向新模式,也才能更好的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行合理正确的策略选择。

2.选择有利于我国企业商品市场快速发展的趋同策略

3.选择有利于我国企业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趋同策略

我国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制定企业的会计准则,还要积极推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但是还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全部企业会计的实务问题,因此要选择能真正解决我国会计实务问题的趋同策略,而不能去选择直接采用的模式,这样会造成企业会计不能合理规范财务报告准则,以至于会造成会计规范的空白,所以要建立会计准则制度,以及改善会计工作的程序,并且逐层深入各个环节,将不符合会计准则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删除,还要根据会计准则财务报表把会计的科目设置齐全,再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存在的差异进行确认及比较,然后统一将会计财务报告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够使企业会计实务的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进而充分优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为我国企业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在语言上,中文和英文在习惯上具有极大的差别,无论是语言的形式还是表达叙述方法差别都较大,如果将国际财务报告中的准则一字不改的翻译成中文,很有可能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4.选择符合我国目前法律环境的趋同策略

5.选择符合我国语言习惯的趋同策略

现两者表述的意思完全相反,加上中文有些语言习惯和我国的法律行文格式产生较大的冲突,所以直接采用策略无法全部符合我国法律语言的习惯。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中有“EmployeeBenefits”一词,如果直译过来就是雇员福利的意思,而在我国法律中并没有出现雇员福利一词,而是用的职工,而且在我国的法律中福利包含的范围较小,通常我们使用的是职工薪酬,所以这个直译过来的意思明显不满足我国法律用语的习惯。又如在《国际会计第12号-所得税》中列举的所得税示例都是建立在国外税法之上,而我国的税法和国外的税法差别较大,所以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中引入的所得税示例并不满足我国税法规定,如果直接采用不仅不满足我国的现状,还会加大会计人员的操作难度。所以选择符合我国语言习惯的趋同策略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的问题。

6.选择有利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断变化过程中保持灵活性的趋同策略

目前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包含的保险合同、租赁、收入、金融工具等并没有公布最终的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在和美国公认的会计原则进行协调,加上欧盟同样也对金融工具准则没有明确的表示,所以使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尚具有较大的变数。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选择的趋同策略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保证能够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变化而变化,能够审时度势,灵活把握,避免因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变革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后了解到,随着世界经济快速的发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渐渐形成了新的格局,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也将面临着更新的挑战,所以要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行合理正确的策略选择,以及选择适合我国当前企业发展的理性决策,只有这样才会使我国企业经济走向新的台阶,也才能为我国企业今后的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1]王海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路径选择、国际趋同及等效研究[D].兰州大学,2009.

[2]许闲,蔡子婕.欧盟各成员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施情况考察及对我国经验借鉴[J].会计研究,2013,06:18-25+95.

[3]刘永泽,唐大鹏,况玉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基于2007~2009年A+H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9-24.

[4]陈艳,DennisHwang,孙晓梅.美国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动向及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9,12:121-126.

[5]曹茜吟,吴琦,张小波.美国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1:8.

关键词:存货准则国际化比较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存货准则变迁的比较分析

(二)确认的比较我国旧存货准则对存货的定义,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旧IAS2的定义是:存货即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为出售而仍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旧存货准则没有明确指出存货定义的内涵,而是列举描述了存货的具体存在形式,即产成品、商品、在产品等。作为术语定义,这显然不够严谨,但有利于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对该准则的理解,同时也和当时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保持一致。新《存货准则》的变动只在于将“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改成了“日常活动中”,而新IAS2没有变动。对于存货的定义IAS2是描述性的,而我国存货准则是列举式的,而且这一新差异过去存在,现在仍然存在。

(三)计量的比较计量是存货准则变化最多的内容,涉及存货核算的各个环节,

(1)计量原则的比较。旧IAS2规定:存货应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来计量。而我国旧存货准则规定:存货应当以其成本入账;存货在会计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可见,旧IAS2对存货的计量没有区分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一律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而旧存货准则遵循的是初始计量历史成本、期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在新存货准则与旧存货准则在计量原则上没有改变,新IAS2与旧IAS2在关于这点的规定也没有变动。差异所在:旧差异在于旧IAS2在初始计量中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而我国遵循的是历史成本的原则。这一差异在两个新准则中仍然存在。

(3)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处理。旧存货准则规定: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除了个别计价法外,旧IAS2将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成本法(相当于我国的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列为基准处理方法,而将后进先出法列为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新IAS2要求类似的存货采用同样的发出计价方法,并取消后进先出法可以作为选用处理方法的规定。而我国的新存货准则中同样也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既是与国际接轨,也鉴于我国多样化的发出计价方法所带来的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不高的可比性的事实。在旧差异中我国将后进先出法作为于其他发出方法并列的会计方法,而旧IAS2将其作为备选方法作了限制;两项新准则都取消了这个方法,新准则中两者实现了趋同。

三、存货准则差异的变迁分析

四、存货准则变迁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金融企业

无论是从我国会计准则的变更情况来看,还是从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实践来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种趋势。对于正在追求国际化,努力“走出国门”的金融企业而言,这种趋势既能带来机会,也会带来挑战。因此,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证据与发展趋势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等机构积极推动国际会计准则成为全球通用标准,由于这种国际准则在现实中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需求,全球对这种国际标准的接受程度较高。从我国的实践来看,由于国情以及国内会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还没有完全采纳这种国际化的会计准则,但从国内会计准则演变趋势来看,积极的向国际标准“看齐”是一种趋势。

1.会计准则的内容与形式均有趋同的倾向

2.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进展

在积极的吸纳国际会计准则的优点的过程中,我国会计准则也积极的进行调整,2010年,财政部正式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强调我国已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并将推动后续趋同,并明确了对待国际会计准则是“趋同”而不是“直接采用”。实际上,我国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会计准则等效,如欧盟和中国香港,这表明我国已在会计准则趋同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分析

对于金融企业而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既有积极的一面,也会带来一些挑战,需要金融企业在把握趋同趋势的基础上积极的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

1.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金融企业的积极影响

2.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金融企业的挑战

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金融企业的应对策略

1.积极跟踪国际国内会计准则变化趋势

2.客观把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由于我国不等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因此,必须客观的把握两者之间的差异。如对于关联方的确定,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国家控股,应该都属于关联企业,但在由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控股关系,因此在实际处理中不会按照上述要求来处理。此外,在把握这种差异的过程中,金融企业还需分析未来这种差异的变化趋势,以此为基础来制定自身的应对策略。

3.加强金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

[摘要]本文对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及ias41中关于生物资产的准则之间的异同性进行分析,指出了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中,我国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保留了本国的特色,并进一步提出了与ias41之间的差距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单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众多,而且涉足农业的大中型企业也不少。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投资农业的国内外企业或其他机构还会大大增加。因此,制定既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会计准则已经十分迫切。2002年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以下简称ias41)的和生效为当时我们制定出高质量的农业会计准则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一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1的差异

“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正是这一特点导致了对农业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复杂性。”再加上农业生产的地区性较强,使得不同地区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我国在制定自己的生物资产准则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具体情况,其中有不少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的地方。

第一,生物资产的分类。ias41将生物资产分为两部分,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而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将生物资产分为三部分,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其中,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将以防护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单独归类为公益性生物资产,具有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

第二,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相结合的模式,且规定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ias4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明确规定除了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以外,生物资产在初始确认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均应按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的损益账户。在公允价值无法确定,其他估价方法明显不可靠以及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一假设对初始确认无法成立的情况下,生物资产应按其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ias41也指出,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旦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

第三,生物资产的列报。ias41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而我国的生物资产准则则对列报方面没有规定,要求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生物资产的信息。

第四,生物资产的披露。由于我国不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生物资产的信息,其信息全部在附注中披露。要求披露的信息有两大类:

2、与生物资产增减变动有关的下列信息。(1)因购买而增加的生物资产;(2)因自行培育而增加的生物资产;(3)因出售而减少的生物资产;(4)因盘亏或死亡、毁损而减少的生物资产;(5)计提的折旧及计提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6)其他变动。

ias41对于生物资产的披露,分别几种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对于以成本减去累计折旧以及有关损减金额加以计量的生物资,ias41提出了以下的披露要求:(1)单独列示这些生物资产账面金额变动的比较数据;(2)对这些生物资产做出描述;(3)说明为什么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计量;(4)披露在处置生物资产时所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金额;(5)说明对生物资产所使用的折旧方法;(6)说明生物资产的使用年限或折旧率;(7)列示生物资产在会计期初和期末的账面总金额以及累计折旧金额。

2、如果原先以成本减去累计折旧以及有关损减金额加以计量的生物资产,其公允价值开始可以可靠地加以计量,企业应对该生物资产做出描述,并解释为什么公允价值开始可以可靠地计量,还需说明计量基础变动所产生的影响。

二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的独特性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计量模式的不同是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和ias41不同的关键一点。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这次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一个特点,ias41也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我国以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会计计量的要求。例如,共同产品和共同成本会导致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很不清楚,使得成本在不同的生物转化成果之间的分摊既复杂又随意;如果生物资产还产生额外的生物资产(后代),而额外的生物资产也用于企业自己的农业活动,那么这种分摊会变得更加随意。

因此,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接轨的趋势下,我国舍弃了以前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但也没有完全与ias41相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是采取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接合的计量模式,这是由我国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第一,我国农业企业总体是数量多,规模小,有许多是独立的注重现金和纳税家庭经营式的农业企业,通常不要求它们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而农业上市公司目前仅为30多家,加上兼营农业活动的上市公司,总数不足100家。面对这种现实,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支持规模不够大。

第二,我国农业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公允价值获取的第一层次交易市场不完善,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企业获得市场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与市场的对接存在较大的问题。

第三,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地的农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地区农业发达、市场健全、信息完备,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条件;而有的地区农业生产则较为落后,某些生物资产可能不存在活跃市场。

第四,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备,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差额作为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这样的处理结果对企业资产价值的稳定性以及企业的损益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在拥有生物资产的上市公司,财务波动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第五,受成本与收益原则约束,取得公允价值需要付出一定得到成本和代价。在农业企业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要求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是很繁琐的,尤其是如果有中期报告时也要求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就更繁琐。在成本收益权衡下,企业更可能放弃公允价值而采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虽然从理论上具有前瞻性,但实际应用和操作中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的生物资产准则在与国际准则相接轨的趋势下,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其中也存在很多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有待于在准则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2.张心灵、王平心.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会计研究.2004.10.

3.綦好东.我国农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几个基本问题.会计研究.2004.6.

关键词:执行层面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实问题基本策略

国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逐步向非上市公司推行,这标志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以及同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然而新准则实施至今,暴露出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因此,探讨提升会计准则执行力的有效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面临的障碍

(一)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支撑环境不完善

从内部环境看,目前我国企业公司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叠,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比重较大,造成了企业所有者的缺位现象,监事会形同虚设,只有自上而下的监督,缺乏平行制约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监事会的职能弱化,许多监事会没有履行其对董事会和经营层的监督职责,使得企业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准则执行者的职业素养不高

(三)执行成本偏高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从执行成本分析,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结构复杂、覆盖面广,将其准确翻译成中文,会计理论界需要耗费大量的学习和研究成本;而会计准则的变革还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并对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调整,新旧会计标准衔接转换风险大,由此也提高了转换成本和培训成本;另外,由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提供的信息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与税收的会计记录相分离,因而需要纳税调整的项目众多,税务部门无法从会计报表及账簿中直接确认企业是否及时足额纳税,从而加大其税收成本。

(四)准则执行的监管机制不完善

严格、成熟的监管机制,是会计准则实施国际趋同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已经建立起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和内部监管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模式。但监管部门众多,各自为政,各监管主体权责界定不清,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同时由于监管标准不一,很容易出现职责不清以及互相推诿的现象,政府监管尚未形成合力,从而降低了监管的效率与形象。作为承担社会监管主要职责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监管效用并不高,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差,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甚至违规执业。而履行企业内部监管职责的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多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在行政上置于总经理领导之下,监管失效,效率低下,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另外,对于会计违规行为一般追究行政责任,追究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较少,违规成本低,惩戒力度不够,导致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二、基于执行层面探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应对策略

综上可见,准则执行环境的优劣、执行者职业素养的高低、执行成本的多少以及监管机制的完善程度均会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力,从而影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因此,为了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改善执行环境,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供环境保障

1.积极改善市场经济环境,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和整顿。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从而提高关联方交易之间的公平性,为公允价值的正确计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产权市场和金融市场,加强证券监管水平,从而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3.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方面要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逐步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改善监事会结构,提高中小股东代表、债权人代表等在监事会中的比重,强化监事会的职能,使其认识到自身的监督职权和法律责任,发挥其监督制衡作用。在企业中自觉运行自上而下、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监督体系。

(二)提升执行者的职业素养,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供人员保障

2.积极推动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的国际化。在学历教育层次上,可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蓝本,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分析其背后所包含的原理和理念,真正做到为我所用,洋为中用;促进国际上一些知名会计职业团体在我国开展会计资格认证考试,加大投入,通过国家会计学院培养更多高端会计领军人才,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另外也可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实务型会计专业硕士。

(三)有效降低执行成本,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供效益保障

对于会计准则趋同中较高的执行成本,一定要遵循“成本效益、投入产出”的原则。在国际会计准则的翻译上应确保准则条文适应我国法规的行文风格、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和会计人员的阅读习惯,并提供应用指南,积极探索、建立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案例指导制度;对于在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难题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组织实务界、学术界联合起来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并出台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及时进行规范和解决;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和大专院校的作用,对新准则开展有梯度的各级培训,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内容,调和与税收的差异,对纳税调整项目进行一定的修正,并在账簿和报表中尽量提供税务部门需要了解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降低准则趋同中的执行成本。

(四)完善执行监管系统,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供机制保障

总而言之,我国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障碍是现实存在的,也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我国目前在致力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去清除这些障碍,从而确保我国会计准则在未来的国际趋同道路中更加的顺畅。Z

1.梁毕明,徐东伟.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再思考[J].商业会计,2012,(24):76-77.

2.罗映红.会计准则的执行力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基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3-106.

3.杨晋璇.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的阻力分析[J].商情,2012,(51):45.

4.马雁.浅议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应注意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79-81.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关键词:利润结构;利润信息;信息质量;风险

1战略选择、市场定位与利润表现

因此,如果企业选择的战略在特定市场下得以实现,其战略模式与市场定位就应该在利润结构中得以体现,如果其利润表现与企业战略、市场定位极不相符,则表明企业利润信息存在可能的潜在风险.

2企业价值、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利润

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企业的净利润可以由核心利润、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营业外损益这四部分共同推动,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之和构成企业综合收益,因此单独只看净利润和综合收益的高低看不出企业价值和持续盈利能力的大小,而相反,很多企业高管往往出于掩饰亏损、绩效评价、企业上市或摆脱ST股帽子等目的,在企业真实的主营业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其他方式提升企业净利润,如处置非货币性资产、与关联方进行资产和债务重组等,通过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来推动净利润数字,就会产生主营逐步恶化,营业外收入支撑业绩的现象.而企业的资产质量、经营能力、融资能力、人力资本等毫无变化,其经营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由此往往损害了其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误导投资者决策,这样的净利润是与企业价值相脱节的.

因此,在企业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将核心竞争力推动下的核心利润应视为企业的优质利润,由此为基础来分析利润结构下各项目对净利润的贡献度是考察企业利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3现金流量脱节与利润泡沫化

泡沫利润是指企业已经实现但无法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的利润.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我们强调企业需要拥有核心竞争力推动下的持续盈利能力,这是从利润实现结构来考察企业的利润质量,但是企业价值的创造依靠的是优质的资源,如果企业实现的利润最终不能转化为企业的优质资源,无法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那么这样的利润实质则是毫无价值的泡沫利润,泡沫利润过高则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误导投资者决策,从而背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考察利润实现结果的优劣需要在利润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当期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状况综合分析.

3.1核心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脱节

企业核心利润相对较高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足,可能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3.1.1超额提供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销售商品时延期或提前收取款项而提供给客户或占用客户的短期资金,商业信用的提供和占用伴随着交易的发生而发生,大多数企业会把商业信用作为一种便利的融资方式.当企业的市场地位较高,而上下游关系中供应商和客户的市场地位较弱,企业就会通过预收客户货款或延期支付供应商货款的方式获取较高的商业信用.如果企业市场地位不高,竞争压力较大,因此往往需要向客户或供应商提供商业信用以防止客户或供应商的流失,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越高,其对应的销售回款能力越弱,过多的提供商业信用就会导致企业产生大量的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而无法为企业带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影响到企业正常资金的流动性.同时,应收款项越高的企业其计提的坏账准备越高,计提坏账准备不仅会扣减企业的当期损益,还会产生较高的坏账风险.

3.1.2人为操纵会计利润

例如存货的账面挤压导致利润虚增,当企业将存货卖出时会增加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同时应该将存货的账面价值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但是如果企业只计收入而不转成本,就会导致企业存货的账面挤压,卖出的存货仍然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就会导致企业的当期利润和资产的虚增.

3.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利润泡沫化

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国际会计趋同进程下的重大变革,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财务报告的信息透明度和决策有用性,但是由于公允价值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验证性也将可能导致利润泡沫化,2014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规范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基于该理念下,以下情况可能导致企业产生泡沫利润:

3.2.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对历史成本进行调整,并把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企业当期损益.通常情况下来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的是企业的浮动盈亏,不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因此属于泡沫利润的界定范围.但是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准备近期交易或出售的资产,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使企业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企业当期利润与现金流量的脱节过久、过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但是,如果企业不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不打算近期出售或交易的金融资产,出于盈余管理、绩效评价等其他目的,将其主观上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便可能会对企业的利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2.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于已出租或准备持有增值的建筑物应当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企业可以选择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将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无疑这种计量方式会给企业带来利润泡沫化,而且本文认为这种计量模式相比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存在更大的缺陷:

(1)脱离资产价值的实现目的.一般情况下,资产的计量核算模式与资产价值的实现方式相挂钩,如企业不打算对外出售的固定资产采用市场价格计量则毫无意义.对于对外出租的房地产而言,其价值实现方式是通过收取租金收入,而与租出资产在租赁期内的公允价值变动关系不大,当租赁期届满企业后仍会将出租的资产回收,因此,在固定资产或建筑物对外出租的过程中,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信息处理方式与资产的价值的实现方式相背离,同时也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的现金流量.

因此,本文建议,对于对外出租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当采用公允模式后续计量时,可以考虑将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企业最终处置时再将其他综合收益累计金额转入当期损益,这样处理方式可以避免以上三大缺陷,同时不影响企业对于应有收益的确认和反映,更有利于企业利润信息的真实反映,提高利润信息质量,避免利润信息风险.

3.3投资收益构成分析

权益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会计上,我们根据对被投资公司的影响,可以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三类:控制性投资、共同控制投资、重大影响投资,而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的投资改为金融资产核算,而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的确认根据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1)成本法.适用于控制性投资,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因此,投资收益的增加基本对应等额的货币资金的增加,是有支付能力的投资收益,不会带来利润泡沫化.(2)权益法.适用于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在权益法下,只要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投资方就按份额确认为投资收益,通常情况下,被投资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一定小于利润,因此,权益法的运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利润的泡沫化.

3.4关联方重组与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关系通常定义为: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或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存在关联方关系.

当企业与关联方进行债务重组时,企业根据债务账面价值与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差额确认营业外收入,对价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关联方债务重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巨额营业外收入,但该损益的实现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货币资金,也不会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

4会计选择、利得交易与盈余管理

5总结

〔2〕王秀丽,张新民.企业利润结构的特征与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5(9).

〔3〕张新民,王秀丽.以透视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J].管理世界,2006(11).

关键词:会计准则;趋同;影响

会计国际化起源于会计差异的比较与协调,协调意味着包容调和。2003年2月,德勤、安永、毕马威等国际会计公司联合发表《会计标准趋同――2002年全球调查》调查报告,以评估世界各国认可和采纳IAS和IFRS的情况。报告显示,59个受访国家和地区中,超过90%的国家和地区有意向IAS和IFRS趋同,其中72%已有具体的政策和进程表以达到此目标。另外,区域合作和国际贸易发展、跨国公司增加、跨国并购活跃,都对会计准则全球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会计准则作为一项特殊的会计准则也将逐渐走向国际化的市场。

一、国际会计趋同的实质

趋同是进步的方向,它不等同于相同,它需要一个过程,是一种互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会计国际协调,会计国际化的组成部分和必要过程。国际协调、趋同的动力是经济利益,是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博弈。目前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正积极地投身于这场博弈,确保自身利益,维持全球经济的正常秩序。

二、国际会计趋同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一)国际会计趋同为我国持续全面趋同奠定基础

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正式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实施。

2008年5月,IASB派专家对中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了考察,确认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实现趋同,并在上市公司有效实施,得到了国内外认可。这将为我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实现持续全面趋同奠定良好基础。

(二)国际会计趋同有助于我国兼容并包,提升民族特质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不是原有会计制度名称的简单转换,而是一场面向国际会计惯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变革。相对欧美各国,中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实施方面,法制化、统一性色彩较浓。国际会计准则偏重统一性,而审慎性和保密性偏弱。我国的文化特点也意味着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中,更易实现统一性,达到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有了对自己文化特质的清楚认识,就更容易预测我国在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上将出现的阻力与困难,未雨绸缪,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三)国际会计趋同有助于我国创建沟通平台,强大我国经济发展

三、国际会计趋同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会计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会计制度。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中国企业经济行为,为使用者提供可靠信息。因此,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服务并服从于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一)国际会计趋同不利于我国更有效的坚持我国国情,取趋同之精华,避其危害

中国的会计准则面对的是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应体现中国特色。而会计受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经济状况与文化背景影响,各国在价值准则、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方面不可避免存在差异。我国的会计人员所偏好的是按部就班的会计制度,他们对制度的具体性要求较高,故我们在制定准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具体办法,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不能一味地引进、模仿。应当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摒弃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趋同因素,取其精华,促进会计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国际会计趋同有可能导致我国会计发展相对滞后

四、结束语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商业语言同一的要求也就愈加迫切。会计准则作为世界商业语言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国际会计趋同对我国的积极影响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被证实。

但我国尚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既要吸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又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地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自金融危机之后,在国际会计趋同中更应充分考虑我国客观情况,例如“公允价值”的应用要“量体裁衣”,资产减值的计提准备不得转回等。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史进程;努力方向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6月25日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法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使得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在各自会计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国家特色。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国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资本跨国流动也日渐迅速,海外并购、国际贸易及投融资活动均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位,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通用性已成为大势所趋。对此,我国的会计准则趋同已从理念走向行动。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本质

所谓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指在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及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会计准则逐渐相互吸收相互渗透,从而趋于接近甚至趋于一致的过程。其具体表现为:在国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借鉴处理国际会计实务的原则与惯例,并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活动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世界各国在协调基础上的进步,它不等于不加辨别地完全照搬,也不等于被动接受,它允许各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的情况下,在充分考虑自己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自己国家的一些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国际趋同不是简单地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渐进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当今,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乃至趋同的根源是经济利益,其实质是各国经济利益的变相之争,是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博弈。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进程

(一)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阶段(1978~1992)。1978年党的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一些外商纷纷到我国境内投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大量涌现。然而,当时我国企业实行的是三段平衡式的资金平衡表,这使得外资人员很难理解和运用我国会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可比性。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吸引外资,加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会计工作,财政部积极成立课题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商讨研究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惯例,并于1985年3月4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这是自我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制定的全新会计制度,开辟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新的发展进程。

(二)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阶段(1992~2005)。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部在总结《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于1992年8月10日的《外商投资企业制度》更为广泛地借鉴和融纳了国际准则惯例。例如,在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的具体规定中,它允许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允许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等,这些都表明该制度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未来努力方向

尽管现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实现了充分的趋同,但由于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准则制定模式、会计核算制度体系、计量属性、具体会计准则等方面仍然还存在一定差异。在实现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在全面权衡利弊的情况下,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一)优化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受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会计规范体系。从长远角度来看,为了使我国会计准则能够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完全趋同,我们应当逐步实现从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转变,采用目前各国一致的会计准则这一会计规范形式。在实现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顺利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教训,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的会计环境,采取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过渡措施。比如,对于那些小型企业或者非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可允许他们执行有别于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实现会计制度向特殊会计准则的小幅度转换,等到时机成熟后,再要求他们采用我国统一的会计规范体系,从而实现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完全过渡,这种做法是符合国际化趋势的。另外,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提高综合实力。会计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利益关系集团的分配格局,对于同一会计事项,依据不同的会计准则处理势必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会衡量自身的利弊得失,并提出有利于自己的建议和对策。同样地,在会计准则制定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我们应从我国所处的实际会计环境出发,立足有利于我国经济利益的角度,本着“尽力趋同、允许差异、积极创新”的原则,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为了能够增强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更多地为我国争取利益,我们应主动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努力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真正做到在国际趋同中不失本国特色,实现各国之间的双赢。

主要参考文献:

[1]孔东飞.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研究.经济视角,2011.12.

THE END
1.三只松鼠前三季度净利润翻倍,并购爱零食入局量贩零食赛道10月28日,三只松鼠(300783.SZ)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69亿元,同比增长56.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101.15%;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5亿元,同比增长24.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53万元,同比增长221.89%。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10283219938897.html
2.宠物店一年利润怎么样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宠物店一年的利润,取决于多种因素,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数据来源,来估算一下宠物店一年的平均利润。 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2023 年中国宠物店的平均营业额为 67.8 万元,平均利润率为 15.6%。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宠物店一年的平均利润为 67.8 ×...https://www.jianshu.com/p/c9b8b1e6c5e0
1.肉狗苗出售多少钱一只养殖肉狗100只年利润养100只肉狗投资多钱?综合上述分析,养殖100只肉狗,所需的成本元,也就是说,不计水电等费用,养殖100只肉狗至少需要投资16万元。 养肉狗投资多少钱? 因此,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饲养10只肉狗的总投资约为13000元。养10只肉狗的利润多少我们将10只母狗和3只公狗分成三组。一般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一组肉狗一年可以繁...https://www.uszlrttkj.com/sheng-zhu-yang-zhi-ji-shu/225484.html
2.一只宠物,能养活几门生意?养宠人士当然也可以选择前往线下的宠物洗护店寻求专业服务,可在欧美等海外市场,宠物线下洗护的价格正在一路飙升。以美国为例,宠物洗护的平均价格在40美元到100美元不等,如果是大型犬种,价格还将更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宠物洗剪吹”无疑提供了一种性价比更高的选项:只需要花费20美元到60美元左右,就能买到一个电推...https://www.goudemaoning.com/article-102777-1.html
3.养10只羊一年赚多少钱咱这边试试看说起养羊,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个不太容易的事情。毕竟,要把羊养好,不仅要有足够的土地,还得有足够的知识和耐心。但是,如果你对这个事儿感兴趣,那么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怎么样通过养羊来赚取一笔不菲的收入。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养10只羊一年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轻松地每年都能赚上几万块钱。当然,这也取决于...https://www.3svb9bc3.cn/xue-shu-jiao-liu/272048.html
4.养60只肉狗一年多少利润养肉狗的利润与成本养300只土狗利润多少售价:现在市场上面活狗价格在15元/斤,80斤的狗则可以获利1200元,60条则可以获利72000元。纯利润:60条肉狗的纯利润可以达到4万元左右。 养六十只肉狗一年利润多少钱 肉狗的养殖利润与肉狗的生长速度、市场价格、饲料成本等因素有关,据调查,每出栏一只肉狗可获利100元,而养一条肉狗的成本是1万多。 https://www.seohspm.com/ke-pu-dong-tai/314380.html
5.牧场生意养10头牛一年赚取的秘密金钱树在农村或郊区,养牛是一种传统的农业活动,也是一个能够带来稳定收入的生意。想要了解养10头牛只一年能赚多少,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牛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饲料资源的牛种是关键。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干旱地区,最好选用耐旱、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果你的牧场条件较为理想,可以考虑高产牦牛,它们不仅肉质优良,还...https://www.kbtob.com/xue-shu-bao-gao/392010.html
6.养10只羊一年赚多少钱我来告诉你这不仅是钱的问题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养殖业也存在风险,如疾病爆发、天气变化等都可能影响到你的利润。而且,要想确保每年都能有一定的收益,你需要不断地改进你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确保最高效率。 总而言之,虽然养10只羊一年赚取一定金额并非易事,但对于那些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个体,它绝对是个值得一试的事情。这不仅能够为自己...https://www.xdyj9pps.com/yang-zhi-bai-ke/421894.html
7.10头牛一年利润10头牛一年利润多少2020年东北养10头牛一年利润多少 1、除去各项成本122400元,养10头牛的纯利润为33600元。坚持自繁自养可以大大降低养牛成本。 2、养十头牛一年能收入3w左。养牛的周期一般为三年开始的一年,基本是不赚钱的,只有投入,只有正常运转起来,比如每年下几头牛犊,形成良性循环,而自https://www.jhdy839iwu.cn/sheng-zhu-pin-zhong/341476.html
8.农侈富揭秘全球最赚钱的宠物随着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对商品质量和服务标准要求也日益严格。因此,无论是肉类还是水产食品,只要保证质量高,并能够通过科学管理降低成本,那么这样的产品无疑将会吸引许多消费者购买,从而形成稳定的销售渗透率,并创造出丰厚利润空间。 八、小众品种激发潜力 ...https://www.gelafhotz.cn/te-zhong-yang-zhi-ji-shu/447608.html
9.餐厅的调研报告(通用10篇)按特色餐饮、快餐、小吃、火锅四种业态测算,三大指标分别是:就利润率而言,特色餐饮8.76%、快餐5.2%、小吃10.4%、火锅9.6%;就年人均劳效而言,特色餐饮20元、快餐35985元、小吃59940元、火锅49100元;就企业每平方米营收而言,特色餐饮14437元、快餐13960元、小吃4683元、火锅3743元。 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7411385.html
10.某企业下设甲投资中心和乙投资中心,要求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为10...某企业下设甲投资中心和乙投资中心,要求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为10%。两投资中心均有一投资方案可供选择,预计产生的影响如表7-3所示。 表7-3 投资方案预计产生影响 单位:万元 项目 甲投资中心 乙投资中心 追加投资前 追加投资后 追加投资前 追加投资后 总资产 50 100 100 150 息税前利润 4 8.6 15 20.5 息...https://www.shuashuati.com/ti/c92d02563bb74caf832ff49bf06cabe2.html
11.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12篇(全文)(3) 企业盈利能力 (ROE) 。由于深圳中小企业板对企业上市前的净资产收益率有一定的要求, 本文选用企业上市前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这里的净资产收益率等于净利润除以年末股东权益。 (4) 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 (EXPORT) 。由于上市企业的规模不同, 考虑到可比性, 本文选用企业上市前一年海外...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k7abt5u.html
12.阿里重回增长抖音快手本地生活“狂飙”丨零售电商周报8月9日,量贩零食品牌爱零食在其小红书官方账号宣布,正式控股成都本地连锁零食品牌“恐龙和泰迪”。不过,爱零食并未公布本次控股股份具体份额。据悉,爱零食去年开始在成都开店,入驻四川,本次控股后,爱零食在四川省的门店数量超过350家,成为四川第二大量贩零食品牌。此前,发源于长沙的爱零食已经是湖南第二大量贩零食品...https://www.ebrun.com/20230813/525633.shtml
13.月赚过万利润最高的不起眼行业有前景生意点子创业仆现在利润最高的不起眼行业有哪些前景比较好,今年干什么行业容易赚钱,时下市场中有很多热门生意,虽然有不少人从中赚了钱,但也有不少人亏本赚吆喝。问题出在哪呢?网赚今天推荐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让大家开开眼界,什么叫做小领域大市场轻松赚钱潇洒生活,看看他们是怎么赚大钱的,记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本文最后揭秘...http://m.cyepu.com/xiangmu/zhuanqian/28.html
14.金毛犬狗狗多少钱(饲养养金毛犬的成本利润解析)饲养金毛肯定是一笔比较大的开销,那么你有没有统计过,养金毛,一个月大概要花多少钱呢? 1、买狗费用。金毛犬一般价格都会在800-2000左右,血统好的当然不止这个价,不过只要看对眼就行,也不用非得买血统金毛。 2、疫苗费用。国内给狗狗打疫苗一般都是60元左右一针,幼犬首次免疫得打3针,3×60=180元; ...https://www.welltone.com.cn/kuaixun/361.html
15.财务培训总结(精选15篇)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经营管理公司在今年的销售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随着人员的增加,各类费用与开支也在增大,使得公司的利润得不到体现,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才能提高公司效益,提高员工的收益,是今年一直以来在探讨的一个问题。从内部来看,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相互...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1190436.html
16.主题调研报告长时间以来,林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造成人才短缺,职工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等问题。比如计财股只人会计一个,没有出纳,人事股两名职工只有一年就退休了,资源保护股没有一个会电脑的文秘人员,营林股也只有一名近五十岁的专业技术人员。https://mip.oh100.com/a/202302/6255419.html
17.这只泰迪跟主人斗智斗勇,竟丝毫不落下风,看完我服怪不得小姐姐都喜欢养狗,直到看见这一幕,我瞬间就明白了 帕克爱搞笑 569跟贴 萌娃被小狗狗追逐,小狗总是能在一群人中,发现最害怕自己的! 大飞搞笑社 321跟贴 狗子:请按套路出牌 肉肉说了算 419跟贴 边牧在宠物店洗澡,主人接完了,见到主人太委屈,瞬间发飙!但他害怕吓到洗澡小姐姐,竟然还知道安抚“不是 ...https://m.163.com/v/video/VUFRD2Q7I.html
18.有关餐饮策划三篇5、周年庆典意图让人们加深对饭店、酒店、餐饮的认识,接受并愿意到饭店、酒店、餐饮来消费,而中秋则是让大众亲身体验饭店、酒店、餐饮的特色与服务,同喜同乐,进而直接提高利润。 五、活动分析 (一)饭店、酒店、餐饮自身分析 1、 饭店、酒店、餐饮的消费对象属中、高档阶级,他们一般都有良好的文化背景或经济背景,与...https://www.unjs.com/fanwenku/30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