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收养篇)

第一千零九十三条下列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一千零九十四条下列个人、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儿童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第一千零九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可能严重危害该未成年人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将其送养。

第一千零九十六条监护人送养孤儿的,应当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第一千零九十七条生父母送养子女,应当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

第一千零九十八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

(五)年满三十周岁。

第一千零九十九条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三条第三项(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第一千零九十四条第三项(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和第一千一百零二条规定的限制(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华侨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限制(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第一千一百条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有子女的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未成年人或者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可以不受前款和本法第一千零九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限制(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第一千一百零一条有配偶者收养子女,应当夫妻共同收养。

第一千一百零二条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第一千一百零三条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三条第三项、第一千零九十四条第三项、第一千零九十八条和第一千一百条第一款规定的限制。

第一千一百零四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应当双方自愿。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第一千一百零五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

第一千一百零六条收养关系成立后,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

第一千一百零七条孤儿或者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亲属、朋友抚养;抚养人与被抚养人的关系不适用本章规定。

第一千一百零八条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养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利。

第一千一百零九条外国人依法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应当经其所在国主管机关依照该国法律审查同意。收养人应当提供由其所在国有权机构出具的有关其年龄、婚姻、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并与送养人签订书面协议,亲自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第一千一百一十条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第二节收养的效力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条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

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条养子女可以随养父或者养母的姓氏,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氏。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条有本法第一编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规定情形或者违反本编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

无效的收养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三节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条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是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八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条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条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是,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但是,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

主办单位:深圳市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通讯地址: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金岭路1号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755-12345

建议您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

THE END
1.自愿送养收养小孩需要什么手续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共同前往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这一手续是确保收养关系...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180545.html
2.儿童福利机构儿童入院评估接收程序离院寄养儿童服务家庭...儿童福利机构儿童入院评估规范.pdf.pdf 儿童福利机构儿童入院接收程序.pdf.pdf 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离院规范.pdf.pdf 儿童福利机构寄养儿童服务规范.pdf.pdf 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管理规范.pdf.pdf ICS 03.080.99 A 1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002—2020 儿童福利机构 儿童入院评估规范 XXXX-XX-XX发...https://m.book118.com/html/2020/1214/8060117051003026.shtm
3.阿根廷出生的孩子办理寄养手续需要阿根廷出生证公证认证寄养就是把具有阿根廷国籍(即持有阿根廷护照)的儿童送至中国,必须办理中国签证。当寄养在国内的儿童办理定居手续时,国内公安机关会要求其父母提供经过双认证的该儿童在阿根廷的出生证明。 一、出国留学人员将其在国外所生子女送回国内抚养,应向其子女拟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申报常住户口登记。拟居住地的选择顺序为:父亲或...http://www.51rz.org/html/cjwt/4066.html
1.上海收养孩子的条件及流程是什么呢(寄养孩子需要什么条件和手续)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上海收养孩子的条件及流程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寄养孩子需要什么条件和手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我收养哥哥家的孙子可以吗 1、只要符合收养孩子的条件,就可以去当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手续。 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年龄必须确实相差至少40周岁以上,或者...https://www.kstnjscl.com/flzx/324519.html
2.领养孩子的条件和手续(领养孩子需要哪些手续和条件)宠物领养孩子的手续:1、收养人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书到儿童福利院寄养、送养办公室提出收养申请,并填写领养申请表;2、寄养、送养办公室人员对收养人的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并根据院内儿童情况决定是否同意收养人申请。对同意申请者,收养人应按要求提供单位证明,查体证明等有关文件;3、公告期满后,收养人与儿童福利...https://www.yq003.cn/article/32802.html
3.康复科年终工作总结自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底,株洲基地康复本院儿童32人次,外院儿童1人次,康复有效率90%,为脑瘫患儿配置矫形器具9人次,辅助器具20人次。培训本院工作人员36名,寄养家长23名。其他福利机构人员12名,非福利机构10名。 (一)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https://www.jy135.com/nianzhongzongjie/1016855.html
4.寄养服务儿童照顾服务家庭及儿童福利服务公共服务...寄养服务短片 浏览有关影片请按连结 寄养互联网 内容包括报导寄养服务的最新动向、训练及宣传活动预告等,让寄养家长、寄养儿童、转介社工及寄养社工等能更容易掌握寄养服务的新发展。 项目/名称档案下载 2023年12月版PDF版 2022年12月版PDF版 2021年12月版PDF版 ...https://www.swd.gov.hk/sc/pubsvc/family/cat_childcareservice/fostercare/index.html
5.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西班牙儿童寄养委托书公证认证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西班牙儿童寄养委托书公证认证 孩子父母两人在加拿大工作较为繁忙,无法照顾到孩子,想要把孩子寄养在国内亲戚家里是很多父母的选择,把孩子送回国寄养,在国内出入境管理局为孩子申办中国长期居留权许可时,会要求孩子父母出具一份寄养委托书,并完成加拿大廷公证认证。 当前更多父母选择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https://m.11467.com/product/d17764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