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到来之际,“96466公益守护联盟”栏目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出守护消费者权益系列报道,围绕新型消费业态、消费新模式,开展走访调查和权威解读,提升消费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增强“避坑”能力,提高维权效力,共同营造愿意消费、放心消费、舒心消费的“吴优”环境。
领养是免费,销售有捆绑
近年来,商家以“免费领养”为噱头,变相卖宠或销售宠物用品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上周末,记者在石路一家商场内发现了宠物“免费领养”摊位。摊位内的宠物不乏柴犬、德文卷毛猫等“网红”品种,附近聚集了不少有领养意愿的顾客。摊主介绍,虽然领养免费,但后续宠物用品需要全部在他店里充值购买,根据宠物品种,每次充值的价格为388元至588元不等。“这些品种猫狗市场价都要至少5000元,我们只是挣一点口粮钱罢了。”
对此,受理刘女士投诉的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苏锦分局工作人员王宏胜表示,这种宠物店招揽客户的方式很普遍。“消费者可以免费领养宠物,但是要与店家签各种合约。很多人觉得这样挺划算,反正各种宠物用品日常生活中要用到,在哪里买不是买?但领养的宠物是否健康未必能打包票,保证金能不能退回也是未知数。一旦领养后出现问题,已经无法取消合同。”王宏胜表示,免费领养就是一种吸引顾客的方式,经营者最终还是要通过一系列附加条件收回成本并获得利润。
售前啥都好,售后不负责
如今网购是主流,宠物网店同样不少。在一些网络平台上,个人无需向平台提供经营证照信息,就可以发布宠物信息,这为消费者埋下了风险。
不仅如此,不少宠物店不提供售后服务,也为宠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在皮市街花鸟市场,有不少售卖宠物的商家。记者随机走进一家店铺,看到店里的猫狗大多一两个月大,五六只挤在一个笼子里,价格从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看到有人进店,店主一边拿出零食、逗猫棒等逗弄宠物,展示宠物的活泼乖巧,一边介绍“这里的猫猫狗狗都打过一针疫苗,健康有保障”。而当被问及有无动物检疫证明等材料时,店主却避而不谈,只是表示自己不是“黑心贩子”,不接受质疑,并称猫狗一旦离店,若有任何状况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