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带动了很多人对未来社会的无限遐想,作为元宇宙场景入口与连接纽带的虚拟数字人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2021年万科总部最佳新人奖的数字化员工“崔筱盼”;
江苏卫视2022跨年演唱会的虚拟人“邓丽君”;
手语数字人为听障人士解说体育赛事……
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虚拟代言人、虚拟员工等数字人层出不穷,当虚拟数字人已经从简单的“纸片人”进化到更高精、更智能的形象时,科技、互联网、传媒、传统制造业等行业都相继出现虚拟数字人,虚拟数字人正以各种职业身份渗透到各个行业,在代替人类从事某些行业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全文字数:10440预计阅读10分钟
“虚拟数字人”一词最早源于1989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发起的“可视人计划”(VisibleHumanProject,YHP)。
1982年,日本动画《超时空要塞》的女主角林明美被包装成歌手,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虚拟歌姬。2007年,“初音未来”在日本诞生于成本较高的CG(计算机动画)技术,是第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虚拟数字人。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突破,智能驱动的虚拟数字人开始崭露头角。
虚拟数字人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它是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多重人类特征的综合产物。
虚拟数字人具备三方面特征:
拥有人的外观,具有特定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
拥有人的行为,具有用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的能力;
拥有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
当前市场上的数字人,根据人物图形维度,分为2D和3D两大类,从外形上可分为卡通、写实等风格,综合来看可分为二次元、3D卡通、3D高写实、真人形象四种类型。
有人说,经历了平面形象、语音合成的“纸片人”为代表的1.0阶段,以虚拟主播为代表的2.0时代后,虚拟数字人已进化至具备人工智能驱动特点的3.0阶段。以服务型数字人为例,在天猫商城、淘宝等平台上的美妆店铺内,名叫AIWendy的“虚拟导购员”能够为消费者个性化推荐适合的口红。
在此背景下,发力虚拟数字人行业的科技企业也越来越多。近日,AI虚拟人李未可宣布获得了字节跳动的数千万元投资。去年10月,科大讯飞推出了虚拟人交互平台。百度、腾讯、华为、科大讯飞、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纷纷投资加码,虚拟数字人已成为数字产业的新热点。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预计中国虚拟人核心产业规模达62.2亿元,带动产业规模1074.9亿元。ResearchAndMarkets研究,预计到2028年,全球虚拟活动市场规模将达到5047.6亿美元(约32707.44亿元)。《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则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迎来广阔的应用空间。
该报告将虚拟数字人划分为“身份型”和“服务型”两类,前者的市场规模预计为1750亿元,而后者的市场规模将超过950亿元,目前市场正处于前期培育阶段。替代真人服务中的虚拟主播和虚拟IP中的虚拟偶像是目前的市场热点。
虚拟偶像、虚拟主播、虚拟员工是当前虚拟数字人产业中应用最多、商业化价值最高的三个类型。
元宇宙下的虚拟人:服务型虚拟人是元宇宙基础要素,身份型虚拟人是虚拟“分身”,那么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和身份型虚拟数字人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那么两类虚拟数字人背后的产业链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揭秘数字虚拟人背后的硬核产业链。
类型一:身份型虚拟数字人
身份型虚拟人是真人形象在虚拟世界的具象表达。这种类型的虚拟数字人可作为消费者进入虚拟世界的ID,在游戏和泛娱乐领域得到最先应用,表现在游戏玩家角色设计上、社交平台个人虚拟数字人形象的生成等。例如偶像型虚拟人,直播型虚拟人、VRChat、虚拟形象构建应用等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柳夜熙、AYAYI、华智冰等。
虚拟偶像是虚拟数字人较早被认可的细分赛道之一,属于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在群众娱乐需求持续增长以及网络和影像音频技术不断迭代的环境下,我国虚拟偶像产业逐渐走入发展的高峰期。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虚拟偶像市场规模为34.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8.8%;2021年,我国虚拟偶像市场规模约为62.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9.8%。
内容创作、技术支撑和商业运营是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的三个关键要素,这背后需要技术、美工、运营等多方团队的协力运作,创作出具有独特性格设定和成长路径的虚拟人物,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多种形式的交互,让人物展现出贴近现实生活甚至超越现实的动态形象。
内容是决定一个虚拟数字人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具体表现为虚拟人物的相貌、衣着、动作、性格等,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通常以此为发力点。
比如创壹科技打造的柳夜熙,古装打扮登场,一支可以绘出蓝绿异彩的美妆画笔,画在脸上即可看到另一个世界,定位会捉妖的美妆博主;燃麦科技推出的虚拟数字人AYAYI,走时尚经理人路线,入职阿里后成为天猫超级品牌日数字主理人;魔珐科技和次世文化共同打造的东方美学KOL翎__LING,喜欢京剧、毛笔字和太极,是传递国风文化魅力的KOL。
如果把虚拟偶像大致分为三大方向:艺人型、代言人型、idol型。唱跳类比如初音未来、洛天依、星瞳等;第二就是虚拟偶像AYAYI,主打品牌代言,走时尚/美妆等路线;第三种就是明星类型,打造idol。
艺人型—初音未来
初音未来:来自未来的第一声
2007年,现象级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出道,成为了时代现象级的虚拟偶像,由日本CRYPTONFUTUREMEDIA公司发行,初音未来的成功商业化,亦是虚拟偶像整个行业发展的里程碑。
有些人可能知道初音未来作为来自日本的全息明星,她以几乎到达地面的标志性辫子而闻名。初音未来可以用英语、中文、台湾语,也许还有意大利语唱歌,总是带着有趣和可爱的口音。
事实上,早在2007年,她最初是由一家名为CryptonFutureMedia(CFM)的日本技术公司为虚拟歌唱软件创建的拟人化吉祥物。
2003年雅马哈推出了人声生成技术VOCALOID。伊藤说:“我们知道存在这样的技术,并想知道我们是否可以用它做些什么。”于是,伊藤获得了雅马哈的许可,并于2004年创建了第一个虚拟唱歌软件;
事实上,他对整个项目都非常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引导他迈出了实验性的一步:他不仅创建了歌唱软件,还为其添加了卡通人物。“我这样做是因为模拟人唱歌的软件并不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我想,为了吸引人们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它需要有人情味,而像卡通人物这样的东西就是合适的工具。”
在日本文化中,公司或组织使用吉祥物或卡通人物来代表他们的品牌并将其用于营销和传播目的是很常见的。正因为CFM从他们之前创造的动漫人物吸取了经验,才使得初音未来的出现和它们的指数级增长。
商业化探索
1、商品:服饰、漫画、手办
2、软件:移动应用(Linc英语)MikuFlick、初音未来LiveStageProducer、
3、视频游戏:初音ミク-ProjectDIVA-系列、未来计划系列、非官方游戏
4、硬件:初音未来Android平板电脑、i-Pad迷你保护套、Korg键盘、手机、索尼随身听;NW-S764、PlayStationVita限量版
初音未来在丰田活动中的形象
应援角色
自2010年被确立为日本北海道札幌冰雪节的应援角色;自2012年起,每年会以网络征集投票的形式决定新的雪未来人物形象。
食品营销
演唱会
初音未来和其他Vocaloid开始出现在2009年日本的演唱会上。初音未来于2009年8月22日在埼玉超级竞技场的AnimeloSummerLive期间,在投影屏幕上像虚拟偶像一样进行了她的第一次“现场”演唱会。初音未来还于2009年11月2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动漫节(AFA)期间进行了她的首次海外现场演唱会。
随着“初音未来”这个名字的流行,她的作品不再局限于音乐、插画和动画。
你可以找到初音未来公仔、初音未来饼干(附有她的在线音乐的二维码)、初音未来街机游戏、初音未来漫画书等。一些品牌已聘请初音未来作为其品牌代言人,甚至与初音联名。例如,小米联合打造了一款限量版初音未来智能手机。无论是经典时尚品牌还是时尚品牌,都在与初音未来进行跨界。初音未来也成为了札幌市的最佳代言人,也就是她的公司CFM成立的地方。
而且随着她在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巡回演出,她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自2007出道以来,初音未来在全球的营收超过1.2亿美元,出品曲目超过100,000首。
现在她的代言有上百家品牌,身价超过百亿日元(约6亿人民币),实现了文化和商业上的成功,她的商业模式不断发展,从二维世界转向三维世界。她显然是在挑战娱乐和媒体行业的现状。
代言人型—AYAYI
AYAYI:中国第一Metahuman
相对于初音未来、洛天依等动漫虚拟偶像,MetaHuman拥有更逼真的人类外形,从而摆脱了二次元文化圈层的束缚,拥有更广泛的受众。他们作为MCN的潜力股,不断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一般(真人)偶像市场在2020年估计价值1000亿元人民币(157亿美元),所以单看数字,虚拟人市场不仅与真人偶像市场持平,甚至可能超过它。
创造AYAYI的公司
AYAYI由烧麦科技开发,与日本虚拟人公司Aww合作开发。
明星KOL
2021年6月,阿雅依与GUERLAIN结盟,在微博上发布了限时活动“BEELOVEDGARDEN”的巡演。9月,AYAYI成为中国食品品牌AMX无糖酸奶的数字潮流艺术推荐官。该公司已将产品设置为与AYAYI合作开发的产品。
三星真我GTNeo2宣传图
未来她将进一步探索商业与艺术的边界,不断探索元宇宙的深度空间,除了虚拟偶像之外,她的身份也将进一步增加:
NFT艺术家、数字策展人、潮牌主理人、顶流数字人、时尚博主……
作为超写实数字人,AYAYI具备明星KOL、虚拟偶像与CG艺术的三重属性。
AYAYI和冰雪运动推广大使师义龙Elon的虚拟现实美妆大片
代言
idol型—柳叶熙
一支视频,时长128秒,涨粉450万,虚拟偶像“柳夜熙”一夜成名。
这可能是继国内初代虚拟偶像洛天依,新生代虚拟偶像翎、AYAYI之后,第一个精准踩中元宇宙概念红利而爆火的虚拟偶像。
相信柳夜熙商业化已是早就计算在内的“阳谋”。而创壹科技也是一家深谙网红经济之道的团队,主张之一就是内容经济与商业链接,其3.0模式中,“左手做商业,右手做IP”。
跟初代虚拟偶像相比,新生代虚拟偶像更注重打造人设和剧情,柳夜熙第一条视频发布时,定位是美妆虚拟达人,内容也开始向电影剧情方向靠拢。
柳夜熙爆火后,一周内收到了上千个品牌合作邀约,包括美妆护肤、食品日化品牌和互联网科技公司等。
创壹科技CEO梁子康也印证,团队欲“搭建出一个元宇宙版的中国漫威”。不难预测,如果“中国漫威”宇宙立住了,柳夜熙的商业价值也将水涨船高,想象力和合作价码也势必超越大部分带货星人。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美妆赛道的柳夜熙,接下来半年到一年中我们会推出可能5-10个不同赛道、不同领域的不同虚拟人跟数字人,它们是一个母宇宙跟子宇宙的关系”,近日梁子康在活动上公开透露。
11月27日,“第二位角色”犹卡塔娜的上线,无疑让元宇宙故事前进了一步。片尾最后颇有意味的人物对话,让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也因此产生了微妙的联系。在视频更新下,柳夜熙还与犹卡塔娜留言互动。
但是用短视频的方式,讲述一个不亚于电影的宏大世界观,落地极具挑战。
在等待柳夜熙二更的20多天时候,已经有网友吐槽“一天打雨,百天晒网”。“超长待机时长”换不来对等的惊喜,很可能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犹卡塔娜首条视频下,就有网友直言“你就没柳夜熙长得好看,取关了”。
“与传统网红IP保持一个故事观不断更新的方式不同,柳夜熙是另外一套玩法,你难以看到她稳定的更新,元宇宙人物或许不会在自己的片子里残存。她更像是一个母宇宙,或许会出现在别人的子宇宙中。”梁子康如是说。
据接近柳夜熙团队的人士透露,柳夜熙团队预备了5亿孵化资金,未来不排除出品电影的可能。对于这个资金储备,百万一集的制作费确实九牛一毛。但孵化一个虚拟偶像,正如培养一个IP,重头戏是运营,是持续打动受众的能力,而不只是资金实力。
另外,短视频也和电影开发大相径庭。在漫画、短视频混得风生水起,但折戟大电影的先例不是没有,暴走漫画就是其一。电影自有其叙事逻辑,这不是拉长篇幅时长、用碎片化内容做加法这么简单。
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影视公司找到柳夜熙团队寻求合作。
特别明显的一个现象,今年一大波虚拟人集体端上网红的饭碗,当上了元宇宙恰饭第一“人”。
海外成熟的虚拟偶像,用“虚拟人+品牌代言+平面海报”拉开了品牌营销的先河。比如美国的LilMiquela、虚拟超模ShuduGram、日本的Imma都是各大时尚品牌的座上宾,也被奢侈品牌们垂青。元宇宙的尽头是带货,简直实锤了。
类型二:服务型虚拟人
服务型虚拟人在特定场景提供服务,被定义为服务行业社会角色的虚拟化,目前已经在电商、文旅、金融等得到落地应用,充当导购、解说人、心理辅导和客服等角色,以高度拟人化的形象为人们带来更具亲切感、关怀感与沉浸感的互动体验。
传媒:虚拟主播
以虚拟主播为代表传媒行业应用很好的满足了媒体传播领域对内容生成方面的业务需求,成为了融媒体时代的传媒利器。
新华社AI合成主播-新小浩
“新小浩”是无论外在形象、面部表情、服装搭配、说话声音,还是肢体动作上,都是完全基于真实主持人生成。
新年来临之际央视网推出虚拟人-阿央,在新媒体上发布,并推出新歌《虎虎生风过大年》
我们每天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即使脸上最细微的表情,我们都可以感知到,用计算机打造出来的表情,往往缺乏灵气。
金融:智能客服、理财顾问
虚拟数字人能够有效助力金融机构实现“降本增效”,各大金融巨头争相布局“数字员工”,运用金融科技实现“降本增效”应对市场竞争成为金融行业发展共识,以科技为核心的竞争导向,带来了金融机构信息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
据轻金融统计,2019年16家全国性银行科技总投入超千亿,总计1034.1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投入均超过100亿元,建行投入最高,达到176.33亿元。
虚拟数字人拥有拟人的表情动作,可进行智能对话,能够与服务类场景较多的金融行业天然结合。多家金融机构正利用虚拟数字人技术打造“数字员工”,成为了科技创新、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向。
部分国际突出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投入金额及增速
全国性科技总投入与营收比重
百信银行数字员工-AIYA
AIYA是百信银行在金融业内推出的首位“AI虚拟品牌官”,其2021年11月18日推出二次元版本,并在银行业首发了NFT数字藏品,12月30日推出超写实版本,并与央视虚拟主播小C进行互动出道。
一是创新能力强,通过银行业突出的创意实践,明晰的知识产权、自主技术、数字藏品应用等赢得高分;
二是整体传播高举高打,通过党央媒合作,赢得了传播的高权重影响力,成为C位出道的“双优生”。
文旅:虚拟导游、虚拟讲解员
数字文旅产业表现突出,以虚拟讲解员为代表的虚拟数字人应用或为其贡献蓬勃力量。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文旅营业收入621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特别是数字文旅产业表现突出,成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数字文化内容与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虚拟旅游等新模式联动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得到不断增长。
就在春节前夕,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虚拟数字人通过线上拜年的方式和大众亮相,视频中虚拟数字人在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景区前灵动起舞、动作优美,最后通过拜年的方式和大家打招呼。
虚拟数字人通过数字形式存在的,具有人的外观、特点、行为,依赖显示设备展示的虚拟形象,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让用户感觉到像人一样,不仅拥有人的外观,还拥有人的行为和类似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
新兴的数字科技与景区深厚的文化历史互通交融,使得有关场景的时空体验得以不断延展,空间运营的价值变得更加多元,将更好地实现虚拟与现实融合,不断加深文旅的数字化转型。
从虚拟数字人的发展现状来看,相对于服务型虚拟人,变现能力更强的是身份型虚拟人,且发展更为成熟。
尤其是美国,在应用方面重点打造虚拟IP。还有日韩等亚洲国家也主要落地在文娱方面,以打造二次元和娱乐偶像为主。而欧洲国家则更多的是服务于情感方面,场景集中在医疗康复、关怀陪伴等层面。
但很明显,为时已晚,国外虚拟偶像的发展已遥遥突出。虚拟IP的境地显然并不好,但并不妨碍国内虚拟IP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同时身份型虚拟人也被各大平台大力推崇,出现了虚拟主播、虚拟客服、虚拟教师、导航导览等。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就说,当前横亘在虚拟数字人普及面前的最大障碍就是技术发展缓慢,虚拟数字人难以在复杂场景有效完成任务,且高端智能化应用成本较高。盘和林也谈到,除了生成效率外,虚拟数字人要走向更大规模落地,还需要不断提高交互体验,让用户在与虚拟数字人交互的过程中体验到与真人一样的真实感。
乘着元宇宙爆发的红利,虚拟人的形态和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变现路径和市场潜力明确,商业化模式虽未完全成熟,但也在向多元化方向持续演进。玩家方面,国内外大厂以及垂直领域公司纷纷入局,行业有望迎来加速成长。
以上两种类型的虚拟数字人商业模式有哪些呢?
(2)虚拟KOL:复制真人网红的成熟运营模式,可控性更高。
(3)品牌虚拟代言人:精准传递品牌价值,有助于扩大品牌销售市场。
(4)明星原型虚拟人:依附明星自有流量,打造IP周边产品创收。
服务型虚拟人则将会是数字世界的基础要素,可进一步分类:
(1)服务型:单体产生经济效益不高,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劳动力,实现降本增效。
(2)直播型:由于其没有时长限制、成本可控等优势,并且价格优势逐渐凸显,商家积极布局;平台方,阿里、京东、抖快、B站等有望进一步打开虚拟直播间业务接口,增强技术支持。
(3)身份型:将会是虚拟世界中每个人为自己创建的角色。
元宇宙时代,虚拟人先行
“数字人是元宇宙基础交互单元,将为元宇宙和物理世界交互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数字人是虚拟化身,帮助物理世界的每个个体建立元宇宙数字形象,释放被物理世界束缚的真实内心;
数字人也是内容载体,发挥数字基础优势,充分展现集成化、沉浸感优势,更加立体、形象构建数字内容、数字文化,实现对个体文化、学识的全面呈现。”亿欧智库分析师车佳伟总结道。
可以预见的是,虚拟数字人的商业化道路将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西南证券:聚焦核心主业,虚拟人赛道前景可期
2.作者:广发证券,旷实,叶敏婷元宇宙系列报告之虚拟人产业:应用场景不断延展商业化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