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意见
刘荪悦1姜文超2
1.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32;2.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20
【关键词】动物保护;动物福利;解决方案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动物保护的现状,以法学的角度将“保护动物”的口号落实到社会生活中,我们便将该主题作为选题。
二、现有文献综述
(一)中文文献综述
孙江、王利军合著的《动物保护思想的中西比较与启示》(《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一文,对中西法传统文化中的保护动物思想的体现进行了梳理与比较,加深了我们对中西观念差异与其所带来的发展的不同的理解与思考。
曹菡艾撰写的《动物非物:动物法在西方》(法律出版社,2007年)一书,多层面地解读了人类和动物的地位、人与动物关系等哲学和伦理问题。文中思辨性的解读与条理清晰的对英澳两国的法律的介绍,对本文的具有启发意义。
常纪文撰写的《动物福利法:中国与欧盟宠物动物福利法之比较》(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一书,介绍了世界各国和国际动物福利法的创制概况,并对动物福利立法与基本国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还就中国与欧盟动物福利法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本书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欧美的先进立法,同时也更深的认识到了中国立法的不足。
(二)外文文献综述
PeterSinger著的TheCaseofAnimalRights一书探讨了动物的意识和动物的福利,作者利用现代生物学的理论揭示了动物在意识上的复杂程度,包括欲望、语言、感觉与行动、文化与信仰等方面,人与动物世界的连续性;同时作者又考察了现有的伦理学框架,指出我们现有的道德理论的局限性。通过对该书的阅读,笔者对自己在撰文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思想上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保护思想基础
动物保护立法在欧美等国已经日趋成熟,然而在中国却仍然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理念。大多数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已有较为完善的动物立法,而目前我国国内动物保护方面的立法十分欠缺,仅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仅保护了很少部分的珍贵野生动物,还有很多动物的应有福利没有得到保护。给予动物其应有的福利是世界上的趋势,是人性进步,法制发展的体现,为此国内各发面也做出过很多努力。2009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初稿完成,向国内外公开征求完善意见,这是一次进步,是中国立法上的一次伟大探索。
现代的动物保护起源于英国,随着洛克的《关于教育的几点思考》、辛格的《动物解放》等著作发表给人们思想上带来的冲击,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以人为中心的传统思想体系逐渐瓦解,对动物的残酷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谴责。到了1822年,世界上第一个反对虐待动物的法律在英国获得通过,成为动物保护史上的里程碑。之后各发达国家相继通过了反对虐待动物的法案,直接促进了动物福利。同时越来越多的官方的、非官方的动物保护组织也相继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动物保护的发展。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动物权利这一说法,虽有西方学者首先提出,但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并不缺乏根基。反而,正因为我国农业社会的属性,人们对动物更具有一种原始的尊重与爱护。但随着儒家文化的深入与其对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实用主义开始在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上留下重要的影响。而动物的形象也早已脱离早期“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影响,开始成为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从此,人就是人,动物就是动物。两者互为使用者与工具,身份明确,地位确定。而与中国文化相反的是,西方直到中世纪,都是保持着人与动物平等的原始思维,甚至出现过法庭审判动物罪犯的情况。
虽然与西法动物权利发展轨迹不同,但我们也同样拥有爱护动物的基础思想。《动物保护法》中所要保护的动物的基本生存与免于极端痛苦的权利,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相符合,是一种朴素的“善良习俗”,是会得到社会的广泛接受与认可的。
四、我国动物保护的现状
(一)我国动物保护机构的现状
虽然我国在1988年11月8日就已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并在2004年8月28日加以修改。但得到保护的野生动物只限于国家认可的保护动物。但事实上,需要保护的远远不止这些列在表单中的物种。
(二)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困境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公布后,便在社会上激起了热烈的反响与讨论。我们也进行过一些问卷调查,其中发现也有不少人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认为在人权尚无法充分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仍有不少人为了吃饱饭而苦恼,如今就开始考虑为动物保护而立法、而操劳有点为时过早。也有人认为参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虽然该法已经实行很久,但是饭店里的“野味”仍屡见不鲜,新的立法又怎么能保证能有好的收效呢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专家建议稿有一定的缺陷,但是我们也绝对不支持任何反对意见。法律具有指引、教育、评价等作用,行之有效的立法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我国动物保护困境的解决方式
五、结语
2012年对我国的动物保护事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从“归真堂活熊取胆”到“周颖虐猫案”,无一不激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与激烈的讨论。动物保护法的颁布,也随着事件的深化而成为讨论的焦点。可以说,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动物解放运动。
我们的论文,始终保持为我国动物保护法的颁行提供支持的目的与目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确立了我国动物保护法颁行的传统理论依据,证明保护动物的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并且在很多经典著作中都有阐述。《动物保护法》的颁布具有传统思想的基础。其次通过实践调研活动发现了社会中正对动物权利尚存在的问题,找到了我国动物保护法未来可能遇到的障碍,发现《动物保护法》在我国的推行具有一定难度,并随后通过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总体来说,保护事业在中国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我国《动物保护法》的草案尚与发达国家立法存在很大差距,但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不仅标志着我国的法律水平正日趋与国际接轨,更意味着我国国民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加强,总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希望我国《动物保护法》能早日颁行,定纷止争,还动物以应有权利,给人以行为边界!
参考文献:
[1]孙江,王利军.动物保护思想的中西比较与启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2]常纪文.动物福利法———中国与欧盟之比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