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例1:20世纪90年代某月的一天,我的一个大学讲师身份的男老乡结婚,新娘是当地一个中学教师的姑娘,来自另一个县的农村老家的新郎父母、弟妹、姑姑、叔叔、姨姨等提前一天来到城市高校的家属院,来到新房安排婚礼。因为家庭经济拮据,没有安排宾馆住宿。新房只有5间,包括客厅、卧室、书房、厨厕所,总计只有56平方米。新郎父亲下午即喝醉,晚上非要睡在客厅。客人们动员他到老乡家里睡觉,就是动员不通。后来是硬抬着到老乡家住宿。第二天婚礼办完,父亲、弟弟、哥哥又要睡在客厅,闹得不可开交,再次强行带到老乡家住宿。
例2:有一个农村家庭,生育三个儿子都考了大学,大儿子在本县工作,三儿子在北京工作。三儿子要结婚,公公婆婆带着大儿子、大儿媳妇和孙子到北京参加婚礼。到北京要坐火车,公婆第一次坐卧铺。上了火车,儿子和媳妇主动睡中铺,婆婆公公自然睡下铺,一路算顺利。结果到北京后,婆婆一直不高兴,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让公公问讯才知道,原来婆婆觉得,火车上儿媳妇睡在中铺,公公婆婆睡在下铺不合适,她觉得媳妇如何能睡在公公上铺?这让大家哭笑不得。随后回家的路上,只好把媳妇的车票买在另外一间铺位,方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后来老太太发现,整个火车都是这样睡觉的,也就不生气了。
分析原因,农村老人至今保持者许多传统的封建思想,虽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观点有一定改变,但男尊女卑的思想尤其严重。婆婆半辈子在农村生活,历来不敢僭越男人的地位,任何时候都把男人放在家庭的主要地位。她认为,男人是尊贵的,女人怎么能睡在男人上铺,何况是晚辈女人。因此非常生气,又不好发作,才一路不高兴。
例3:20世纪80年代,笔者的一个同村老乡朋友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一个师范专科学校工作,妻子大专毕业分配中学,毕业后就结婚,随后一年便有了孩子。因为妻子也是农村出身,两口子每月就挣170元工资,男方每月82.5元,女方每月63.5元,买米面、买油盐酱醋,买液化气,买衣服,买书籍,走人情,添置厨房、卧室用品,过年回家给双方老人买礼品,所剩无几。婚后抚养孩子的费用也在增加。男女双方都是兄弟姐妹5个,都在上学,父母都是农民,满心指望他们大学毕业挣钱。可是,两口子省吃俭用,到了过年,才可以给家里给百十块钱。双方家长知道孩子不容易,没有挣下钱,又怕邻居笑话,尽量掩饰。可惜,村里人不依不饶,认为是他们进了城忘了爹娘。有一年,他回老家,到村街道买个东西,被同村的堂叔拉下自行车,一顿臭骂。他只好耐心等着骂完小论文,然后给人家解释,每月工资多少,如何花消?末了,叔叔一声叹息,原来城里人也要买煤(烧液化气),也要买买米面、买油盐酱醋,买衣服,买书籍,走人情,添置客厅、厨房、卧室用品。
分析原因,农民们总以为城市人和农村人一样的生活方式。农村人菜蔬是自己种的,当然不要钱;粮食是自己生产的,自然不要钱;棉花是自己生产的,装棉袄肯定不要钱;买油盐酱醋都是自己制造,烧火做饭都是柴火,根本不要钱;平时穿衣服只要过得去就行了,反正农人也穿不干净。而城市人每当走一步路就要钱搅。老家叔叔把农村生活方式投射到城市,就发生误解了。后来,老家叔叔自己的儿子上大学,毕业在城里工作,他在儿子家呆了一阵子,才给侄儿说,当年误解了。
分析原因:农村人受了两个影响,一是电影里处长、科长确实权力很大,但电影里那是民国时期的社会,体制和现在不一样;一个是当代某些官吏的腐败,确实有花钱办成事的例子,周围的环境必然有影响;一个是着急上火,现在孩子上不了大学,确实没有办法进入上层社会;一个是不了解大学录取的规则,认为错三分五分没有啥。更主要的是,他们不了解,大学的处长、科长跟县市的处长、科长完全不同,只是听起来好听,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只是相当于科级处级而已。大学毕竟是个事业单位,不是政府机关。
分析原因:中国的学校名称非常混乱,简称尤其怪异。培养初中教师的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师专,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学校简称师范,而国家历来有大中专院校的提法,给民众造成误解,似乎师专就是中专,师范反而成了大专。改革开放之初,师范学校都是市级政府主办,规模小,投入见效,基本建设好。而师专是省属高校,规模太大,多数经费都用来购置实验设备,没有经费修建校门,于是就感觉师范比师专大气。其实这也难怪,所谓隔行如隔山,我们教育行业的人根本搞不懂建筑行业的名词,不仅仅是城乡差异所致。
参考文献:
[1]张海钟、姜永志等:当论心理学概论[M].线装书局,2011(4):209-210
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
一、专题研究类
1.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3.定价技巧的应用
4.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5.论公关促销策略
6.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7.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的探析
8.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探讨
10.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11.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12.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13.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14.“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15.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16.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17.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18.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19.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20.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1.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2.市场定位战略的应用
23.市场渗透策略的应用
24.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25.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26.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27.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28.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29.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30.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31.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32.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33.从汽车销售谈制与集团经营
34.企业文化在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
35.服务营销新模型
36.论“名牌”的特征及产生条件
37.我国银行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4P”、“4C”、“4S”三位一体的结合与应用
39.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渠道管理
40.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
41.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
42.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探讨
43.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44.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45.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与改造
46.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47.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48.国内连锁经营模式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9.医疗服务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50.网络营销时代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2.浅析服务企业个性化服务营销策略
53.家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54.我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研究
56.体验营销在某行业的运用
57.论服务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8.跨文化营销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59.营销渠道变革的新趋势研究
60.高科技产品的营销战略研究
61.整合营销及其应用分析
62.企业危机公关研究
63.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64.论营销城市
65.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研究
二、企业、产品研究类
1.某企业(产品)的市场调研
2.某公司CI设计方案
4.某企业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实施方案
5.某企业销售激励机制的设计
6.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lw61.com)
7.某公司营销队伍的组织与设计
8.某公司企划案例研究
9.某企业促销方式评价
10.某企业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评价
11.某产品企划案
13.某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14.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5.某产品分渠道研究
16.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7.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8.某企业新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19.对某产品的市场预测
20.某产品市场调查表的设计及分析
21.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2.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23.某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与企业营销绩效关系研究
24.某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25.浅析某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问题以及对策
26.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营销策略分析
27.宝洁洗发水多品牌实施的效度分析
28.诺基亚新产品开发程序的效度分析
29.宜家公司对我国家具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
30.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展战略的探讨
31.沃尔玛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蒙牛公司企业文化营销探析
33.海尔集团员工与顾客满意度探析
34.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研究
35.中国某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
市场营销论文题目
市场营销专业2010届部分毕业论文题目(市场营销类)1,中小企业产业市场营销障碍与对策
2,供应链系统中关于提高服务质量的探讨
3,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
4,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5,呼伦贝尔市旅游营销问题和发展策略
6,呼伦贝尔市保险业市场营销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7,呼伦贝尔市旅游业营销策略与分析
8,营销创新——我国企业的营销创新研究
9,浅析电子商务产品的定价方法与策略
10,从银行业务拓展看银行营销
11,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营销整合的策划性研究
13,我国网络游戏营销策略分析——以《》为例14,关于呼伦贝尔市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15,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16,论营销职能是企业的基本职能
17,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21,论消费心理预测
23,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24,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25,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6,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27,市场细分原理与企业目标市场选择
28,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9,我国服装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0,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1,我国连锁企业商品配送问题研究
32,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33,企业对经销商的选择和管理
34,我国物流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5,浅析当前工商企业营销渠道的矛盾冲突36,水平渠道冲突与管控
37,垂直渠道冲突管控
38,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研究
39,结合行业谈企业营销战略选择
40,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定位研究
41,企业定位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研究
42,企业定位中差异性特征的选择
43,中小企业市场目标市场选择
44,中小企业的差异性塑造
45,中小企业产品组合策略选择
46,产品组合策略与价格策略协同问题研究47,终端主导市场条件下企业渠道变化
48,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49,企业包装策略研究
50,差异化营销策略分析
51,产品分销中窜货问题研究
52,论新产品开发策略
53,论渠道创新策略
54,论酒类产品的渠道策略
55,食品企业品牌提升研究
56,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设计渠道结构57,啤酒企业的渠道策略研究
58,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59,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管理
60,市场预测手段研究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题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关问题2,乡镇企业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
3,试论公关策划的几个问题
5,创新思维在公关中的应用
6,经济全球化与公关观念创新
7,产品推销中的公关策略
8,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形象策略
9,良好的购物环境在促销中的意义
10,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的公关问题
12,市场经济与公共关系的关系
13,试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4,组织变革的理论分析
15,试论现代管理的系统观
16,试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
17,政府公关形象的塑造
18,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19,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20,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对策
21,组织形象构成要素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1,国际企业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2,国际企业市场进入模式及其选择研究3,跨国经营中的文化营销
4,论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
5,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策略
6,国际营销的两个流派:标准化观点对适应性观点7,国际营销:标准化与差异化的融合
8,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
9,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营销战略新发展10,国际营销渠道新特点与跨国经营
11,试论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12,中国企业国际营销进展:阶段特征与战略转变1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际营销战略
14,试论跨国战略联盟与提高企业国际营销效率15,全球本地化:国际营销之谜
16,绿色贸易壁垒与国际绿色营销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1,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2,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3,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
4,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思考
5,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6,解读女性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范式
7,区域差异的消费行为研究
8,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9,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10,消费体验理论评述
11,个人消费行为模型分析
12,方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评析13,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分析
14,中年女性消费行为特点与营销策略
16,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化解17,农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特征分析18,大学生通信业务消费行为分析
19,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20,对从众消费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21,转型时期中国消费行为研究
22,网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
服务营销论文题目:
1,论服务与服务营销
2,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4,超市服务营销战略探析
5,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6,透视服务营销的分析框架
7,服务营销:21世纪企业营销立足之道8,服务营销打造顾客满意
9,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10,服务质量分析及评价研究
11,服务营销的定价策略研究
12,论服务营销的有形化策略
1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14,服务利润链与内部营销
15,客户关系管理在医院服务营销中的应用16,服务营销的基础探析
17,知识经济与服务营销
18,顾客满意战略与服务营销
19,企业服务营销的初步探讨
20,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及应用
21,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
22,城市超市顾客消费行为模式研究
1.2016市场营销论文题目参考
2.2016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2016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
关键词:《文化生活》教学,德育渗透
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德育工作是教育最高、最后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新增设的《文化生活》是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要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一、加强爱国教育,树立远大理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一是能面对市场自立奋斗,立志成才的精神;二是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三是要有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四是要重视信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五是要在广泛的社交活动中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合作能力;六是在与国外人士的交往中不亢不卑,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等。
如在进行《聚焦文化竞争力》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面对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当代青年学生绝不能袖手旁观,必须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肩负的责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于实践。在进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的教学时,我把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心潮膨拜,大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时,我引用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你能从中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吗?这样一场文化盛宴有哪些文化意义?在感悟中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青年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加强公德教育,规范日常行为。
开展对学生的道德道德教育中,应以社会公德、日常行为规范和家庭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中华民族传统为源头,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二德一规”知识,并继承、吸收、创新、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道德教育还应坚持知与行统一的原则,即要明理又要参与,只有通过学习主导实践,才能将良好的道德品质转为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内化为学生的伦理观念和人格力量,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引导学生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长辈、尊敬兄长的传统美德。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文化》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以丰城创建文明城市的教学情境,并设置了问题探究:在创建文明城市中,谁是主体?作为市民,在创建文明城市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市民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有什么意义?启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构建和谐文化,形成文明风尚作贡献。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中,紧密联系时事焦点——食品安全事件,倡导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生命教育,实施生存关怀。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命教育,给予学生生存和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打好心理基础;二是开展和谐发展教育,使学生做到与他人、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三是开展生存教育,引领未成年人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御,不参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丰富的,不应该轻易放弃生命等等。
总之,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大事。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实践证明,德育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
批评性言语学术论文语篇分析
一、批评性言语的概念
二、批评性言语的类别
根据Martin-MartinandBurgess的研究,学术批评性言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类。
1.作者调节(±writermediation)
分为有作者调节、无作者调节与转述的批评性言语。有作者调节的批评指的是作者通过使用I,we,me等人称代词显性出现在批评性言语中,对他人的批评完全负责,见例a。相反的是无作者调节的批评,即作者不直接出现在文本中而是采用thefindings,thestudy,等词语来表明结果的客观性,如例b。此外,作者会在文中转述他人的批评,这些批评行为与作者本人无关,是由另外的作者在另外的文献中提出的,参见例c。
(a)UnlikeKrashen,however,IhaveclaimedthatmanylearnersdevelopextensiveexplicitknowledgeandcanmakeuseofthisinbothformulatingmessageintheL2andmonitoringtheiroutput.(有作者调节)
(b)Thepresentstudyaddressestheissueofdifferentlanguagelearninggrowthaccruingfromtheuseofformativeassessmentindirectcomparisonwithmoreconventionalsummativeassessmentproceduresinalongitudinaldesign.(无作者调节)
(c)SuchmanandJordanarguethat“interactionaltroubles”cannotbesoeasilyeliminatedorsetasideasthepublicopinionresearcherswouldhaveit.(转述的批评行为)
2.批评对象(±personal)
分为有人称所指的与无人称所指的批评性言语。前者指的是被批评的对象在文中被直接明示,见例d;后者指的是被批评的对象为整个的学术团体,而非某个具体的研究者,见例e。
(d)However,McNellisandBlumstein’sworkisalsocharacterisedbyverysmalllexiconsintheircaseonlyfourwordsandalthoughtheyconsiderthattheirworkis"areasonablefirstapproximationtothesystemweenvisionwithrespecttomuchlargersizevocabularies,"proofofthisclaimisexplicitlylefttofurtherwork.(有人称所指的批评)
(e)Thereis,however,verylittleempiricalworkonyoungchildren’slanguageplayinL2.Muchoftherecentworkhasconcernedstudentsorithasprimarilyfocusedontheroleoftheteacher.(无人称所指的批评)
3.实现方式(±hedging)
分为采用模糊限制语的间接批评与不采用模糊限制语的直接批评。模糊限制语是用来表达不肯定或没有十分把握的修饰成分。
(f)Itseemstome,however,thattheworkreportedinthepreviousparagraphdoesnotreallytaketheimplicationsofthenetworkideaseriously.(有模糊限制语)
(g)Workinthediscoursetraditionhasshownthatwhenmetaphorinreallanguageuseiscloselyexaminedandwhenmetaphortheoryisappliedtoempiricaldiscoursedata,difficultiesandquestionsarise.(无模糊限制语)
三、批评性言语的应用
1.不同文化间的对比研究
学术论文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侧重对摘要的分析。Martin-Martin对英语、西班牙两种语言社会科学领域160篇论文摘要进行研究发现西班牙语论文摘要中批评性言语的数量要低于英语论文摘要,从实施批评性言语的修辞策略来看,西班牙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更多地采用有人称所指的、直接的批评方式,而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则较多地采用无人称所指的、有模糊限制语的间接批评,这主要是因为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学术论著发表的压力以及作者与言语社团的关系不同。
2.不同学科间的对比研究
不同的学科进行学术批评时所选择的语用手段不同。Fagan&Martin-Martin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学术论文中批评性言语进行了对比研究。该研究以心理学与化学两个学科为例,分别选取了论文25篇,从批评的直接、间接程度,有无作者调节以及批评的目标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学论文中批评性言语出现频率远远低于心理学论文;化学论文更多地采用非人称的、间接的批评,而心理学论文更倾向于采用无作者调节的,直接的,针对个人、有人称所指的批评。
Salager-Meyer等通过对1930年至1995年间发表的医学领域内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三种语言的学术论文的批评性言语进行历时的、跨文化的研究发现:首先,从历时的角度看,自1990年以后,西班牙语学术论文中的批评性言语开始采用更为掩饰的或者说英语学术论文惯常采用的“政治正确”(politicallycorrect)的基调来表达对同行或前人研究的批评;与之相对,法语学术论文中的批评性言语历时变化不及西班牙同行明显,但也在慢慢地、持续地向间接批评的方向变化。其次,从跨文化的角度看,西班牙、法国的学者对于批评性言语的使用要比英语学术论文学者频率高,而且更多地采用直接的批评方式。与其他语言相比,英语学术论文更多地采用间接地、多用模糊限制语的方式进行非针对个人的批评。
四、小结
[1]Martin-Martin,P.TheRhetoricoftheAbstractinEnglishandSpanishScientificDiscourse[M].Bern:PeterLang,2005.369.
[2]Hyland,K.DisciplinaryDiscourses:SocialInteractionsinAcademicWriting[M].London:Longman,2000.203.
本文从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农业英语论文摘要进行经验功能(Experientialfunc-tion)分析,以探讨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类型之间的关系。我们为此提出的假设是:语篇经验意义的构建选择与该语篇体裁的选择紧密相连。我们的结论为:位于文化语境层面的语篇体裁的选择决定和制约了语篇语言层面上经验意义构建方式的选择。而语篇语言层面上的经验意义的构建方式的选择帮助实现了语篇在文化语境层面上的选择。
二、经验功能
纯理功能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经验功能或者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经验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包括内心世界)的经验和看法,用语言描述周围发生的事情或情形(黄国文,2001)。
及物性系统将人类的经验分为6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包含3个组成部分:过程本身、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过程不同,其参与者也各不相同。
三、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
我们的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1)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2)经验意义的构建与体裁的结构成分。分析的语料是从5种SCI农业期刊中随机抽取的32篇论文摘要[在我们系列研究的第一部分,已为语料做了具体的介绍(易兴霞,2006),故此不赘述]。我们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统计32篇语篇小句过程分布情况,以探讨构建经验意义的及物系统是如何实现和反映位于文化语境层面的语篇体裁。过程的统计以小句为单位,这里小句指:(1)独立小句;(2)限定性小句(finite),如状语、宾语、定语从句等(考虑到语料之大,为便于操作,没包含非限定性(non-finite)小句)。
1.经验意义的构建与农业英语论文摘要对32篇语篇中所有小句及物性结构进行分析后得表1①。
从表1看,在6种过程类型中,关系过程占比例最高,平均为44·6%,其中有12篇语篇其出现率已达到50%以上,第十篇甚至高达80%。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这类体裁的交际目的出发进行探讨。韩礼德(1994)认为关系过程句和提供信息这个目的紧密相联。我们知道学术论文摘要是学术论文的缩影,与学术论文一样,它最重要的交际目的是其信息功能,即“推销”作者的研究成果,“说服”语篇社团的其他成员来接收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关系过程主要描述意义,它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过程,作者可以告知读者该研究的状况、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研究与客观世界各种不同的关系。除此之外,关系过程还可反映某种观点和态度。可见,关系过程句的这个符号内涵与该语篇体裁的社会交际目的相一致,是为摘要的交际目的服务的。因此,我们可认为:关系过程句在这种摘要体裁中所占的高比例是文化语境层面的体裁的选择对语篇语言层面的一种非标记制约和实现,也是语篇语言层面的选择对文化语境层面选择的一种非标记制约和实现。
虽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说论文摘要必须要有高比例的关系过程小句的使用,因为文化语境和语言之间的相互预制和相互实现关系不应被看作是一对一的对等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或然性(李国庆,2005)。这一点也在我们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语料中有些语篇(Text2,Text8),关系过程小句的出现率就比较低,分别只有13·3%和20%。另外,其标准差也相对较高(16·1),说明在某些语篇中其出现率与平均值有一定的差距。
关系过程句与物质过程句加起来占绝大多数,为79·7%。这意味着农业英语论文摘要语篇既有描述型语篇的特点,又有叙述型语篇的特点。反映了这一体裁一方面要对涉及的研究做出总结、引申、推断或评价;另一方面也强调叙述该研究的具体实验步骤与行为。
相比之下,心理过程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只占11·4%。在8篇语篇中(Text1,2,3,10,15,17,27,31),甚至没出现一次。心理过程表示动作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识和反应。韩礼德把心理过程分为感知(perception)、情感(affection)和认知(cognition)3个次范畴。它们在我们语料中具体的分布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情感型心理过程仅出现过两次,所占比例最少,只有4·1%。出现最多的是认知型心理过程,占85·7%。这一分布特征完全符合科学论文摘要体裁强调客观性的要求,说明论文摘要提供的应当是客观事实,而不是写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或想象。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语料中的心理过程的感知者往往通过被动语态被模糊或掩盖(如···seedinjurywasobserved,Theeffectofpreviousexperience···wasassessed.等),以创造出一种非人格化(impersonal)的语体效果,从而体现科技语篇的客观性。
其他3种过程所占比例都不高。言语过程平均出现率只有一次,仅占7%。同样为了实现命题的非人格化,我们注意到语料中言语过程的言语者和接收者都常被掩盖或隐藏(如Itisar-gued···,Breedingimplicationsarediscussed等)。存在过程与行为过程也占非常小的比例,分别为1%与0·9%,几乎等于不存在。另外,语料中存在过程句的存在物多数由隐喻式的抽象概念而不是具体的物质来实现(如Therewerelittlediffer-ences,andtherewasconcern等)。应该说,这也是由论文摘要体裁强调客观性、概括性的要求所决定的。
2.经验意义的构建与体裁的结构成分
下面我们来讨论小句过程分布和农业英语论文摘要的结构成分之间的相互预制性和相互实现性特征。
形式是内容的体现,选择即是意义。不同体裁的作者为了达到其各自的交际目的在经验意义的构建上会有不同的选择。同样,每种体裁又是由不同的体裁结构成分组成,不同的体裁结构成分有其各自不同的交际目的,同时它们又都是为了实现论文总体交际目的服务的。我们可以假定不同的结构成分会制约其经验意义的构建。对于结构成分的划分,笔者采用Graetz(1985)对论文摘要的划分方法,把语料中出现的结构成分划分为以下4步,即问题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具体分析见表3与表4。
经统计,我们发现在不同的体裁结构成分中小句过程的出现频率存在着显著差异(x2=70·98,df=9,p<0·05)。其中差异最大的出现在“方法”与“结果”两个结构成分中(见表3)。在“方法”成分里,物质过程占最大比例(73·5%),关系过程仅出现了8次;而在其余3个阶段成分中,关系过程却占最高的频率,尤其在“结果”中,出现次数高达102次(56·7%)。
对经验意义中语态这一语言特征已有一定的研究(Tarone,Dwyer,GilletteandIcke,1981;Martinez,2001;葛冬梅、杨瑞英,2005)。一般认为科技文体中被动语态要多于主动语态,这样可掩盖、模糊施动者,从而创造出超然的、客观的非人格化的效果(秦秀白,2002),但是,我们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结论。从表4中的数据来看,主动与被动的比例为60%∶40%,即总体上主动动词要多于被动动词。当然,各体裁结构成分中动词语态的选择存在着显著差异(x2=68·857,df=3,p<0·05)。被动动词只在“方法”部分中占较大比例(83·1%),在其余3个结构成分里,主动动词的比例要显著高于被动动词。由此可推测,动词语态的选择会受其所在的结构成分的交际功能的制约。在“方法”中,涉及的主要是一些表示具体的实验行为及步骤的行为动词,为了体现非人格化的客观性,作者往往通过选择被动动词来模糊行为人。葛冬梅、杨瑞英(2005)的研究也证实了语态的选择受其所在的语轮的交际功能的影响,同时她们还证实学科的不同也会影响作者对动词语态的选择。
四、结语
文化语境如何进入语篇是我们进行语篇分析系列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篇论文从经验意义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和论证了语篇体裁和及物性系统的相互预制性特征。我们的研究从两方面展开:(1)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2)经验意义的构建与体裁的结构成分。我们的假设是:一定的语篇体裁偏向于选择一定的语言表现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作者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在语法词汇层面应做出不同的选择。就及物性体系而言,不同类型的体裁及同一体裁的不同结构成分偏爱不同的及物性系统的选择。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心理学,联系
室内设计现在已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开始有很多人已经了解了室内设计也在接受室内设计,但并非任何的设计都叫做室内设计。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从简单的介绍中不难发现室内设计具有很多的元素,而室内设计重要的无非是“设计”二字,何谓“设计”、为什么“设计”、如何“设计”?这是很敏锐的话题。从纸面上来讲回答可以简单理解成:一、用实物传达给人信息的一种方式叫做设计;二、为了表达设计者心里的想法和愿望所以设计;三、用设计者的思维去构思,用设计者的手去完成。论文格式,联系。
以上分析从设计上说明设计是源之于设计者也就是人,而人对设计不单是为了表达和传达信息,它是设计者本身的一种宣泄和真是自己的方式。当然室内设计也不然未然,而室内设计就不单是设计者自己为自己去表达和宣泄,他是为人,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在室内设计史上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设计风格和不同的设计理念,更有不同的文明、思想、和科技。它在被不同的时代接受不同的人们去享受,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其实室内设计它的诞生和发展的宗旨是以人的生活为起点以人的需求为目标。总的来说是“以人为本。论文格式,联系。”然而人的生活是什么?人需求又是什么呢?这就无非要接触到人的心理。接触心理,很多人不亦说乎的都会想到心理学,那是不是室内设计是不是和室内设计有很大的关联呢?
回答当然是有大大关系,但也不能说要做好室内设计就要去学心理学,非也非也。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些问题是这么说的:“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其实这是一观点说明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这就说到一个重点问题环境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而室内设计则是去改变一些环境,宗旨是让人去舒适喜欢,而不是去厌恶。论文格式,联系。因此我要想改变好环境不仅是说要会设计构想、手法和方式,而是要去如何去运用这些手法和方式。手法方式千变万化,人的心理也是五颜六色的,那么如何使设计符合人的需求呢?
想要得知人的需求我们要去了解人得心理,心理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心理呢?我们知道我们是在室内设计,室内代表着一定的空间一定的环境。论文格式,联系。在设计的时候我要知道向上述所说的“什么环境适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去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照成的心理和人对环境的理解。当然我们针对的是一个局部小的环境里的分析,但室内它也是一个环境相对于范围比较小点。
说到此处,其实我们可以参照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可能比较陌生。
首先,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论文格式,联系。
其次,我们在了解下环境心理学的含义。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在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上述说明中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将它视为一系列刺激。围绕环境整体,它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认知;环境压力;个人空间和领域性;密度、拥挤和环境类型;空间行为;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
可见,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论文格式,联系。但这正好是在借用与我们去做室内设计需要的过程,我们需要它的分析去配合我们的设计更好的符合人的需求。就像上述环境心理中所说的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由其知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3、依托的安全感4、从众与趋光心理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很广泛,: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3、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上述的材料说明了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帮助,即一个好的室内设计环境心理学在其中占据的位子。个人观点:一件好的室内设计它需要的是设计者的思想,更需要设计者对一切事物的了解和认知,最重要的是对人的认知。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和讨论
动机研究对论文指导和写作的启示
本文作者:李岳川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和谐家庭子女影响构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9.29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和谐家庭”的构建属于社会范畴,构建和谐家庭要将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放到首要位置,以民主协商的氛围为构建方式,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家庭新模式。由于和谐家庭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已经开始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单位的构建,其中,和谐家庭是基础。
1和谐家庭的构建对子女的影响
1.1和谐家庭是子女成长的重要基础
1.2和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情感保障
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开朗、正直、热情、进取的优良品质,此外,和谐家庭的沟通氛围较好,父母也较为开明,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各种烦恼时,都可以自由地与父母倾诉,父母就可以给孩子心理上的慰藉和烦恼化解方法的指导,因此,和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情感保障,而在矛盾和冲突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当遇到烦恼时无法向父母倾诉,只能自己寻求解决方式,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和谐家庭的构建方式
2.1重视沟通
2.2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各项行为对孩子行为和心理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指导,孩子年龄较小,父母是其第一模仿对象,因此,在和谐家庭的构建中,父母一定要起到“模范”作用。据调查表明,爱好学习的父母其子女一般学习兴趣也较强,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学习,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当然,父母的以身作则不仅体现在行为的表现上,也体现在精神领域的影响上,有些父母可能文化程度较低,但是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这种精神就会对他们的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孩子们可以从父母身上继承这种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尊重老人
家庭是社会的一份子,有相应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家庭义务的承担中,最为基本的义务就是“尊老爱幼”,其中,又以尊重老人为主,尊重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和道德准则之一。据有关数据调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老人不尊重,那么在子女长大之后大多也缺乏尊重老人的意识,这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尊重老人在构建和谐家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尊重老人可以让家庭成员充分的意识到自己的义务,不仅改变了老年人的弱势地位,对子女也有着极强的感化作用,一个和谐家庭的标准之一就是父慈子孝,因此,“尊重老人”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必然要求。
2.4重视教育
在和谐家庭的构建中,父母要充分的认识到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家庭中的核心,也是提高孩子心理素质的关键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在与孩子出现意见上的分歧后,要注意沟通方式,平心静气地解决问题,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关心父母,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吵、指责,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教育氛围。此外,家庭的教育是一门艺术,涉及面较广,父母必须建立系统的教育制度,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地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3结语
家庭是孩子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养成的主要场所,和谐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巨大,对孩子心理素质、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谐家庭也是和谐社会的组成单位,只有千千万万的和谐家庭才能够到和谐稳定的社会。在和谐家庭的构建中,父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最值得孩子尊重和信赖的依靠,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尊重老人,懂得沟通,为孩子构建一个团结和睦、尊老爱幼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深刻地体验到家庭生活中的爱心和亲情,懂得生命的真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有益贡献。
参考文献
[1]姚海涛.论和谐家庭的内涵及其构建[期刊论文].学术论坛,2010(8).
[2]杨雄,刘程.当前和谐家庭建设若干理论与实现路径[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2008(9).
[3]魏荣,黄志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人格的塑造[期刊论文].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