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呜,愚蠢的人类,我是你永远也得不到的猫
别动!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这边洗脑神曲《学猫叫》还回响在耳边,那边星巴克推出的粉色猫爪杯就被抢购一空。猫咪们一边享受着人类的追捧,和奉上来的清水、小鱼干、薄荷草,一边傲娇地对“铲屎官”们爱理不理。可有越来越多的人,更爱吸猫了。
中国宠物市场的规模稳步扩张,从2010年的140亿元到2019年的1980亿元,宠物市场规模几年间翻了14倍多,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220亿元。同时,宠物市场的年增长率在节节放缓,从2011年的58%跌到了2019年的13%。
狗和猫毫无悬念地成为市场的宠儿。在2018年的7355万个宠物主人里,近一半人选择养汪,大约三成人选择养喵。贵宾、串串、金毛是最常见的宠物犬种,中华田园猫和英国短毛猫则是最受欢迎的宠物猫。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说出了无数老母亲的心声,这句话在宠物身上同样适用。
获得宠物并不难,根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只有43.9%的汪星人是通过购买得来,其它途径如赠予、领养、自家繁殖都是免费获得汪星人的方式。购买喵星人的比例则更是低至25.3%,有高达32.6%的猫咪是主人捡的,19.9%是领养得来,18.4%是赠予得到。
真正让“铲屎官”们钱包变瘪的是伺候“主子”时的花费,且不同的人群对宠物肯投入的成本也不同。80后以月均497元的宠物花费成为最大方的主人,其次是月均花费477.2元的90后,和月均花费420.7元的70后。50后和60后则更注重实惠,平均每月在宠物身上花361.5元,和80后的宠物花费差100多元。
养宠物的经济压力让人却步。在月收入6000元以下的人群中,不养宠物的人始终占据多数。而在高一点的月收入6000元到19999元的区间内,养宠人数都压倒性地超过了不养宠物的人数。然而,大部分2万元及以上的更高收入者却不养宠物。
宠物寄养是近几年大热的服务行业。萌宠温暖了无数北漂的心,可春节挤火车回家的时候,他们却不得不把宠物留在北京过年。2014年这一年成立的宠物寄养公司极为密集,他们的融资速度也比宠物综合社区要快,但多数还没走到A轮以上融资。
宠物用品类公司的融资频率没那么紧凑,却有几家公司发展到了B轮和C轮的融资程度。不同于宠物食品和宠物寄养,宠物用品的科技含量成为公司发展的巨大加持。以PETKIT小佩这家宠物用品公司为例,它为宠物研发了可穿戴的硬件及项链,可以记录存储、分析跟踪宠物的行为数据,到2019年2月PETKIT小佩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
然而,无论是哪个细分领域的公司,都聚集在北上广和福建、江苏、天津这些东部较发达的地区。发达地区的宠物们享受着人类提供的一条龙服务,活得挺滋润。
可以看出,以往面对人的外卖、运动穿戴等服务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宠物身上。更多年轻人将宠物视为孩子和家人,而不是会看门的狗和会捉老鼠的猫,宠物的“陪伴性”开始超越“工具性”,成为养宠的首要原因。
养一只宠物,是唯一可以用钱买到的爱、忠诚、和陪伴。因为对人类而言,宠物只是人生某个阶段的陪伴者。而对寿命最多十几年的宠物而言,人类却是贯穿整个生命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