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的物质需要被逐步满足后,生活中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则会更加凸显出来。“世界破破烂烂,小猫缝缝补补”这种网络流行语在商业世界的镜像,早已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消费场景。宠物经济热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热到什么程度,则一再刷新人们的认知。
根据NBC解读国际投资机构高盛(GoldmanSachs)的报告显示,今年中国的宠物数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
在宠物数量攀升的背后,到底还有哪些更多可见的商业机会?
宠物的全生命周期消费
在养宠理念日益精细化的今天,这些年轻的宠物主人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宠物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是更加注重宠物的生活质量,可以这样说,一只宠物的猫或者狗,虽然寿命只有短短十几年,但从出生落地到最后离开去世,整个生命周期都有生意机会存在。
宠物的服务其复杂程度甚至接近了母婴行业。比如,经常有养宠人自嘲,养只猫狗至少不用去学奥数吧。但是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不少训练宠物狗行为的学校,训宠师也成为新兴职业。而在猫咪这边,国外的《家有恶猫》揭示了猫咪心理行为纠正是一门技术活,而类似的职业也已经在国内出现,虽然目前还是良莠不齐。
过去,宠物的消费集中在食品和医疗两个方面,现在则伴随宠物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全面的拓展,包括情绪、饮食、医疗保健、居住环境、甚至保险服务等方面。当宠物出现健康问题,哪怕是深夜时分,他们也会立刻打车带其就医,甚至会考虑购置宠物保险来为其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众安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纷纷涉足宠物保险业务,推出了多种类型的保险产品,以满足不同宠物主人的需求。以众安保险为例,该公司在2020年推出宠物保险后,该业务连续三年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众安在线的宠物险同比增长超2.8倍。
双十一的宠物狂欢
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商家自然也会充分挖掘消费的潜力。面对如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尽管他们可能对自己的消费有所节制,但为宠物储备口粮却是不可或缺的。为了确保宠物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他们不仅提供日常的宠物主粮,还会细心挑选罐头、冻干食品、生骨肉以及各类营养补充剂。
根据天猫和京东发布的双十一宠物销售数据,10月21日晚8点,天猫双十一活动开始的头四小时内,658个品牌的成交额实现了同比翻倍,同时,659个品牌的订单数量也同比翻倍。京东超市的宠物业务也在同日发布了前四小时的销售报告,数据显示,京东宠物业务前一小时的销售金额同比激增了34倍,下单客户数量也同比增长了10倍。
当年轻人心甘情愿为给予自己陪伴和亲情的“毛孩子”花更多钱时,整个宠物经济市场也水涨船高。据艾瑞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5928亿元人民币,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20.1%,并且预计至2025年,这一数字将跃升至8114亿元人民币。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宠物市场的发展潜力更为巨大且令人充满期待。
中国的消费市场经常拿来和邻国日本比较,至少在宠物消费方面,中国确实是在重复日本的道路。据报道,2022年,日本宠物数量已经几乎是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的4倍。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版的商标类目中新增了【1405】宠物用首饰这一类别,这一变化无疑是对日益增长的宠物周边产品需求的积极响应,反映出宠物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提升以及宠物个性化、时尚化消费趋势的兴起。(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赵晨含,编辑|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