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壮大一产做强二产突破三产”为目标,
全力推进特色水产业养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做大做强第一产业
大沙镇立足5.9万亩鱼塘的资源优势,
形成了以桂花鱼、加州鲈鱼、
叉尾鮰、黄骨鱼等优质水产品为主,
罗氏虾和澳洲小青龙为辅的
多样化养殖产业格局,
打响了大沙特色水产品牌。
2022年,大沙镇农业总产值15.5亿元,
其中渔业总产值高达11.61亿元,
位居全市第一。
发展新型养殖模式
大沙镇大力发展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
通过引进更多龙头企业、合作社,
辐射引领大沙农业
现代化、园区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肇庆市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规模化养殖加州鲈鱼为主的科技农业公司,在大沙镇建设了集生态养殖、科普教学等方面于一体的600亩现代化“美丽渔场”,成为四会市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每年可出鲜活鲈鱼约1200吨,年销售额达3840万元。
大沙镇支持鼓励肇庆市
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周边养殖户
进行“鲈鱼养殖合作”项目。
目前已有200多户养殖户与
太二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彻底破解水产品难销难题。
而大沙镇其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也在数字赋能、自主研究、科学养殖等
领域积极探索和实践,
助力传统农业跑出“加速度”。
四会市国斌养殖专业合作社
致力于发展高位池养殖
和“5G”物联网智能化养殖,
目前已安装智能化养殖设备128套、
养殖高位池46个、“5G”物联网设备76套。
2022年该合作社产量实现16.2吨,
年产值6500万元,同比增长7.6%,
带动周边农户养殖渔业428户。
四会市庆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主要研究和养殖澳洲淡水小青龙,
与传统的小龙虾相比,
澳洲淡水龙虾个头大,
虾体通透,壳薄体肥、营养丰富,
年产值可达100万元,主要销往珠三角城市。
四会市沣渔水产养殖农民
专业合作社现有养殖水面76.15亩,
致力培育“陈冲鲈鱼”品牌,
提供培育优质鲈鱼苗和
健康养殖鲈鱼养殖技术,
带动陈冲本地村民稳定增收。
建设种苗基地研发优质种苗
为推进渔业产业链向前端延伸,
大沙镇计划在陈冲村集约200亩土地,
建设1个广东梁氏水产
现代化渔业种苗基地。
基地内部规划建设优质种苗选育实验室、
水产疫情防治实验室和
水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中心,
建成后可为四会市农户
提供低价优质高端鱼苗,
打破农户只能到佛山进苗的困境。
做优做强第二产业
抢抓“预制菜”产业新赛道
在四会市大沙镇
太二水产品预制菜深加工基地,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太二水产品预制菜深加工中心
是四会市首个水产品深加工中心,
项目共分三期投资,
其中第一期投资2000万元,
首年产值约2000万元。
项目主打研发陈冲鲈鱼深加工产品,
预计2023年8月底正式投产,
投产后每年可在四会地区消纳5000吨鲈鱼,
主要生产产品为
切片鱼柳、酸菜鲈鱼、剁椒鱼头。
肇庆市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旋进
得益于大沙镇政府对渔业全产业链的大力支持,才让我坚定信心扎根这里。
建设水产品病害检测中心
“再过两个月,我们在大沙镇
都能检测鱼虾病害了。”
近日,大沙水产养殖协会群
被这条好消息刷屏了。
为快速检测多种鱼虾病害,
满足水产养殖户的检测需求,
大沙镇采用“政府+科研单位+企业”模式,
正在建立运营全市首家“水产医院”
——大沙镇水产品病害检测中心,
该中心预计5月底可建成并投入使用。
肇庆四会市大沙镇副镇长梁广文
实验室建好后,从样品处理到出结果大约只需要2个小时,将彻底打破以往因检测成本高、时效低、准确性差导致养殖户损失大的困境。
全力突破第三产业
打造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
大沙镇通过“国资清退统租,
政府主导开展整治,
龙头企业承租开发”的集约新模式,
在仁马片区开展1000亩连片鱼塘集约。
目前集约工作已全面铺开,预计年底前集约完毕,届时将引进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足、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养殖、垂钓、加工、观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体,带动农旅一体化发展,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