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少数派特意准备了这份「春节返乡清单」,希望它能够帮到你,轻轻松松把年过,快快乐乐把家还。
Oscar:现在过年回家带东西更多的是为了体现一个仪式感,毕竟网购这么发达,全国各地的特产直接在网上就能搞定了。
话虽这么说,但是过年空着手去见长辈也不合适,所以我一般都是选一些有当地特色、带有春节元素的小礼盒。深圳靠近香港,很多香港的品牌都会在深圳开线下店,例如像奇华饼家。我今年就买了几个春节款的广式点心礼盒,里面搭配了几种招牌点心,并且还有代糖点心,方便送给不同需求的长辈。
点心礼盒虽然好看,但是要带回家就有点麻烦了。一路颠簸下来,很容易就碎了……好在店家现在都很贴心,可以代你包装好之后直接发回老家,帮我剩下了不少行李空间。回家后拿着早早送到的礼盒,然后去长辈家报个平安,过年就从这里开始了。
最近几年比起带这些传统的「年货」,我更倾向于根据家里的情况买一些更有用的东西,比如北方冬季的空气质量很差,所以前两年我给家人买了两台空气净化器。而且现在我本着轻装上阵的原则,回家尽量都不会带行李箱,这些东西我都会提前买好直接快递回家,等我回去之后再帮他们调试好,告诉他们怎么用。
会飞的三羊店长:前两年待在广州时,过年的伴手礼真的太好选择了,毕竟广州酒家的利口福可以买一箱子不带重样的。但我发现除了爷爷特别爱吃甜点外,父母和别的长辈都只是完成任务式地消耗掉点心——毕竟过年的食物本来就够腻了。
所以目前我今年只买了些他们用得着的小东西回去,打算等回去观察观察再行添置。比如我之前给家里添置的饭菜保温板、吸尘器、洗碗机,给爷爷奶奶的治甲沟炎的药、假牙清洁片,都不是什么世纪豪礼,但是他们最需要、最能提升他们生活品质的东西。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猫奴」和「狗仆」,平时虽然是好伙伴,过年却有点小麻烦。在如何安顿「留守」的爱宠这件事上,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waychane:家里有一只狗和一只猫,针对它们分别说一下我的经验。
首先,不管是猫还是狗,也不管你准备将他们寄养还是带回家,一定要准备足够量的宠粮;不要嫌带着麻烦让寄养的店家用他们的粮,事实上他们也不会建议你这么做:先不说他们的粮好不好,给宠物直接换粮有可能造成宠物出现肠胃不适症状,他们的粮也不一定适合你的宠物。因此,提前准备好宠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Clyde:因为猫主子体弱多病,在常住地附近的宠物医院办了会员卡,过年这几天和家里人提前商量好了行程,打算把猫寄养在宠物医院。
虽然爸妈家就在本地,但一回家就是两三天既不放心把猫关在屋里,又不太好意思带回家给家里人添麻烦(调皮、掉毛),寄养自然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过年期间需要寄养宠物的人也挺多的,价格相较平时也贵不少。好在我选择的这家宠物医院在1月15号之前完成预约可以原价寄养,价格为50元/天,食物、饮水包含在内,还是很划算的。
最后在寄养前记得了解寄养环境并交代清楚一些基本状况,比如有无传染病、有无坏习惯(我家的就爱玩水),与护理人员做好沟通,应该能让猫主子在寄养期间过得足够舒坦。
nerd_du:这是我家猫第三年春节独自留守了,就像其它同事提到的,猫咪到了陌生环境需要适应很久,所以我一直都是选择把它自己放在家,然后找人上门来喂。如果你想要在宠物店或宠物医院寄养猫咪,要很早做好准备,首先猫咪要打好疫苗,否则无法寄养,同时选择寄养地点是一定要上门看看环境,一间屋子会寄养几只宠物,有没有猫狗同屋的情况。
前两年我都是在豆瓣小组上找了附近的人来喂,豆瓣上有这种专门的上门喂养小组,春节前都会有很多人发帖提供上门喂养服务,我会选一些距离自己家比较近的,这些发帖的人一般都是自己家也养猫,所以多少都有些经验,我去年联系到的是一对春节留在深圳的夫妇,他们不但每天都会上门喂粮(我当时是喂罐头,每天要上门两次)铲猫砂,甚至还带了猫玩具来陪我家猫咪玩一会儿再走,可以说是非常贴心了。
很多人对上门喂养多少还有一些顾虑,尤其是豆瓣上这种网友互相帮助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很难处理,我在挑选时也没有太多诀窍,多是确认位置和价格,很多人会在帖子里放上自己家猫咪的照片,表示自己也有养猫经验,也可以看看这些照片,虽然我自己两次找网友上门喂养都没有签订协议,也没有要身份证复印件,但我还是建议比较在意的人可以多和喂猫人沟通,必要的话协议和身份证也有必要交换。
会飞的三羊店长:猫咪虽然在第一次托运后隔着笼子打我,但参加第二次托运就安之若素了,因此托运技能算是解锁。加之我爸妈每次和我视频都疯狂艾特他回家,他又是个三天不见人就眼泪汪汪的黏人精,所以我早已经预定了他的有氧舱,到时候携猫回家见二老(试图替代理应带回家的其他生物)。
买好了礼物,安顿了爱宠,就可以准备回家了。临行前,别忘了把这几件事搞定:
nerd_du:蒸汽眼罩、颈枕、降噪耳机是我的「出差三件套」,回家时候也不例外。春节回家气温和深圳相差很大,我还会带一件优衣库的羽绒服卷起来放在书包里,下飞机时候可以直接套上。
Clyde:一个能装的包很有必要,因为过年期间依然需要值班和娱乐,笔记本电脑、手机、充电器、充电宝、耳机都得带上,这里推荐一下少数派商城在卖的KableCARD多功能数据线便携收纳工具,对那些电子设备较多、需要携带不同线材的人来说这个小东西可以让你的背包看上去不那么凌乱。
三羊:最近购买双肩包时也考虑到了过年回家的必要,买了一个防盗设计的双肩包,只有贴背的拉链才是「真」拉链,这样即便双手都被占,也不用总担心拉链是不是开了。
我一般会将行李箱托运,电子产品还是都只能放在双肩包随身携带,不过以前用一个可拆卸电池的笔电时,我会把电池拆下放在背包、只托运剩下的躯壳,这样能大大减少背包的重量(不过现在这样的电子产品应该不多了)。
路中南:本来想回家总是要带行李箱,但是转念一想其实家里基本什么设备都齐全了,回去也没有几天,就打算一个背包轻松上阵,实在不够就再上一个帆布袋。家里和深圳的气温相差很大,带衣物也没有什么必要,只需要整一件暖和的毛衣放在背包里就行。剩余必需品大概就是书籍、降噪耳机、大屏显示设备与口罩,帮我消磨过十个小时的旅途全靠它们了。
路中南:这次回家刻意作了一下,准备乘坐10小时的动车二等座回家,体验一下春运时刻的一日列车生活。本想在火车上加快一月份的阅读目标进度,把《健身营养全书》刷完。但我对于人声比较敏感,很容易就把我的注意力分散走,日常看书的时候都只会戴着耳机开着降噪而不播放任何歌曲。但降噪嘛……对于隔绝人声(尤其是孩童的哭闹声)还是没有太大把握。
哦对了,用配上防窥膜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观察自己的临时同桌写成观察日记,预备未来当成写作素材,用铅笔在纸上书写也可以达到简单防窥的效果。
Vanilla:随着家里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春节期间和爸妈出去旅游就变成了奢望,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了。因为在我看来我妈有轻微的「囤积癖」(好像老一代的人都容易这样?),所以回家后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家里收拾干净,把「垃圾们」都扔了,当然这得征询爸妈的意见,我也不敢「一意孤行」,于是和家人一起打扫卫生就成了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既可以让家里变得更加整洁舒适,又可以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增进感情。
这次回家,还帮我爸升级了一下电脑,之前他在工作室用的老台式机已经有10个年头了,运行着老爷车一般说翻脸就崩溃的盗版WindowsXP和Office2003。在经过一番对比后,最终选定了配备10代i5的SurfacePro7,不但可以流畅地运行Office软件,还可以用SurfacePen方便地在课件上批注演示。到手之后,我立刻安装并激活Office365,然后配置好OneDrive,让我爸也能享受到正版软件的稳定和安心。
另外,我还买了一个Type-C扩展坞,把投影仪、网线、翻页笔都连接到上面,这样就成为了一台小型工作站,基本可以满足他的工作需求。平时,我爸还会用SurfacePro7来看新闻,因为他有老花眼,不戴老花镜看手机已经很吃力了,而SurfacePro7可以通过手势方便地缩放网页,两指轻轻一张开就能让网页上的字号变得「奇大无比」。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妈好像也喜欢上了这台SurfacePro7,因为她把键盘盖一拆,配合无级调节的支架,躺在床上也可以非常快乐地刷剧。
三羊:我妈一般会攒不少App的使用问题等我当面教,虽然有些我也不一定会,但我有同事可以问。老家在过年期间有很多习俗和仪式,基本上每一天都有要做的事,之前大学时有搭配灵魂画手图留下一些文档,他们还挺喜欢的,到过年左右就会发给我一起重温。今年过年打算用文字和拍照的形式多做一些记录,顺便也当保护家乡文化遗产了。
之前回家时还会进行「清理冰箱」这样的大工程,和他们一起动手收拾一下家里的某个角落,也是件蛮开心的事。
Oscar:这几年回家我都会想多拍几张照片。尽管平时很喜欢折腾相机,但我很少主动与父母一起拍照。而当失去了这样的机会时,才明白自己心里的那点障碍完全抵不过遗憾。每年与家人聚少离多,因此拿起相机好好拍一张全家福成了我这几年回家的心愿。
即时聊天工具拉近了人们虚拟空间上的距离,但人与人真实接触带来的情感连接任何工具都无法替代。拍照虽然是一件形式感很强的事,但节日又何尝不是呢。带着相机,跟亲人坐在一起,按下快门记录当时的情绪,给自己和家人都留下一份快乐的回忆。年味也许会淡,但亲情永远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