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猫狗双全”生活的年轻人,正在催生千亿级的产业。
据《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为2793亿元,预计在2026年达到3613亿元。
作为情感经济的产物,宠物产业成了“抗经济周期”的代表,在“新养宠观”的刺激下,细化出了食品、医疗等主流赛道之外,宠物AI、吃播、沟通、殡葬等新领域,宠物产业链正在覆盖“毛孩子”的全生命周期。
消费端需求的增长与产业端的完善,让宠物经济持续升温。市场看到了宠物的潜力,带动了一批跨界新玩家纷纷涉足,抢一杯羹。
当下,宠物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品牌们又该从哪些方面找寻新商机?
订单暴增五倍,宠物细分赛道成“掘金池”
正值五一假前夕,关于宠物寄养、上门喂养、宠物陪玩、宠物旅游等业务“火了”。
“预约的人数还在继续增长,目前没有确定的数据。”上门喂养品牌嘻猫创始人大婷介绍,但就目前看,今年五一假期,预约上门喂猫服务的订单量,翻了五倍多。
如果说,宠物寄养等服务的爆发,有着特殊节点的原因。那么,宠物烘焙、宠物保险、宠物殡葬、宠物“复活”、宠物沟通师的出现,无疑是市场火爆真实的写照。
天猫数据显示,今年年前,宠物春节衣服类搜索量增加103%;宠物年夜饭销量增加120%;宠物春联销量增幅489%。这对很多不养宠物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却真实存在。
内部层面,宠物行业开始在存量市场找增量。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宠物服务愈发全面化、体系化。宠物消费不再局限于简单吃喝,健康、科学、时尚,发展为新需求。
外部看,宠物成为多个行业创新形式、谋求增长点的“中介”。比如,星巴克开设的宠物友好店,好利来上新的宠物蛋糕,奈雪的茶、喜茶落地的宠物友好主题店、Soffio推出的“人宠共居”家居产品、雀巢投资建设宠物处方粮基地等。宠物成了品牌们拉动主业增长的共识。
“新养宠文化”流行,更愿意为情绪买单的年轻人
当被问道,为什么愿意为自己的宠物,花数千元上保险、买玩具时,潇潇说:“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它。”她解释道,作为一个生活在快节奏、强压力、低社交城市环境中的人,宠物已经是自己生活的慰藉和情感的依托。
和潇潇有着一样观点的宠物主不在少数。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宠物消费群体、形式、理念等也在迭代升级,养宠正在成为一种新文化。这种文化影响着他们的消费。
根据亚宠研究院的数据,女性宠物主约占八成,19-30岁的青年人是主要养宠人群。他们为宠物消费的原因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维持宠物日常生活、保障宠物健康、提升宠物生活品质。年轻的宠物主们,更愿意为宠物的精致生活买单。
在她看来,宠物消费逐渐成为一个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场景化的领域。
站上风口,需在多元场景中找机会
站上情绪消费风口的宠物行业,也意味着面临更多不确定的挑战。
“宠物市场的大盘虽大,但当前阶段行业增长的动力非常局限。”某新锐宠物品牌负责人表示,宠物消费市场集中一二线城市,消费人群集中在年轻人,而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精力有限,没钱、没空间,养宠的意愿就会低。
另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养宠家庭渗透率达到22%,而美国和欧洲分别高达70%和46%。此外,在产业端,包括宠物食品、宠物洗护、宠物医疗等头部行业在内,面临同质化严重、功能趋同、缺乏标准等问题。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除了提高宠物市场的渗透率,强化宠物消费认知之外,还要打造更多元的宠物消费场景,洞察需求,引领需求。
比如当下非常火热的“小宠”市场,龙猫、可达鸭、小香猪、热带鱼等宠物销量攀升,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甚至高于宠物市场整体增长水平。这便是宠物消费需求在品类上多元化的体现。
此外,定制化也是一大趋势。
据了解,不同于市面上1-2公斤的大包装,科膳采用了更小规格的20g、60g小包装。尼莫表示,“采用一日一袋的包装,希望猫咪们每一天吃到的都是新鲜的味道。”在他看来,从“功能性养宠”到“呵护宠物身心健康”,从“亲力亲为”到“解放双手”,宠物主的养宠理念及养宠行为逐渐变迁,为宠物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