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绝育这8大传闻,你都知道真相么?

“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做手术对主子好?”

“想到辣么可爱的主子要挨一刀就觉得于心不忍,要不再等等?”

有不少铲屎官表示理解接受“绝育”的理念,但还是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顾虑一直在做与不做的边缘徘徊。

图自:doutudalao

为了让大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说说这个问题。

2017年,美国兽医协会(AVMA)正式通过了兽医绝育手术工作组针对绝育年龄的建议文件(VeterinaryTaskForceonFelineSterilizationRecommendationsforAgeofSpayandNeuterSurgery)。

文件中,建议不打算繁殖的猫在5月龄前进行绝育(FelineFixbyFive,简称FFF)。

该文件受到美国猫医师协会、美国动物医院协会、Winn基金会、爱猫者协会和国际猫协会等认可。

为什么在性成熟前绝育?

TheCatGroup组织提倡4月龄左右手术,美国兽医协会(AVMA)提倡5月龄前手术。

图自:sina

猫咪在性成熟前绝育能够降低乳腺癌、子宫蓄脓症、难产的发生率,减少潜在行为问题等优点。

另外,早期手术还有减少术中出血、猫咪对麻醉药、止疼药更敏感、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意外怀孕等优点。

如果是决定养在家里的猫,应在完成疫苗接种后2~3周左右安排绝育手术(这个时候也差不多4~5月龄了)。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拆蛋”部队吧

图自:网络

从专业繁育人处购买的品种猫

通常在猫咪免疫完全,约14周左右接回家,回家后2~3周内,约4月龄左右就可预约绝育手术;

家中猫咪意外生产的小猫

通常在6~7周被新主人领回家,建议完成疫苗接种后2~3周内进行绝育手术;

救助机构领养的猫

通常在完成1针疫苗约8~12周左右被领走,领养人带回家后,继续完成疫苗接种之后再进行绝育;

需要放归的小野猫

如果计划绝育后放归,必要时可以在7到8周内进行绝育;

一旦放归后就很难再次捕捉到,因此绝育当剪耳以便识别,建议小猫在放归前给予1针疫苗;

绝育注意事项

1

理论上绝育手术在距离猫咪性成熟之前越早越好;

2

3、

医生认为绝育手术时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因此最好在绝育前接种疫苗;

关于绝育的误会解读

谣言往往比真相跑得更快,关于绝育的问题也是如此。

在收集素材时,整理了几个关于绝育手术常见的误解,这里特别拎出来说明一下。

晚绝育才更好?

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常认为较早绝育会阻碍骨骼正常发育,也担心早期绝育会影响公猫泌尿道直径发育,导致下尿路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

这个说法乍一听很有道理,实际却经不起推敲。

早绝育影响骨骼发育?

并不是。

猫咪在性成熟期前绝育,不会阻碍骨骼发育。

促进猫咪骨骼生长的激素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猫咪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骨垢线闭合,长骨停止生长。(性早熟的两脚兽长不高的原因同理)

图自:standard

早绝育影响尿道发育?

并不会。

猫咪是否在性成熟期前后绝育,尿道直径大小并不受到影响。

绝育主要影响公猫第二性征(是否有阴茎棘、外阴形态、是否发“腮”),但这些差异并不会影响猫咪排尿的能力。

绝育早晚对猫影响的实验

第1组(11只小猫)在7周龄时绝育;第2组(11只小猫)在7个月时绝育;第3组(9只小猫的对照组)性成熟后(直到12个月后第一阶段研究完成后)才进行绝育。

最后研究表明:

1、猫咪在7周左右做手术耗时短,出血量少,麻醉易醒,术后恢复快,但更需注意小猫的体力和体温;

2、三组猫咪尿路发育均正常,公猫尿道直径无差异;

3、7周和7个月左右绝育的两组猫咪体重无较大差异,但比12个月后绝育的猫咪重;

4、早期绝育并未阻碍小猫骨骼的生长,在第1组和第2组中,均观察到猫咪长骨长度增加;

5、第3组猫咪普遍比第1组、第2组猫咪更具攻击性、更少亲和力。

母猫生一胎后再绝育更好

医学的证据恰好相反,在发情前绝育可以预防95%的猫咪患乳腺肿瘤。

绝育后的公猫更易患下尿路综合征?

下尿路综合征的发生多生于肥胖的公猫,这其中的确有一部分为绝育的公猫。但这是由于绝育后性激素水平降低容易增加猫咪食欲、减少运动量,更容易引起肥胖的所致。

图自:Giphy

绝育并不会直接导致肥胖,绝育后不改变饮食习惯、不鼓励运动才是引起疾病的最大隐患。不仅仅是绝育,如今流行的“圆滚滚”的审美,也是疾病的隐患。

化学方法更安全?

所谓化学法主要是使用激素降低猫咪体内雌激素水平,或提高孕激素水平,推迟发情,此方法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而且长期使用易引起生殖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损伤,副作用很大,医生不推荐使用。

手术残忍血腥吗?

有的人的恐慌只是对手术本身的恐慌,一听公猫要“割蛋蛋”,母猫要“开膛剖肚”瞬间就被吓到了。

你想象中的是这样吗?并不是哦!

实际上无论是公猫还是母猫,手术切口都非常小,手术也并不那么血腥残忍。

为了让大家更为直观地了解绝育手术,我们分别准备了两个手术实录的视频,想要进一步直观感受手术的盆友们可以选看,实在胆小的就不用点开了。

高能预警

来看看猫咪手术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吧!(特别贡献出白鸟家猫咪绝育时的手术实录)

【绝育手术】公猫篇

【绝育手术】母猫篇

铲屎官们在考虑要做手术时,考虑手术风险固然是必要的,但建议还是更多地从权衡对猫咪对铲屎官双方利弊的角度做决定。

医学在逐步发展,许多风险及并发症都已在可控范围内,切不可因噎废食。欧美国家也在一直大力研发非手术绝育避孕方法,相信未来小猫咪可以经历更少的痛苦,生活得更幸福,寿命更长久!

【本期所长互动】

说说你家猫咪绝育前后有哪些变化?

//////////

参考资料:

[6]HayesHMJr,MilneKL,MandellCP.Epidemiologicalfeaturesoffelinemammarycarcinoma.VetRec.1981;108(22):476-479.

[7]MisdorpW,RomijnA,HartAAM.Felinemammarytumors:Acase-controlstudyofhormonalfactors.AnticancerRes.1991;11(5)1793-1797.

THE END
1.猫咪绝育之前需要打疫苗吗?疫苗是预防猫咪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猫咪进行疫苗接种,可以使其产生免疫力,有效抵御外界病毒的侵袭。常见的猫咪疫苗可以预防狂犬病、猫瘟、猫白血病、猫鼻支等传染病。 三、猫咪绝育前是否需要打疫苗? 针对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https://www.isdpp.com/xq-15623.html
2.给母猫绝育需要注意什么?术前断食一天,水要喝;术后有条件的情况下买一些术后营养罐头,利于母猫术后恢复。流浪母猫绝育:1. 抓捕前断食一天,水要提供喝;术后有条件的情况下买些罐头给母猫引食欲,最好是术后营养补充罐头。2. 术后住院3天以上再出院,期间医生会观察母猫情况,对于母猫,切不可直接放归。费用包含住院,正常情况下一只母...https://weibo.com/p/2313474221873339648561/wenda_home
3.猫咪不打疫苗可以绝育吗而母猫绝育比较麻烦,需要开刀缝合,伤口愈合的会比较慢,恢复可能要一个月的时间。 当猫咪做完绝育后,主人需要在未来的48小时内注意时刻观察它的身体状况。由于麻药的影响,猫咪可能会出现恶心、意识不清醒等不适症状。但要是猫咪有发烧、不进食等异常,主人一旦发现需要及时带猫咪去宠物医院做检查。https://mip.xiaokeai.com/cat/pregnancy/82110.html
4.猫猫绝育(整理篇)第一点保障手术的成功,排除所有因为手术的原因造成的继发感染。第二点保证疫苗能及时起效,进一步确保猫咪的安全。 目前幸运土猫群落救护项目中救助的流浪猫大多是在绝育手术当天免疫,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恢复的情况还是非常好的。 4、 猫咪绝育手术后需要人照顾么?多长时间能康复? http://m.beihai365.com/v2_1/wap/share-thread?tid=2092633
5.猫咪绝育前后注意事项1、疫苗 请确保你家主子在手术前已经打过疫苗并且超过一月。断食断水至少6小时术前 2、观察期 在准备手术前,请预留1周的时间来观察猫的状态。给猫开始服用防止应激紧张的薄荷舒压片,因为猫在不健康状态时是不适合做绝育手术的,所以在绝育前一周需要观察你家主子是否出现以下症状:流鼻涕、不停的打喷嚏、软便拉稀...https://h5.weidian.com/m/shop-diary/diaryDetail.html?id=16185275
6.科技新突破丨一针管一辈子的猫用避孕“疫苗”面世手术绝育是目前控制宠物猫数量的主流手段,但存在风险高、成本高等问题。日前,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动物园的科学家们基于先进的基因疗法,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母猫的绝育方法,只需打一针,就能使母猫永久避孕。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科技日报 潘宇菲)...https://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306/e76175ee057949ff893b4c2334b37968.shtml
1.母猫绝育前有必要做抗体检查吗?今天去给猫咪做绝育,之前已经打过疫苗了。医生说术前必须做抗体检查,做完检查后发现抗体较低,需要补一针疫苗。医生说疫苗补完,三周后过来再检查下抗体,才能做绝育。 大家的猫做绝育也是这个流程吗?我觉得好复杂啊,而且来来回回费用增加了好多 这是猫咪抗体的检查结果...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923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