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组织千余人群众在羊河大河滩召开庆祝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展稳定金融,禁用银元活动;
生产救灾,反匪反霸,促进物资交流;
1950年:
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活动;
开展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
兴办第一所叶冲小学,校址设在叶冲积善堂,授课教师陈诗豪、蔡家盛等人。
1951年:
土地改革,清地主财产,分配地主、资本家生产资料、耕牛农具给贫雇农民;
发动群众,自愿互利原则成立互助组,到年末共有互助组58个,参加人数达750余人;
引导农民参加入股,集体办供销社,由章荣涛负责在板桥油坊办起羊河第一个供销合社。
1952年:
宣传开展爱国卫生防疫运动,灭五毒(老鼠、苍蝇、蚊子、跳蚤、臭虫);
贯彻和推进互助组向低级农业合作社的过渡;
开展爱国丰产运动,要求粮食增一层到一层半;
抗美援朝,有刘正阳、徐桃林、张奕凡、何旺龙(烈士)、阳其根等同志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3年:
深入调查断炊户,开展节约,推动社会力量互助互济活动;
1954年:
5月特大洪灾造成百余户受灾,水毁农田150余亩,塘、堰、渠近百处。
发动群众防洪抢险,生产自救,扩大复种面积;
积极开展冬季兴修,修复被毁的农田及水利设施;
根据上级指令,安排数十劳动力参加宿松复兴镇灾区修复江堤。
1955年:
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兵役法》,落实征集任务;
农业初级社转化为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社有叶冲、西冲、何岭、中心、桥东、板桥、文化等10个高级农业合作社,有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羊河村行政区划调整,隶属龙湾区管辖。
1956年:
宣传血吸虫的防治;
大力推广双季稻,除四害,打麻雀;
学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40条,巩固和提高高级农业合作社,实现农业合作化;
1957年:
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县委关于《农业生产发展规划修正草案》的决定;
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天桥管理区,羊河乡更名为羊河中心大队。
1958年:
全民学习贯彻鼓足干劲,全面栽种双季稻,亩产达1000斤;
同年11月上级安排抽调百余劳力投入小池罗河水库、山龙方洲水库工程建设。
牛镇会议决定钢铁下马,提出筹办食堂;
阳屋公立小学迁至张家祠堂。
1959年:
调查浮肿病,认真落实县委《关于抢救浮肿病人的紧急通知》,及时将集中在板桥店屋吃食堂的30多名患者迅速解散,分户治疗;
按上级精神,开展“包工”“包产”“包费用”三包试点工作;
阳屋小学由张家祠堂迁至鸡公石徐家祠堂(原乡办公地),正式改名为板桥小学;
撤张氏宗祠,将所有材料运至牛镇做粮站;
何岭水库动工。
1960年:
全面实行农业三包(包工、包产、包费用);
对小组或农户实行三定办法,即(定工分、定产量、定上交)。
1961年:
全面实行包工包产到户责任制(即责任田);
开展贯彻中央《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六十条的学习;
参加县四级干部会集中16天的整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村级行政区划调整,隶属牛镇区天桥公社(羊河中心大队同时撤销)。
1962年:
落实中央“十二条”指示;
检查和纠正“五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基本结束;
各种违纪违规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组织开展防汛抗旱;
落实县四级历时半个月干部大会精神,学习“十六”条巩固集体经济,对已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进行整改。
1963年:
根据公社制定责任田改正计划,各生产队相互检查落实;
认真学习《做一个好共产党员》和中央关于揭阶级斗争“盖子”的文件和材料,开展对党组织进行整顿,召开批判会,党员自我检查,进行洗澡、洗手。
1964年:
学习县委通知,开展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学大寨”“超农纲”赶花园运动;
根据公社部署开展创“双一”生产队活动(即粮食亩产1000斤,农副收入人均100元);
太百公路复工,抽调近百劳动力修建太百公路阳家冲、酸枣岭段。
1965年:
组织群众学习中央《二十三条》;
在人民群众中普遍进行战备宣传;
响应政府号召,抽调50余劳力到宿松县下仓镇黄湖围湖造田。
1966年:
参加县委召开的全县支部工作会议;
认真学习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指示;
教师系统全体教师集中到东山头党校学习102天,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1967年:
张泽忠、徐家同志参加抗美援越;
西冲水库开工修建。
1968年:
所有教师回本村任教,小学村办,由村自聘民办教师,并支付报酬;
周家河水库开工建设;
抽调大批劳力修建太百公路团岭、叶河段。
1969年:
采取多种形式,召开各种会议,办学习班,张贴标语,成立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节目,宣传落实“九大”会议精神;
发生特大洪灾,发动群众抢险救灾;
兴办集体企业,新建叶冲榨油坊竣工投产;
板桥初中班筹建开工。
1970年:
全面开展“三清”工作(清帐目、清仓库、清财务);
党支部通过再次整顿,党员恢复组织生活;
普遍推广合作医疗,筹办村医疗室;
公社、大队开办学习班,开展“一打三反”运动;
抓革命,促生产,兴办羊河油坊、造铁厂,成立手工业专门副业班子,沿河开始围堤造田;
第二座何岭水库动工。
1971年:
全村开展人口普查工作;
学大寨,组织劳力在叶屋畈开始围堤开田。
1972年:
县委书记赵杰中来我地视察林业发展;
停垦还林,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全村兴办何岭、乌云、水月庵林场,面积达500亩,封山育林3000亩;
1973年:
听取农业学大寨报告团来县、公社宣讲先进经验;
阳屋余湾水库开工;
羊河河滩、中心畈、河口畈等处改沙滩造田工程陆续开工。
1974年:
参加县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大会暨四级干部大会;
全村迅速掀起“学大寨、赶郭庄、变昔阳”的新高潮;
以团支部为骨干成立宣讲小分队与文艺宣传相结合,深入小组、屋场宣讲、演出。
1975年:
参加县第二次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暨四级干部大会,加深对农业学大寨的认识,掀起农业学大寨新高潮;
叶冲畈、中心畈、羊河河滩三处围滩造田蓬勃兴起,数百人上工,热火朝天,共开垦可耕田50余亩。
羊河水电站7月奠基开工;
抽调近百劳力到杨武寨挖山,新办公社林场。
1976年:
投工投劳,自筹资金新建羊河小学。
1977年:
参加县委召开的四级干部大会,传达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
全村迅速掀起“大学”“大批”“促大干”的热潮;
组织全村劳力,修建甘露水库;
羊河蛇形500千瓦水电站奠基开工。
1978年:
组织发动群众,抗旱保苗,开展生产自救;
羊河蛇形电站竣工投产;
组建羊河农科所,开展品种高产试验工作。
改革开放时期
1979年:
宣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完成落实山区粮食政策,实行五定(定人口、定自产粮、定贡献、定口粮标准、定供应或统购)工作;
认真落实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狠批极左,拨乱反正,实现农业“三增”。
1980年:
宣传、落实四干会议精神,农业生产责任制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根据上级通知,大队组织专人到各组划给社员适量的自留地和自留山;
落实山区会议精神,农业生产责任制保持稳定、完善、提高。
1981年
协助上级开展建国后第一次地名普查;
学习宣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宣传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认真抓好计划生育的通知》,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开展林业三定(定山权、林权、自留山)工作,建立各种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划分自留山、责任山;
1982年:
组织党员学习中央〔1982〕17号文件精神;
全县上下开展打击经济犯罪斗争;
开展计划生育突击月活动;
县组织工作队深入组、户,开展历时3个月的林业补课工作;
组织干部、群众讨论如何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
1983年:
大力宣传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重点户、专业户的意见》,实行奖、优、放、扶政策的决定;
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参与完成全县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
1984年:
宣传落实县四级干部会议精神,稳定农业生产责任制,坚持八个长期不变;
生产大队改为村建制;
兴办集体企业,将羊河农科所(已承包到组)土地转为村集体经营,成立苗圃(育板栗、杉树苗)。
1985年:
县政府拨给的以工代赈棉布、棉花、大米物资以工程项目(古岭河坝、板桥白岩堰、周河水库整修)发放,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
协上级主管部门完成初等教育的普及达到“四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
投工献料,新建羊河苗圃(土木结构二层11间)开设村办商店。
1986年:
宣传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和县政府颁布《征收教育附加费试行办法》;
配合武装部门,开展民兵集训和预备役工作;
群众集资,投工献料,重建板桥小学。
1987年:
宣传实施《太湖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管理细则》,初等教育验收合格;
发展种养业,栽麻100亩、板栗500亩,争取养牛贷款1万元,发放到户。
1988年:
2月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普降冻雨,连遭暴风雪袭击,房顶积雪深处达30厘米;
5月底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龙卷风,暴雨袭击,板桥冲100多年人行路大石桥被大水冲毁,午季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
1989年:
开展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
学习贯彻中央通知,加强党的建设;
1990年:
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农村现任村级固补干部实行养老金保险的十条意见》;
宣传贯彻《太湖县计划生育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开展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并通过验收;
1991年:
学习贯彻县委、县政府发布的《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
县直机关干部组成工作队进村,帮助村级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全面宣传县政府发布《关于农村纯两女户绝育夫妇养老办法》;
夏季先后4次遭受大暴雨袭击,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组织发动群众抢险救灾;
全村实现联网通电。
1992年:
实施高寒缺粮山区温饱工程;
贯彻落实完成宜林荒山造林任务;
宣传《太湖县实施土地管理法》暂行办法。
1993年:
开展扫盲工作,按《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标准,通过市级验收;
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全村累计栽桑1000亩,个体私营经济10余户;
宣传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补充规定》。
1994年:
宣传落实县政府第六号令《太湖县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办法》;
乡村联动开展“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
落实县《1994年秋季“扫黄打非”集中行方案》。
1995年:
划定农田保护区;
开展新一轮耕地承包,完善土地承包制度,根据实际进行微调;
实行村级工作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
1996年:
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
宣传贯彻县委《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抢抓生产救灾,动员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村配备计划生育专制主任,享受固工补贴村干待遇。
1997年:
根据上级精神对1995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70元、1996年人均纯收入不足780元的农户进行贫困人口调查摸底登记表建档;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
贯彻执行《太湖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完成对村级财务清理工作;
1998年:
落实县政府加强扶贫攻坚工作力度的决定,执行《太湖县村干管理办法(实行)》;
实施万户结对帮扶工程,有团县委、林业局等单位对我村结对帮扶;
完成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实行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成立村级财务监督组成;
遭受龙卷风,冰雹、持续暴雨袭击,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作物大面积绝收;
因受灾,重建叶冲小学。
1999年:
实施《太湖县清理党员、干部、国家职工计划外生育及计划生育“小分队”实施方案》;
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执行县委、政府《对于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的规定》;
2000年:
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规定》;
启动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
全面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学习、教育活动;
巩固扩大乡村干部素质教育成果;
天杏公路渭河至叶冲段全线开工,筹建太岳“友谊桥”;
启动移民建镇工作,实施羊河康居工程规划动工开建。
2001年:
上级选派干部陈元璋、汪潜生同志到村任职,帮助村级发展;
完成人畜安全用水工程;
完成坡改梯任务并通过验收;
新建羊河村址(原板桥)开工。
2002年:
完成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及支部换届工作;
完成推动动物免疫标志;
实施退耕还林,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
全村完成农网改造工作;
扩建板桥小学教室、宿舍综合楼;
村部办公楼竣工并迁址。
2003年:
举办党训班,组织党员学习“十六”大文件和新党章;
宣传、落实防治“非典”工作;
完成羊河小学(河东)危房改造工程;
完成修复虎形岩至香炉石3.5公里组级路;
2004年:
参加县举办的乡、村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培训班;
落实开展高致病禽流感防治工作;
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2005年:
完成撤村并村工作,撤叶冲、羊河、板桥三村合并为羊河村,全村总人口3786人,总面积34平方公里,辖区内完全小学1所,单小4所;
组成羊河村临时总支部委员会,支委9人,周春旺同志任书记,胡德华、余成亮同志任副书记,下设计划生育和财务小组;
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全村实现免征农业税;
宣传贯彻计划生育奖扶政策。
2006年:
落实《国务院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的意见》,核查移民户户数、人数,落实每人每年享受600元的补助工作;
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动员农民参加医疗保险;
完成叶冲片整村推进项目。
2007年:
贯彻《太湖县村干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成立羊河村临时管理委员会,徐本培同志任主任;
发生水灾,开展生产自救活动;
争取资金28万元修建羊河口长河漫水桥;
村企业改制,羊河电站改为股份制。
2008年:
完成羊河村第一次村两委换届工作,村两委成员7人,徐本培同志任总支书记,张西友同志任村主任,全村共有党员82人,下设3个支部6个党小组;
同年完成撤组并组工作,由原48个村民小组并为23个;
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羊河村财务监督委员会;
落实中央政策,实施延长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责任制;
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实施退耕还林;
开展救灾宣传,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万元;
实施村村通项目,争取资金78万元,硬化叶冲至西冲2.82公里组级公路;
2009年:
争取资金115万元硬化羊河至甘露3.1公里组级公路;
投入资金40万元,完成文华、吴岭、一心、叶冲等地人畜饮水工程;
2010年:
开展整村推进,投入资金20万元,修通柳坪至白鹿、桥东至蛇形机耕路;
落实离任村干部享受国家补助登记核查工作;
2011年:
完成羊河村第二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两委成员7人,徐本培同志任总支书记,张西友同志任村委主任;
争取扶持资金40万元硬化桥东至中心组1.1公里组级公路。
2012年:
开展支部“创先争优”活动;
宣传、动员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完成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
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对村中心村庄进行整治,实施“三清四拆”,开展“四化”(硬化、绿化、亮化、洁化)工程建设;
投入8万元硬化板桥、阳屋组级路。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从此,中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
2013年:
组织全村党员认真学习“十八大”文件及新党章;
开展“三严三实”的教育实践活动;
争取资金80万元修建河东小河口大桥;
投入资金24万元新建羊河文化中心;
争取资金50万元投入叶冲美丽乡村建设;
争取移民资金30万元硬化桥东至石畈1.3公里组级公路。
2014年:
完成羊河村第三次村两委换届工作,徐本培同志任总支书记,张西友同志任村委会主任,村两委成员7人,共有党员96人;
全村党员干部参加镇召开的殡葬改革动员大会,全面实施殡葬改革工作;
省电信公司、县商务局选派工作组驻村指导开展扶贫工作;
实施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制订“扶贫攻坚”计划,到2020年完成全村贫困户345户、贫困人口1142人精准脱贫任务;
争取后扶资金50万元投入中心组美丽乡村建设;
投入资金30万元对板桥、王凸、柳坪组级路硬化。
2015年:
开展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发展,栽姜、养牛达30户;
争取后扶资金40万元,实施桥东、文华两地美丽乡村建设;
争取水利项目资金61万元,修建桥东长河大堤;
投入资金10万元,对甘露、叶冲、阳屋人饮巩固提高和中心、张湾当家塘的修复;
2016年:
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争取扶贫资金52万元,对19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
安置点工程基本竣工;
争取扶贫资金50万元建造6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
争取扶贫资金75.2万元,扶持47户贫困户光伏发电;
争取扶贫资金265万元,硬化周家河路、文华路、吴岭路共6.5公里;
投入整合资金40万元,促进村级产业发展,豪猪训养;
申请扶贫贴息农商行小额贷款363万元,扶持贫困户开展产业发展(贷款已还清);
2017年:
开展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实施农村三大改革,开展(改水、改厕、污水处理)工作;
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新建羊河长河大桥;
争取扶贫资金160万元,实施中心村庄市级美丽乡村建设;
投入资金300万元,实施板桥小学推均工程;
争取危改资金32万元,完成16户贫困户危房改造;
争取项目资金153万元,完成文华路、叶冲路7.9公里道路拓宽硬化工程;
争取后扶资金140万元,完成古岭段、张家滩段长河河堤治理工程;
争取后扶资金45万元,完成阳屋自然美丽村庄建设;
投入资金20万元完成文华、甘露、叶冲人饮工程改造和提升;
年末,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实现贫困村整体出列;
2018年:
完成羊河村第四次村两委换届工作,徐本培同志任总支书记,张西友同志任村委会主任,两委成员7人,全村共有党员120人;
配合上级,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工作;
实施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
完成省级美丽乡村建设;
整合资金300万元新建羊河村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大楼;
争取后扶资金110万元硬化蛇形、王岭2公里组级公路;
投资金200万元,完成退宅还耕110亩。
2019年: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活动;
启动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实施打通水利最后一公里,投入资金320万元,完成塘、堰、河堤、渠道等重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村级经济,成立羊河村茶叶公司,投入80万元,新建茶叶加工厂和创办茶叶基地建设。
2020年:
宣传组织党员群众抗击新冠病毒,以网格化管理模式,以联防组为单位群防群控,成立临时党支部3个,网格长7人,聘用联防长47人,设6个进出防控卡,并组织志愿者参加卡点防控和捐款活动;
继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完成第十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争取项目资金我264万元完成硬化蛇形、七斗、王岭共长5.5公里组级路;
争取资金570万元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并通过验收;
投入资金45万元完成河东、叶冲、王岭、文华、大岭人畜饮水提升工程建设;
投入资金20万元完成河东沿线亮化工程(路灯);
投入资金50万元新建乡村大舞台和旅游公厕;
进行土地流转,投入40万元完成王岭茶叶基地100亩茶园改造;
年末,村级集体收入达50.2万元,全村农民均收入达1.2万元,实现全村363户、1163人全部高质量脱贫。
2021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全村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员学党史、讲党史、上党课、谈感受、写心得一系列活动;
争取项目资金我170万元完成长河流域中心组段河堤治理工程;
投入资金20万元修建西冲、吕屋河堰;
争取资金90万元实施硬化王岭茶园公路2公里;
争取项目资金138万元硬化蛇形至岳西前河村出口联网道路2.5公里;
投入资金80万元实施村组安保工程建设;
积极开展组织群众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切实做好应接尽接、能接尽接,力争一人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