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医疗平台推出视频专题课程,收录历年会议及手术直播视频并分类上架课程合集。肛肠名医专家视频授课、专题课程个性定制、“理论+手术实操”多维学习,为肛肠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学习素材,助力职业技能系统提升。
肛瘘的发病机制与分类
肛瘘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根据Parks提倡的“肛门腺感染学说”,肛瘘的发病机制是:
·
非特异性肛瘘是位于肌间的肛腺感染引起
引起感染的原因不清楚(levelIII)
瘘管可向下蔓延至肛门边缘,向上至直肠壁或向外穿过外括约肌到达坐骨直肠窝
基于“原发感染灶”与括约肌的关系进行肛瘘分类至关重要。Parks肛瘘分类法按照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将肛瘘分为四大类(如下图)。其中,经括约肌间的肛瘘最为常见。
马蹄形肛瘘是一种复杂性的肛瘘,有半马蹄形和全马蹄形,三个层面容易形成马蹄型肛瘘:
1.括约肌间:最常见
2.坐骨直肠窝
3.提肛肌上直肠旁
肛瘘的术前评价&治疗原则
肛瘘的术前评价非常重要,方法包括指检、肛门直肠测压、肛瘘造影(很少用)、CT、肛门腔内超声(准确率80%)、MRI(准确率90%)、MRI+US(准确率100%)。MRI是诊断肛瘘的准确方法(level1)。
肛瘘的治疗原则
1.
评估影响伤口愈合的潜在疾病
2.
明确内口
3.
描述瘘管与盆底肌和括约肌复合体的解剖关系
4.
评估盲道或支管
5.
尽可能少的切开括约肌
不同肛瘘分型的术式详解
目前肛瘘括约肌保留术式有:挂线术、肛瘘切除括约肌重建术、直肠瓣推移术、纤维蛋白封胶堵术、肛瘘栓、LIFT术、干细胞植入、FiLaC、肛瘘镜、肛瘘夹。
括约肌间肛瘘的治疗仅需切开部分内括约肌,无需切开外括约肌,对肛门功能影响最小。
低位括约肌间肛瘘仅需切开下半部分内括约肌
高位括约肌间、向上蔓延至直肠壁、提肛肌上脓肿等,应向直肠腔内切开引流(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
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三个原则
ISTAC-括约肌间的瘘管就像一个密闭间隙的脓肿
DRAPED-充分排脓,确保持续引流
HOPTIC-修复会逐渐进行,直到积液不可逆转的终止
TROPIS手术同时兼顾了ISTAC和DRAPED原则,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成功率为90-95%。
改良Parks松挂线术保留了外括约肌的完整性,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可作为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确定性手术。
......
(点击图片,观看完整专题课程)
名医专家肛瘘手术实战
专题课程《[小马i计划]肛瘘手术专题课(2018卷)》中,收录韩宝、石荣、梁靖华3位专家的4例肛瘘经典术式,视频高清、完整地记录了病例介绍、诊断及术式选择、手术要点讲解和手术过程,并由权威专家全程点评,直击手术关键操作技术,为青年医师的手术实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