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病人问我椎间盘突出手术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危害、突成什么样才去做?其实椎间盘突出的手术一般分为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从传统的开放手术那种通过“暴力横扫”的方式一层层的切开组织阻碍去摘除突出髓核的方式(因为人为的二次损伤而留下一大堆的后遗症),再到借着脊柱自然的孔道(椎板间隙,如下图)以最小的创口去摘除突出的髓核的微创手术,手术的方式是变得“温柔”了很多。
下面通过一个录像视频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在椎间盘手术当中最常见的微创手术的全过程。看视频之前笔者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手术的过程:手术就是通过借着人体的自然孔道(椎板间隙)来进入椎管内,以黄色的韧带,也就是黄韧带为标志来找到椎板间隙,因为黄韧带就在椎板间隙的表面,然后再用金刚磨砂钻钻一个孔(骨窗),再去找到突出或者脱垂的髓核,然后把它们给掏除出来,视频录像如下(视频时长1分53秒):
(手术医师:朱永坚主任医师)
其实我们衡量椎间盘突出或者脱垂要不要做手术,主要是依据一下三点来做判断的:
1.患者出现连走路都走不稳、如果病人都出现了这么明显的运动障碍(肌力明显下降),就需要抢救神经功能。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对患者造成永久的损伤,就算到时候再做手术,原来损伤的神经功能已经无法恢复。
2.患者出现大小便障碍,因为椎间盘突出会影响到我们的大小便,以及性功能等。如果出现大小便失禁等这些马尾综合征的表现,就说明最后一束马尾神经已被压的很严重了,甚至快要断了。
上面说的这两条手术指征勿庸置疑是正确的,但是大多数的椎间盘突出的病人的症状到不了上面这两种程度,而很多患者恰恰是被下面这条手术指征给推上了手术台,下面这条手术指征就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腰腿疼痛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或工作,但是保守治疗又没有效果。”这条指征让无数椎间盘突出患者白挨了刀子,因为保守治疗人员水平的层差不齐让这个“保守治疗无效”变成了一个参考意义不大的指征。
这再次印证了很多所谓的椎间盘突出都只是影像学上的“突出”,而真正由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症状”,也就是“椎间盘突出症”很少,这就是笔者为什么建议广大的椎间盘突出病人选择徒手治疗的原因,当然前提是你得找对徒手治疗师,不要遇到过几回半瓶水的治疗师就说“保守治疗无效”,然后就跑去手术台白挨刀子,俗话说的好:技法无高下,功力有深浅!
笔者诊室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西一段索尔国际(四川省骨科医院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