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老照片:计划生育,一个时代的回忆
侯登科镜头中,90年代的陕西计划生育工作
上世纪80年代,迫于越来越严峻的人口压力,于1982年制定了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政策,这就是后来人们熟悉的“计划生育”。
当2021年中国的人口形势发生根本变化时,“计划生育”开始逐步放开,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
从此,“计划生育”成为70后、80后、90后农村人的集体童年记忆。当我们回忆那个年代的乡村往事时,每个村庄都有过不同版本的计划生育故事。
90年代,陕西临潼县的超生游击队
八九十年代,陕西有一位著名纪实摄影大家叫侯登科,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麦客》,而在西安市临潼县拍摄的计划生育专题,知名度要低很多。当我们今天去看侯登科老师90年代拍摄的“计划生育”,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侯登科所在的陕西省,由于80年代后期计划生育效果不够理想,从90年代开始抓计划生育更加严格。在基层,建立了计划生育工作队伍。
90年代,一户严重违犯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
由于在农村地区,流行数千年来的传统观念:生儿子才能继承香火。但是,虽然理论上生儿生女的概率为1:1,但实际上仍有很多家庭连续2胎都是女儿,于是就想再要一胎。
在计划生育工作队的突击排查下,这些违规生育的女子,被送到计生服务站,做结扎或人流手术。
由于这项工作过程,操作起来具有极大的复杂性,一开始,工作人员以宣传教育为主,劝说把孩子打掉。如果劝说无效,就会运用一些不够温和的办法,引起出现哭喊、撕扯的情形。
90年代,计生服务站在做结扎手术
在90年代的农村,计生工作是一项硬指标。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农家的电视、猪牛、农具、家具、农舍,要么被破坏、要么被移走。整个过程不够文明、不够温和。
摄影师侯登科拿着相机,面对这种情形时内心十分通过,他在日记中说:“我拿着的相机,下不了手,我没有拍下那些场面,那些人,那些让人心灵不安良心撕扯的情景……”
90年代的陕西农村,一边是计划生育突击队,另一边是超生游击队。经过90年初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得到有效遏制。从1993年开始,陕西人口增长一直低于全国速度。
90年代陕西临潼县,一位刚刚做完手术的妇女。
计生工作人员,正在对一位妇女做宣传教育。
90年代的陕西农村,计生工作站的卫生条件不够理想。
90年代陕西临潼县,两位刚刚打掉孩子的妇女。
90年代陕西临潼县,当时没有汽车,农人们用大板车运送生育妇女。
90年代陕西临潼县,除了大板车外,也使用三轮摩托来运送生育妇女。
如今,三十年已经过去,中国的人口形势,发生了180度大转弯。90年代的计划生育,早已成为往事。但当我们看到那个年代的老照片时,真的是往事如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