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头架是用于固定头部,使病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设备。在临床中,常用于颅脑外科、胸外科、普外等手术,其使用范围包括:全麻下开颅术;脊柱手术;四肢骨折及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妇科肿瘤根治术;矫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整形美容科;中医骨科。
(2)麻醉
全身麻醉下,一般在气管插管后30分钟开始用,术后拔除。
局部麻醉下:若为腰硬膜外或硬膜外阻滞,可于穿刺成功后立即开始,持续15~20分钟。如需延长,则应先停止穿刺,待病人清醒后再继续;如果局麻采用椎管内阻滞,则在穿刺成功后即可开始,持续15~20分钟。
(3)小儿:
2.固定位置
(1)头部:
头部放置在肩胛骨上缘,两前臂放在胸前,双手握紧,肘关节微屈。
(2)颈部:
颈部的支撑点位于枕部,将双肘放在胸锁乳突肌的外侧,使两侧肩胛骨与脊柱呈垂直状态,并保持其稳定。
3.头架的材质
目前常用的有聚乙烯(PE)、不锈钢、铝和碳纤维。其中,聚乙烯(PE)的头架价格最低。
4、头架的型号
根据不同手术,选用不同的头套。如:全麻手术,一般采用全包式,即头部完全包裹在头套中,包括耳后;而局麻手术,则采用单侧或双侧开口式。另外,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切口,如:胸腔镜下的肺叶切除,需将整个胸部包裹在头套内,故需使用双开口式。
骨科手术中常用的头架包括:颈椎前路、后路固定式头架;颈椎侧方入路、胸椎侧方入路固定式头架;腰椎前方入路、腰骶椎前方入路的固定式头架。
1.颈椎前路和胸椎侧方手术用头套:用于颈部或胸背部骨折的牵引及固定,也可用于脊柱损伤的临时性稳定,以及四肢长骨骨折固定的辅助装置等。
2.颈椎后路上肢牵引术用单臂带托盘的头套:用于肩胛骨上角(肩峰)骨折,锁关节脱位,肘窝部撕脱伤,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头半脱位,腕舟状骨损伤等。
3.腰椎前后联合截石位的双下肢外展型单臂抱持式头套:适用于骨盆环切口的内翻复位,耻骨的显露,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粉碎性开放性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腿根部肌腱断裂等的治疗。
4.腰椎前后联合截石位的双下肢内收型单臂抱持式头套:适用于骨盆环切口的外翻复位,耻骨的显露,髋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置换术后,胫腓骨干粉碎性闭合性骨折的治疗。
使用前准备:
1.清洁:首先用酒精消毒,然后用无菌巾擦干,最后用无菌巾包裹好备用。
2.检查:检查各部件是否完整,有无破损和裂痕。
3.安装:将各部件按顺序放入,然后拧紧螺母。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防止损坏零件。
4.试运行:先启动电源开关,看是否正常。
头架的使用方法:
(1)将头架置于患者头顶,调整好高度,使其与患者的眼睛水平或略高于患者的眼睛。
(2)用纱布覆盖住病人的双眼,以免发生意外。
(3)根据需要,可调节头的位置。一般分为前倾位(即低头)、后仰位(即抬头)两种。
(4)如需进行气管插管或吸引,应先取下纱巾,然后缓慢地拉出颈部的软枕,使颈部充分暴露,并注意防止损伤喉返神经。
(5)当病人进入麻醉状态时,应首先解除颈部的软垫,然后再撤掉头套。
(6)若采用全身麻醉,可将头套从头上脱下来,让患者平卧。
(7)术后,应将病人头部放于床缘上,以防坠积性肺炎。
1.支撑作用:手术中,由于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全身肌肉松弛,尤其是颈部和腰部,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需要利用头部的力量来支撑身体,避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2.固定作用:在手术过程中,为防止患者的肢体活动,需要使用头架将患肢固定,以利于术者的操作,同时也能保护患者的隐私,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3.引流作用:当患者的伤口较大,或存在深部组织损伤,以及术后有渗液、出血等情况,都需要通过头架的引导,将血液引流至体外,从而减轻对组织的损害,促进愈合。
填写您的询价信息,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
本站是医疗器械信息交流平台,对交易经过不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3618医疗器械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