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全球医美市场技术发展以及中国市场兴起,起步较早的皮肤美容光电设备厂商,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增长红利。在这一过程中,进口品牌成为更大赢家,少数国内品牌通过差异化竞争、本土化研发、品牌建设,也获得了较大市场份额,成为进口品牌的有力竞争者。
作者丨徐佳
奇致缘何进入美业
△彭国红女士参加第三届美业大集并发表精彩演讲
光电技术的里程碑
激光技术在中国皮肤病和皮肤美容领域的应用,彭国红基本经历或见证了完整过程。从起源看,光电技术从发明到进入中国市场,大致有以下里程碑事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激光器和红宝石激光诞生
1960年,美国梅曼教授(TheodoreMaiman)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激光器,这种激光器中的工作物质是红宝石棒,因而得名“红宝石激光(rubylaser)”。红宝石激光很快就被梅曼教授应用到医学,在美容领域则最先用于脱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和准分子激光的发明
1983年,哈佛医学院RoxAnderson和JohnParris教授提出“选择性光热效应理论(SelectivePhotothermolysis)”,为多种光电技术应用于皮肤美容奠定了基础,是一次标志性的理论突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强脉冲光(IPL)被发明
彭国红回忆,2000年之后,基于前人的理论突破和应用技术进步,每3~5年就有新的光电技术产品问世,在市场上也形成浪潮式热点。这一现象,在习惯用技术概念进行营销的中国医美市场尤其突出。
■点阵激光的发明
2001年底,依然是来自哈佛医学院的RoxAnderson教授,提出“局灶性光热作用(FractionalPhotothermolysis)”,成为点阵激光(fractionallaser)理论基础,一些公司将这种技术取名“像素激光”。奇致将其命名为“点阵激光”,并进一步将其核心的“微透镜阵列”技术推向市场。点阵激光在国内市场开始火热是2005~2006年,随后奇致也研发了点阵激光设备。
■热玛吉和超声刀
2002年,热玛吉的第一代产品ThermacoolTC获美国FDA批准。2013年,第四代产品ThermageCPT伴随新一代治疗头推出,其效果和舒适感都有了较大优化,国内市场也开始火爆起来。随后,超声刀也很快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市场。
■冷冻融脂(酷塑)
冷冻融脂技术突破同样也来自RoxAnderson教授团队,这一技术开辟了全新的美容塑形领域。
■皮秒/超皮秒
激光脉宽从纳秒(10的负6次方秒)进入皮秒(10的负12次方秒),对皮肤的治疗效应和恢复期有明显的变化,因而皮秒也在2015~2016年后成为中国市场新一代热点。
中国企业能创造出新的里程碑吗?
针对这一问题,彭国红指出,光电美容技术的更新源于基础原理创新和突破,这一点从科研上看就很不容易。从技术历史可以看到,现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的光电美容技术,其理论基础都诞生在2000年前后或者更早。
另外,将光电技术用于皮肤美容,需要物理、工程和医学的多学科交叉,重要的产品发明都需要技术-医学复合型团队。比如最新的飞秒激光美容技术,据称目前在美国的研发进展是激光器、波长等问题已被初步解决,但还需要皮肤科医生与工程师进行大量合作,通过临床试验确定治疗规范(protocol),包括治疗不同皮肤问题时需要的能量大小和脉宽等参数。
彭国红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客观看待“核心技术领域起步晚、人才和科研体系还在追赶过程”的事实。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市场容量很大,对全球技术创新者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作为国内厂商,应该扬长补短,发挥当前在价值链分工上的优势,帮助全球优秀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进入中国,同时发挥中国企业在技术应用创新上的长处,做出真正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要注重锻炼和建设科研人才梯队,与临床医生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为持续自主创新打好基础。
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美市场环境
彭国红强调,当前市场环境最主要的变量是消费者。如今,消费者学习能力更强,获取信息、产品、服务都更容易,但他们“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在她看来,“医美黑市”依然兴盛:一方面,消费者风险意识不够,比如买玻尿酸给自己注射;另一方面,消费者识别能力有限,黑店、假医生等依然能轻易得逞。
中国医美市场的另一个特点是:规模庞大、分布不均。规范、合规化率先发生在一线城市,随后影响二线,之后才传导到更外围城市。如果规范、合规化过程自然完成,外围城市消费者还要“被伤害很久”,上游企业也会“被假冒伪劣设备产品损害很久”。这个真实的市场环境,是业内所有人共同面临的挑战。
奇致如何参与产业升级?
彭国红从以下几点解释了奇致坚持的基本策略和计划:
■坚持做有品质的领导品牌
彭国红强调,这也是奇致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不管法律怎么规定或者有无国家标准,企业要有自己的高标准来规范产品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和设备操作者。
■多方合作,推动行业风气转变
单靠企业无法推动,需要配合各级政府,联合行业协会等行业等。比如奇致就积极参与中整协继续教育分会的继续教育活动,联合其他厂商和医生,一起倡导使用正品和规范从业,逐步扩大接受相同理念的人。奇致多年来还坚持跟医美机构紧密合作,每年参与或举办临床交流会议100余场。
■发挥医生价值,做医生的伙伴
据彭国红回忆,奇致与医生的合作始于十几年前,当时主要与公立医院医生做新技术和新项目上市前研发。起初,奇致大部分的产品设计是参考进口设备和文献,随后开始根据国内医生的使用反馈做调整。最典型的设备是光子机,技术一直在迭代。再比如LED光治疗痤疮或敏感皮肤,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后,医生对治疗使用的波长、能量频率会提新要求,奇致会提供多种方案,待医生尝试后,由技术部门再做调整。
此外,在日渐兴起的医生创业趋势下,奇致也在联手国内外设备供应商、策划团队、培训团队、融资公司、第三方网络平台等,除了提供设备,还帮助医生融资、营销、运营等。彭国红认为,医生是自主学习能力强且技术不断精进的群体。为此,奇致专门成立了“运营支持部”,帮助医生将技术能力与运营、财务想融合,做医生创业伙伴。
△优秀医生创业品牌
■助力优秀生美品牌
生美除了服务已有的成熟消费者,还想要服务85后、90后消费者。在这个判断下,奇致在生美领域做法是:
抓住中高端市场:用进口和国产优质设备,服务前20%和中间50%的生美机构。奇致为他们供应能合规使用的正品设备,确保安全和有效。
服务创新:协助生美机构调整品项结构。生美机构习惯买不同设备增加品项,做宽度扩大营收。奇致协助他们用一个设备开展多个项目,增加设备使用率,降低不停上新品项造成的采购和培训成本。
扶持生美机构:找到并扶持价值观相同、做增量市场的生美品牌,帮助他们改变对设备商服务的过度依赖,鼓励他们自己投入人力、培训,做有效项目而非炒作概念。假如这类生美机构的占比不断扩大,有助于加速优化整个行业环境。
彭国红认为,奇致在国内医美光电设备市场具有最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要担起领导者的责任。
首先,利用好全球最先进的基础技术创新,去研发和生产医生、顾客需要的更好产品。比如,在血管增生引起的黄褐斑等疑难问题上,要将技术进行本土化应用创新,给中国医生提供更多的“武器”。
同时,奇致会重点参与搭建医生和生美机构合作的“双美模式”。例如,美容院可以把消费者难处理的皮肤问题转介给医生;医生发挥医学专业价值,为美容院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帮助生美机构获得科学、可靠的信息,进而教育影和响消费者,最终加速行业整体转变。
编辑丨江珊
《新医100人》读者群
群内都是消费医疗行业的先知先觉和潮流引领者:医生创业者、科研人员、工程师、医生出身的投资人......本群帮助你看清行业上下游关系,读懂最先进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