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哭唧唧的小朋友拒绝打疫苗时,护士姐姐可能会笑嘻嘻地跟他说“小朋友不哭今天我们不打针,我们吃糖糖”。啊?疫苗可以吃的?
这是因为我们用的疫苗,接种途径是很多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前,我国疫苗接种途径通常有五种:注射法、口服法、鼻喷法、吸入法、划痕法。接种疫苗的过程可以想象成是一次免疫系统的“演习”,选择哪种接种方式,主要看免疫系统能否更有效地被激活,从而更好地发挥保护作用。
一、注射法
注射法是目前大多数疫苗的接种方式,按注射部位深浅分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
(一)皮内注射
注射到皮肤的表皮层,新生儿接种的卡介苗就是这种接种方式。皮肤表皮层有很多能快速响应的免疫细胞,可以迅速把疫苗传送给免疫系统,激发免疫反应。皮内注射不仅可以提高免疫效果,还可以减少注射剂量。
(二)皮下注射
注射在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组织里,常用于减毒活疫苗(如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细菌多糖疫苗(如A群流脑多糖疫苗)。皮下注射的疫苗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特殊的免疫细胞,引起有效的免疫应答,且能降低局部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
(三)肌内注射
注射到肌肉里,含佐剂的灭活疫苗(如乙肝疫苗)通常用这种方式。虽然佐剂可能会引起接种局部疼痛、硬结反应,但可以显著增强疫苗的效果。
二、其他方法
口服、鼻喷、吸入、划痕等接种方式,属于模拟自然感染途径的无痛接种方法,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激发粘膜免疫,增强抵御外部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防线。
其中,口服法是将疫苗吞咽进入体内的方法,如俗称“糖丸”(即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就是这种接种方式,疫苗经口服后在胃肠道通过扩张方式吸收,30分钟发挥作用。
三、注意事项
(一)接种疫苗当天可以洗澡的,但是不要揉搓接种部位,及时擦干。
(二)口服法服用疫苗后,如果疫苗被吐出或呕吐,暂不建议立刻补种,按照后续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即可。
各位家长朋友们,带小朋友接种疫苗前,家长可以先了解一下疫苗的接种方法哦~在家里也可以用棉签给小朋友模拟接种疫苗(例如扮演医生病人游戏),帮助小朋友减少或克服接种疫苗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