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会了怎么样开展商品质量检查。
随着对质监工作的熟悉,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新的一年中提升自己:
一、资质的管理,把档案按部门分开做到统一管理并不断的整理,过期的资质及时通知商品部向厂家索要最新的资料,以备职能部门的检查和对卖场商品的监控。从紧张到理性,从遇事束手无措到处事不惊,都是在质量监督员岗位上锻炼的结果。为以后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打下基础。
三、对主厨的管理。由于前期对主厨的要求比较松,所以在卫生等一些细节方面存在着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要求,提高自己的标准,从而使得主厨的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生鲜农产品作为居民生活消费中的重要食品,如何有效保障其食品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对近年中国发生的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食品种类、发生环节、责任主体及本质原因等关键信息的研究表明,各类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存在关键控制点,对食品安全关键点的重点监管,有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水平。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关键控制点;政策建议
一、引言
食品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生鲜农产品(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是指通过种植、养殖、采收、捕捞等产生,未经加工或经过初级加工,供人们食用的新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包含食用菌)、水果、畜禽肉、水产品、鲜蛋等。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鲜农产品因具备了新鲜、美味、富含营养等特点而越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不易存储等天然特性,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成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如何保障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成为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虽然国内外针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的研究已经存在,但对于“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这一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成熟的概念[7]。“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作为一项成熟的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系统已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haccp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①。同时,此前学者在研究时也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刘畅等(2011)认为通过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要素分析可以定位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而食品安全事件中存在四个基本要素:一是事件涉及的食品种类,二是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供应链环节,三是食品安全事件涉及的责任主体,四是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通过对四个要素的分析可以定位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
笔者通过政府信息网站、食品行业专业网站、其他权威媒体等渠道搜集了2001年初到2012年9月份10余年间国内发生的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经过筛选去伪,整理出521起事件作为对象展开研究。通过定位不同品种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从而发现中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为监管部门和企业有效防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建议。
三、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分析
近年来,中国屡次发生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收集和整理这些事件信息所涉及的食品种类、发生环节、责任主体和本质原因等四个基本要素并对其展开分析,以便对中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一)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种类
本研究对象是生鲜农产品,包括果蔬产品(包含水果、蔬菜)、畜禽产品(包含畜禽肉、蛋)和水产品。在521起生鲜农产品事件中,涉及果蔬产品的事件211起,占40.5%;涉及畜禽产品的事件199起,占38.2%;涉及水产品的事件121起,占21.3%。如图1所示。
(二)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环节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均可以归于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将供应链划分为不同的环节,以便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环节进行定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可分为七个环节:生产环节、初加工环节、批发环节、仓储运输环节、零售环节、餐饮及食堂环节、家庭消费环节。对三类生鲜农产品各自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各环节事件出现的频次如图2所示。
x(三)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主体
(四)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本质原因
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均可进行工序操作归因,用于定位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本质原因。本文根据生鲜农产品特点,将可能导致生鲜农产品出现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划分为天然原料使用不当、使用回收废弃物、使用不合格原料、添加有害投入品、加工程序不当、要素使(施)用量不
当、原料储存不当、包装不当、人员环境不卫生、废弃物处置不当、成品储存环境不当、自然环境污染等12项。对三类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事件本质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总体特点是品种分布较为均匀,发生环节相对集中,责任主体高度集中,本质原因根据品种不同而各不相同。
(1)发生的食品种类。生鲜农产品的三大类品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比较密集,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果蔬产品、畜禽产品比水产品发生频率高。
(2)发生的环节。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环节相对较为集中,果蔬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生产、初加工和零售等几个环节发生的频率均较高,果蔬生产环节发生的频率、畜禽产品初加工环节发生的频率高的现象尤为突出。
(3)发生的责任主体。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主体高度集中,个体生产经营者在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中占最主要地位,果蔬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的责任主体均高度集中于个体生产经营者。
(4)发生的本质原因。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本质原因根据品种不同有所区别,果蔬产品主要是要素使(施)用量不当、添加有害投入品两个原因,畜禽产品则集中于添加有害投入品、使用不合格原料和使用回收废弃物三个原因,水产品的主要原因则在于添加有害投入品、自然环境污染和使用不合格原料。
四、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定位
本文对生鲜食品安全事件中四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后,明确了不同种类、环节、主体的问题发生频次及原因。接着对其进行多维度交叉分析,找出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最高的组合,以此定位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例如,经过分析发现果蔬产品中个体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环节因为要素使(施)用量不当而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是组合是最多的,那么“生产环节—个体生产经营者—要素使(施)用量不当”就是果蔬产品的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如图5所示。
本研究对三类生鲜农产品各自不同的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分别进行了分析和定位,查找并确定了各类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发生频率最多的三个关键控制点。果蔬类食品安全事件的三个关键控制点共发生食品安全事件109起,占果蔬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52.1%;畜禽类食品安全事件的三个关键控制点共发生食品安全事件64起,占畜禽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32.2%;水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三个关键控制点共发生食品安全事件55起,占水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49.5%,关键控制点定位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果蔬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都存在“个体生产经营者—生产环节—添加有害投入品”这一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因此需要加强对个体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环节添加有害投入品行为的控制,提高生鲜农产品生产的规范化程度,防止在生产环节有害投入品的使用,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还可以看到果蔬产品和水产品都存在“个体生产经营者—零售环节—添加有害投入品”这一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说明零售环节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薄弱环节,政府应着力强化对生鲜农产品零售市场、尤其是零售市场中个体商贩行为的规范,在市场检测中加强对常见有害投入品的检测力度,避免不法商贩添加有害投入品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通过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的分析,还可针对单一食品的特点,进行精细化监管,如知道了水产品存在“个体生产经营者—生产环节—自然环境污染”这一关键控制点,就应对水产品的生产养殖环境加强监测,一旦出现生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情况,要及时预警,避免受污染食品流入市场。
五、政策建议
中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有着其多方面的原因,也同我国当前的经济、法律秩序不完善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解决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8]。结合本文对我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的研究结论,为我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1.提高生鲜农产品领域从业者组织化程度。研究发现,个体生产经营者是导致中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责任主体。我国参与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主体都存在着数量大、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由于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小规模的生产、加工、流通难以提高技术水平,发生违规的概率较高,是影响中国生鲜农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应着力提高生鲜农产品领域的从业者组织化程度,减少散户生产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提高大中型企业在生鲜农产品市场中所占比例,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之后,政府和社会的监管就可以从分散的经营者转向大中型企业,提高监管效率。
4.进一步规范生鲜农产品零售市场。零售环节是生鲜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关键环节,也是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环节。政府应加强对生鲜农产品零售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现阶段,中国生鲜农产品的零售市场存在着超市、农贸市场、早市等多种市场业态并存的现状,各类市场对商户、产品的管理方式尚不一致,存在监管漏洞,尤其是农贸市场、早市在质量安全检测方面面临很多困难,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因此,政府应增加对生鲜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投入,改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工商、质检等部门应加强对零售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市场自身也应加强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强化市场管理,保证消费者能够买到放心合格的产品。
注释:
①概念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t15091—1994。
②个体生产经营者包括个体农户、个体食品加工者、零售商户等。
参考文献
:
[1]m.f.stringer,m.n.hall,thebreakdownsinfoodsafetygroup.agenericmodeloftheintegratedfoodsupplychaintoaidtheinvestigationoffoodsafetybreakdowns[j].foodcontrol,2007,18(7):755-765.
[2]雷声芳,何忠伟,刘芳,张帅.基于供应链的北京蔬菜质量安全管理[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3):148-149.
[3]张庆平,师建华.零售环节新鲜果蔬的质量关键点控制[r].2010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会议论文.
[4]刘畅,张浩,安玉发.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薄弱环节、本质原因及关键控制点研究——基于1460个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4-31.
[5]霍红,沈欣,黄志鹏.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与质量安全分析——以黑龙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2):105-112.
[6]张竹青,靳东明.应用haccp原理控制食品安全风险[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1):56-57.
[7]姚玉才.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的原理及应用[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9-31.
[8]恭顺龙,白丽,王向阳,刘战礼.合作监管视角下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研究[j].消费经济,2010,(2):79-82.
责任编辑、校对:何焱
chinese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foodsafetyeventanalysisand
criticalcontrolpointpositioning
liyang,anyufa,guchua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asanimportantfoodforresidentslivingconsumption,howtoensurethefoodsafetyhasbecomeanimportantsubjectinthefieldoffoodsafetyresearch.researchonthetypesoffoodinrecentyears,chinese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offoodsafetyincidentsoccurredlink,responsibilityandtheessentialreasonandotherkeyinformationthat,allkinds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foodsafetycriticalcontrolpointexists,focusonthekeypointsofthesupervisionoffoodsafety,improvetheleveloffoodsafety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物流改进
一、前言
超市是2O世纪3O年代最早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新兴零售业态,在发达国家,美国生鲜农产品的90%,日本生鲜农产品的50%-70%,英国生鲜果蔬的50%,法国蔬果的60%都是经由超市销售给消费者的,然而超市销售仅占我国城市零售额的25%以上。可见,生鲜农产品在我国的超市运营中将占有重要地位。此外,随着我国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改进,超市生鲜农产品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同和接受,生鲜农产品将会成为超市的一个重要利润源。
自20世纪90年代初,超市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方式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超市的商品主要是日常用品,价格低、种类全,消费者到超市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一次购齐所需的商品,因此超市消费方式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
尽管如此,我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损耗多、保鲜难、成本高,所以利润偏低。国内经营生鲜农产品的毛利普遍不到10%,而国外好的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毛利率可达到20%。这些问题不仅产生于超市本身,限制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理由供应链理论深入挖掘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个方面的问题。
二、广元超市简介广元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
秦皇岛市广元超市是一个大型连锁超市,他所销售的商品非常丰富,包括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东西。
广元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
广元超市生鲜农产品的进货渠道基本就三种:
(1)北京新发进货:主要是不同季的生鲜农产品
(2)直接去产地进货
(3)海阳市场进货
超市专门负责人员雇佣普通货车从各个地方把生鲜农产品运送到总店配货中心,配货中心采购员要经行简单的质量检验后,根据一定的预测的需求计划配货中心将货物分给各个分店,最后由各分店出售给顾客。在各个分店上货架前,先用保鲜膜包装,然后上货架出售。下面是一个流程图,可以清楚看出他的生鲜农产品流动过程。
三、广元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介绍和流程图部分地看出在农产品的流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为了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改进方案,我们对于广元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生鲜的标识和可追溯体系不完善
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流程为采购、物流、入市验货、储存和销售五个环节。大部分的生鲜食品标识简单,无产地、生产日期等,一旦出现问题,无法追溯到责任单位和人员,对其发生的原因没有依据可查。自制的袋装食品如馒头、馅饼等均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凉拌菜是在售货员取出装成小袋后,才打印上当天的日期和保质期。
2.生鲜食品配送保鲜及物流监管不到位
超市生鲜食品的供应主要来自总部配送中心和供应商直送,它的配送又有别于其它商品,要以适当温度来运送不同的生鲜食品,做好各运送阶段冷冻库、冷藏车的低温管理,防止保管及运送中的二次污染。有的超市没有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直接从农民或加工企业购买,没有冷链衔接,保鲜配送成为物流中的盲点。验货手段落后,多停留在感官及供方提供的资料上。
3.对各种生鲜食品的陈列储存缺少相应冷藏设备并物品管理欠当
4.加工原材料、环境、设备和技术不符合要求
随着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加工程度要求的提高,加工程度也不断细化,有粗加工、净加工和配菜加工。超市可以向供应商采购已加工好的产品,或采用集中加工和店铺内加工。有时为了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将新鲜度不佳,但仍在保质期内的作为原材料加工,由此材料的鲜度和各种理化指标已大大降低。还有些供应商为了牟取利益,降低成本,提供由劣质原料制作的熟食制品。食品加工中,微生物可通过水、空气、人、用具和杂物及调味品或添加剂等多种途径污染食品。有些加工环境比较差,没有安装空气消毒设施。有调查表明,超市食品加工场地布局合理的合格率仅为68%,表现在加工场地狭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不合理,食品容器用具未消毒,垃圾存放和及时清理不到位,导致二次污染后的细菌繁殖。另外食品添加剂超标也是突出的问题。
5.对生鲜经营管理和监管不明确
基础管理体系薄弱。有些生鲜经营企业没有建立起高效运作的生鲜经营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标准、制度和培训体系。存在多头管理,技术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标准不统一及执法体系相对薄弱等问题。超市生鲜食品的种类繁多,某些品种如寿司、炒菜类等缺乏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缺少独立的质量控制机构和人员。大多数超市设有食品卫生控制部门,调查显示,92%的设在采购或营运部门内,没有独立的行政权。面对生鲜食品卫生质量控制的复杂性,大多数食品检测室的检测设备和人员技术水平无法满足超市的需要,检测手段落后,使其作用受到限制或形同虚设。
6.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漠
有些生鲜柜台的售货员经营不规范,不按要求戴帽子、手套和口罩,有的虽然戴口罩,鼻子却露在外面。见到有的顾客用手触摸食品时,不能及时制止。
四、广元超市的生鲜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和建议
1.建立完善生鲜食品标识和可追溯体系
超市只能维持产品的鲜度,而不能提高新鲜度。鲜度管理应该从生鲜食品材料的选购开始,最大限度地控制上游企业,从源头入手。对生产和初加工环节建立基地规划、环境监测、安全跟踪、检验、承诺、认证、抽检等制度。认真把好食品索证关,核对供货单位卫生许可证,对每批食品实行检疫、检验合格证制度,尤其是生鲜食品的采摘、收获、屠宰、捕捞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隔离期及休药期,防止农残超标。
2.强化生鲜食品配送保鲜及物流监管
促进流通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广和应用冷链物流技术。超市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大力发展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完善配送供应链和城乡一体化物流网,减少步骤,降低风险。选用适当的储藏和保鲜技术,开发适应不同产品生理特点的宽温度带冷藏运输技术,应用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物流配送设备,提高鲜活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建立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物流体系。
3.规范陈列和储存操作,统一各种生鲜食品的存放条件和要求
按照生鲜品的保鲜温度要求选择陈列设备。易变质的食品,应在保鲜柜内低温保存销售,如0°C左右保存的冷藏食品,-18℃左右保存的冷冻食品。熟肉制品一般在10℃以下或60℃以上销售,细菌和微生物不易繁殖,未销售完的熟肉制品应在6个小时内回锅彻底加热。不同品种的生鲜食品按不同要求存贮和陈列。如豆类需冷盐水处理,菠菜、芹菜等需苏生处理,芒果、草莓等需放热处理等。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商品陈列,加强现场的鲜度检查。进货时要抽查,开架式陈列的水产品、生鲜果菜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全数检查,必要时进行保鲜和补水,以免枯萎,及时捡出破损和变质商品,延长货期。展示冰台应随时检查冰台质量,保持足够的冰量,确保保鲜温度。冷柜中的畜禽类肉品要经常翻动,保持商品透气,防止肉品变色和表面干燥脱水。散装熟食和直接入口食品要用专用陈列柜或防尘网罩遮盖,设置隔离设施,并设有专门售货员监督,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小包装,禁止将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混装销售。自制食品如凉拌菜,尽量做到以销定产,以防过剩,闭店前剩余的可降价促销。店内保持良好的通风,购物篮定期消毒,发现污垢及时清理。
4.严格把握生鲜食品加工原材料、环境
5.对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管的需求
6.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消费者的引导
加强超市各级人员的定期食品卫生法规和营养知识培训。强化企业负责人的食品卫生责任意识,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提高专职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明确职责,授与相应权限。采购人员实行统一进货,统一质量把关。生鲜区员工应持有效健康证明,保持工服、头发和手清洁。熟食和面点的销售人员应戴干净的口罩和手套,不佩戴饰品,上岗前在专用洗手池洗手。并建立一支饮食专家队伍,包括营养师、厨师、料理专家和食品加工专家等专业人员,不断设计、生产、创造出新鲜、美味、省力、营养、经济的食品。
改动后,质检变成实时的,这样可以避免产品不合格太多,避免了浪费和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市场,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且从产地到销售都由超市的参与,便于总体的管理规划。促进农产业发展。和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如出现质量问题不知道由谁负责,现在明确了超市责任。避免出现农产品不合理种植,导致一些产品过多或一些过少的出现。去掉了以前的不合格产品运输回去和再采购的环节,减少成本的投入。同样取消了各分店的储存环节,减少了储存设备人员的安排。在运输过程中,采用了冷藏车,会加大运输成本,但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有利于长久发展。增加了产品的追溯环节,属于信息流,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合理明确。使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查看自己吃的产品由哪来的,质量如何。增大了消费者对超市的信任和依赖程度。虽然这个信息流不会有收益,还需要成本的投入。但它确实非常重要。是整个物流过程的辅助和补充。某些方面的改动由于社会整体现状的限制有可能完不成,但我相信社会一定会朝这个方面发展,直到完成这些改造。
五、总结
当前,现代化超市对于生鲜农产品的经营运作已与传统农贸市场的零售方式有了天壤之别,最大差异就是从田头道零售是在终端超市企业的管理之下经行的。而广缘超市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改进才可以达到这样的企业。建立供应一体化的响应性供应链,可以减少农户资源,超市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浪费,有效避免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有利于超市供应物流一体化管理。超市的有效发展,不仅是自身的发展,也可以推动社会的农业生产与供应系统的整体发展。广元超市在秦皇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的进步肯定会有益与消费者。也同样可以影响到秦皇岛整个农业的发展。就像昌黎的葡萄酒厂一样,改变农产业链。在广元超市自身改进的过程中,政府要大力的参与和支持。同样包括其他的超市。促使秦皇岛的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更加的有效方便合理,是个项值得研究改善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凌宁波朱凤荣:构建由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J].农村经济,2006,7:116-118
[2]赵群胡定寰:超市建立生鲜农产品基地的案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54-11756
[3]钱廷仙: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优化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04)
豆浆小店声名远播
电视台义务宣传
原来,豆浆店的老板正是河南扶沟香脆轩食品机械设备厂总经理李建新,是河南电视台的老朋友了。早在2006年,该栏目就对李建新的红外线无烟烧烤项目做过报道,2007年又为他的筋道尽烤面筋项目拍过专题片。此外,河南电视台《农村致富经》、《中原视点》等栏目也对他做过专访,而且全部是免费义务宣传。记者开玩笑说:“李总,我们河南电视台都快成了您的个人专属媒体了。不过,您的新点子怎么这么多啊这回怎么又卖起豆浆了”
李建新说:“我卖的可不是普通豆浆,是老石磨五谷豆浆。”“跟平常喝的豆浆有什么区别吗”“区别太大了。第一。我们采用的是老祖宗延续了几千年的石磨豆浆工艺,其低速、低温研磨的特性,避免了机械加工所产生的热量对豆浆品质的影响,做出的豆浆不但口味纯正、口感细腻、浓香宜人,还完全保留了粮食中所含蛋白质、脂肪、钙、磷、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据科学检测,石磨豆浆中的维生素含量是机械豆浆的21倍,其营养价值较牛奶有过之而无不及,具有显著的美容保健功效。第二,我们结合现代机械原理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发明了一辆石磨五谷豆浆街车(已申报国家专利),由石磨、电动机、过滤装置、不锈钢容器、自动加水装置、保温箱、封口机、玻璃防护罩等组成,可以方便、快速、高效地磨出五谷豆浆、黄豆豆浆、绿豆豆浆、红豆豆浆、黑豆豆浆、花生豆浆及花生奶、各种豆奶、奶茶、果蔬酸奶等几十种特色饮品,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记者不由得马上要了一杯五谷豆浆亲自品尝。刚喝两口,便竖起大拇指:“太香了,比我以前喝过的所有豆浆都好喝。你确定没有在里面加什么增香剂吗”李建新哈哈大笑:“不只你一个人有这种怀疑,但确实是原汁原味的豆浆。”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顾客,一位老大爷说:“这儿的豆浆没话说,同样是石磨的,但比我小时候喝过的石磨豆浆还要纯,还要香。豆浆是老年人最好的养生保健品,我几乎每天都买一杯,一天不喝就好像少吃了一顿饭似的。”“我也是,差不多每天都来买几杯,家里人都爱喝,尤其我那小孙子每次都喝得津津有味。这儿的豆浆现磨现卖,整个过程都看得见,保证新鲜卫生,给小孩子喝咱也放心。”一位老大娘主动告诉记者。―个小姑娘说:“这儿的豆浆不但好喝,还好看,比如五谷豆浆、奶茶、果蔬酸奶等,看起来色彩缤纷,鲜艳无比,别提多诱人了。自从这儿开张,我和我的朋友们就没在别处买过豆浆和奶茶。”
石磨豆浆本小利大
投资者争相上门
李建新向记者介绍了几位正在接受培训的加盟者。其中河南的刘先生以前也是做豆腐、豆浆生意的,听说这里的生意异常火爆,非常好奇,立刻放下手头的生意前来考察。记者有些不理解:“您自己就会做豆浆,为什么还要加盟这个项目呢”“我做的豆浆是机械豆浆,无论口感、口味还是营养价值,跟石磨豆浆都没法比,而且没什么技术含量,许多人都会做,加上利润又低,根本不赚钱。这石磨豆浆就不一样了,采用李总的加工工艺,一斤大豆泡发后可以磨出19斤豆浆。按大豆每斤3元、豆浆每斤1元计算,一斤大豆可以产生16元的利润,按每天至少磨30斤大豆计算,每个月保守估计也有10000多元的利润,比我以前的做法强多了。加盟这个项目,既没有让我丢掉老本行。又能使我的生意更上一层楼,何乐而不为呢”
加盟商赵小姐刚刚20出头,看起来文文弱弱,实在不像生意人,记者问她:“石磨豆浆技术难不难学”赵小姐说:“说难也难,光是豆子的挑选、泡发就大有学问;说不难也不难,因为总部的师傅已经将所有技术细节、窍门、关键点一一总结了出来,保证我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你回去打算开店吗”“开店的钱还不够,我想先采取流动经营,哪儿人多就把豆浆车推到哪儿,相信这种独特的制作方法一定能吸引顾客主动购买品尝。另外,我还可以为酒楼饭店做配送,他们应该不会拒绝如此健康美味、又有卖点的石磨豆浆。”
无烟烧烤技术叫绝
加盟商好评如潮
许多投资者敢于选择李建新的石磨豆浆项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香脆轩在国内无烟烧烤领域无人能及的技术实力和良好声誉。从2003年开始,李建新一直致力于无烟烧烤设备的研究开发,先后推出了国内第一台红外线无烟烧烤设备、香脆轩红外线万能组合烧烤休闲美食车和08款多功能烤车等,并通过了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专业检测,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200630135771.8),目前已成功扶持了上千位小本创业者。今年年初,李建新应市场需求,又推出了2009多功能红外线无烟烧烤“超级霸王”小吃车。该设备采用进口红外线催化燃烧陶瓷板作为核心发热体对食品烤制进行微波穿透辐射的原理,彻底杜绝了油烟和有害物质的产生;全不锈钢结构,经久耐用,永不生锈,操作简单,流动方便,极易维护,左中右四个电子点装置可单独控制且带有温控功能,耗气省,烤制速度快(每小时可烤1000串以上);更重要的是,该设备真正实现了无烟烧烤、油炸、麻辣烫、串串香、酸辣粉、铁板烧、薯塔串、早餐及巧克力鲜果串等功能的完美组合,各种美食可同时制作,互不干扰,不愧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多功能环保节能小吃车。
从红外线无烟烧烤到多功能小吃车,从烤面筋到石磨五谷豆浆,李建新一直在超越同行、超越自己。一位加盟商说得很实在:“选择香脆轩就等于投资了一个包赚不赔的股票,随时都有新惊喜,永远不愁没钱赚,选择香脆轩是我此生最明智的抉择。”
从朱新礼(汇源董事长)的角度看,也许此结果让他痛苦;
从可口可乐的角度看,也许真的像人们所说那样“偷着乐”;
从汇源员工的角度看,也许悲喜交加,急需“心理治疗”;
从媒体的角度看,也许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新闻,值得炒作;
从政府的角度看,也许在无奈之下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从消费者角度看,也许不会因此而增加或减少喝果汁的量;
从股民的角度看,从来都敏感过度的神经再一次受到刺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
对汇源而言,这个消息无疑会导致市场的波动和内部动荡。这一点,从股市反应和业界舆论就能看出来。
然而,笔者却认为,这一切尚属正常反应,汇源眼下的任务不是如何向公众做出解释或安抚,而是及时研究和部署下一步战略是关键。
那么,汇源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呢?笔者觉得,至少要做好以下三点:
巩固“高果”市场的领导地位
大家一直觉得汇源是“高果”市场的领导者。这是一个事实,更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资产。不过,笔者并不觉得,汇源因此而可以高枕无忧或永远能够做到这个位置。原因有3个:
1、汇源的领导地位并非绝对。
汇源以其“第一者”优势,一直占领“高果”市场40%-45%的份额,这是令人欣慰的。然而,这个比例不能代表他们垄断“高果”,更不代表他们继续能够保持这个份额。
因为,一来“高果”的市场规模本身就很小,在一个小市场里占到接近一半的份额,其实它的绝对值并不大;二来任何静态的格局是完全有可能被打破和颠覆的,甚至有可能被取代的。
尤其,在次“禁止收购”事件的影响之下,如果汇源果汁不采取有效的防守策略,市场的“防线”很快被打破,消费者会大规模转换品牌,将遭受更加严重的打击。
2、竞争对手跃跃欲试。
从我国人均果汁消费量上来讲,与发达国家相比,果汁行业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果汁市场的规模将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加上果汁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利润状况也相对较好,很容易会引来更多的竞争对手。
国内的先不说,我们就说说外来的品牌吧。来自美国的大湖果汁,早已在天津安营扎寨,生产“高果”、“中果”以及“果蔬”饮料,现在已将“大湖”、“朗明”、“茹梦”(收购品牌)等品牌已经植入消费者的大脑,以其纯正的口味和国际品牌的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尤其,大湖100%果汁以其“原榨”的概念以及“绝不添加糖、色素和任何防腐剂”的承诺征服了不少消费者。这必将对汇源“高果”的领导地位造成威胁。
如果加上韩国的“乐天”,加上我们的“华旗”等本土品牌,再加上“收购未成功”的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渴望(其“美汁源”已经在‘低果’市场成为强势品牌),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把“高果”市场的竞争推向白热化。
3、体验决定胜负。
与米、面、火腿、香肠、酱油、醋和牛奶等品类相比,果汁饮料不是生活必需品。即便是“高果”的家庭消费较突出,也尚未成为生活必需品。因此,消费者选择果汁品牌时,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更为重要。
尤其,面对大湖、乐天等外来品牌,如果在“使用体验”上输给他们,是很危险的,很容易把多年培育的消费者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所以,笔者强烈认为,汇源如何急需巩固和加强“高果”市场地位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刻不容缓。汇源必需在未来的日子里,在“量”和“质”上找到平衡点,进一步优化果汁的纯度和口味,在“使用体验”上不能输给竞争对手,并基于汇源果汁在“高果”上的品牌优势,提炼更具杀伤力的品牌认同(也叫‘支撑点’),推进消费者的价值体验。
“中低果”市场发展要标新立异
与“高果”市场相比,“中低果”市场就显得更加复杂,不仅品类丰富多彩,参与竞争的品牌也多如牛毛。我们就看看它的品类有多丰富吧。
品类的划分可以用两个纬度来归纳,即:果汁的浓度和果汁的种类(如下表)。
这就我们比较清晰的看到,“中低果”市场的品类到底有多丰富。这还没有从口味、包装、饮用场合等角度进行再细分。如果把这些划分都加上,“中低果”市场的品类却泛滥成灾,多得让你晕头转向。
那么,这么多的品类,到底如何去经营?如何才能在一个品类上打响?这是很多品牌考虑最多的问题之一。
不过,汇源在这方面看上去更加大胆,他们几乎在所有品类上都有产品。比如:“全有”做50%的果蔬汁、“果鲜美”做30%的混合果汁、“清润”准备瞄准20%的果汁市场、“真鲜橙”做10%的果汁市场、“奇异王国”想在猕猴桃这一特殊品种上有所突破等等。这还不够,“汇源”作为“100%果汁”的代名词,远没有死守阵地,早就跳到“中低果”市场,做了很多中浓度果汁和果肉汁,而且把销量做得也相对较大。
然而,笔者遗憾的看到,汇源在“中低果”市场上,做这么品牌、这么多品类,却似乎找不到一个真正打响的产品。
“汇源”品牌的中浓度果汁,销量确实可以。但这是由于市场的空白以及沾“汇源100%”的光而导致的,并不代表有多成功。
其它副品牌或独立品牌,表现都不是很乐观。唯独一个“奇异王果”试图标新立异,但选择“傻根儿”王宝强做代言人,不仅没有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汇源”的品牌形象。“真鲜橙”是汇源的一个老牌子,曾经也风光一阵。记得韩国影星全智贤的代言给人带来深刻的印象。但后来也许品牌维护没有跟上或其它什么原因,“真鲜橙”也几乎销声匿迹。
因此,笔者认为,汇源在此事件后,要想在“中低果”市场上重振雄威,必需要真正打响一个品类,无论用副品牌,还是用独立品牌,重点是一定要走差异化道路,给消费者带来一种与众不同却符合“汇源”主业特征的价值。
在这一点,值得借鉴的案例就太多了,往远的不说,差点成为他们“婆家”的可口可乐就有。那就是:美汁源。
今年来,在各大超市有两个企业的产品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农夫山泉的“水容C100”,一个是娃哈哈的“HELLOC柠檬”。而且,从推广的架势上看,这两家企业的“一唱一和”,很有可能把这个品类给做起来。于是,我就想:我们的汇源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面对艰难的未来,迈开沉重的脚步,他们能否做出这样的开始?
然而,又一次遗憾的是,他们开始了,但不像笔者想的那样,而是再一次采取跟进策略,开发了一个叫“柠檬me”的饮料,包装形式上酷似农夫山泉的“水容C100”,产品诉求上酷似娃哈哈“HELLOC柠檬”,又一次成为模仿者。
避免过度、过早发展新业务
中国企业的一大通病就是,喜欢发“横财”。也就是,特别愿意横向发展,迷恋多元化经营。
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作为民营企业的典范,汇源也毫不例外,尝试过很多新的业务。比如:他们曾经想做牛奶,记得品牌名叫“意中人”,没有成功;他们想做包装水,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他她”水,没有成功。而现在他们又想做更多的新业务,进入果醋、沙棘产品(果汁、果子、果油、罐头、胶囊等)、杏仁露(还包括花生露、核桃露)、纯净水等领域,正在苦苦挣扎。
那么,笔者的一个疑问是,汇源真的到了多元化发展的地步了吗?果汁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难道真的养不活汇源了吗?
笔者查看汇源果汁集团所公布的有关数据。发现,他们的总收入满打满算也就相当于伊利的“优酸乳”或蒙牛的“酸酸乳”那么大,如果跟王老吉相比,连人家销售收入的一半都达不到。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年收入仅30亿左右的企业来说,在多个业务领域“全面开花”真的很合适吗?
我们提到伊利和蒙牛,那咱们就说说他们俩吧。
伊利和蒙牛,近几年的营业额分别都超过了200亿,虽然近期遭遇“三聚氰安”事件,保持200亿的规模一点问题都没有。那么,他们是靠多远化发展?还是专业化崛起?
我们先说伊利。伊利早在1998年的时候,也有过包装水、速冻水饺、蛋糕、面包、饲料、房地产等诸多业务。当年,他们的营业收入也就8个亿左右。后来,他们果断砍掉与乳制品无关的业务,向牛奶、奶粉、酸奶和冰其淋集中,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型企业,年营业额超过了200亿,如果不受“三聚氰安”事件影响,2008年应该能够突破300亿元大关。
那么,蒙牛呢?也一样,仍然很专注。他们死死扎根在乳制品领域,大胆尝试产品创新,把利乐枕牛奶做到全球最大,也引领了“高端奶”这个新的品类,营业额也与伊利不分上下。
那么,事到如今,这两家企业的崛起到底依托是什么?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按理说,与一个30亿的企业相比,他们却“完全”具备了多元化发展的条件和实力,就算做出一些“多元化”策略,也似乎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