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猫常见的疾病,也是引起猫死亡的常见原因。CRF在任何年龄的动物中均可见,但常发于老年动物。猫年龄越大,患此病的几率越大。一项研究表明,53%的猫患CRF的年龄在7岁以上。另一研究表明肾衰的猫中,37%猫的年龄小于10岁,31%猫在10到15岁之间,32%猫的年龄>15岁。慢性肾衰病因不明,可能是多囊肾、泌尿道结石、肾脏淋巴瘤、肾盂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及肾脏淀粉样变性等引起[1]。
2症状与诊断CRF猫的症状具有多样性,如体重下降、多饮多尿、呕吐、黏膜苍白、口臭、口腔溃疡或胃肠道溃疡,如图1所示。
图1慢性肾衰猫的口腔炎及舌炎[2]肾衰时尿毒素血症引起胃肠道溃疡,血液经胃肠道丢失,同时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故动物常出现非再生性贫血。
2.2生化检查常出现氮质血症(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升高)。氮质血症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肾前性多由脱水、低血容量、低血压等因素引起;肾后性常为泌尿系统结石或炎症等造成尿液排出受阻等因素引起;肾性氮质血症往往是肾脏本身损伤导致其分泌与排泄功能失常引起。
2.3超声检查常出现肾脏皮髓分界不清、皮质回声增强、肾萎缩、形态不规则,如图2。注意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肾后性因素的影响,如肾结石及肾盂肾炎。可见肾脏皮质回声增强、皮髓分解不清和肾脏偏小。
图2慢性肾衰猫的超声影像[3]
2.4尿检肾衰时尿液浓缩能力不足,尿比重可能处于1.008-1.030。当存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看到白细胞及细菌。尿液中同时存在白细胞及细菌提示泌尿道感染,只存在细菌不存在白细胞可能是人为污染造成的。猫的尿液中仅存在白细胞不存在细菌并不是泌尿道感染的特异性指征。若怀疑同时存在泌尿道感染可做细菌培养确认并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2.5血气检查电解质在肾小球滤过,在近端小管重吸收,肾衰时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异常会导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其中酸中毒及低血钾较为常见。酸中毒是由于肾脏排泄酸减少及对HCO3-重吸收减少引起的。低血钾可能是由于厌食导致从食物中摄取钾的减少及肾脏丢失钾过多等引起的。低血钾常表现为活动量减少、严重的肌无力,如低头、共济失调,如图3。
图3CRF低血钾的猫[3]
2.6慢性肾衰分级根据IRIS(InternationalRenalInsufficiencySociety)分级标准,CRF分级如表1所述。
还要进行什么检查?
2.7测量血压肾脏球旁器的颗粒细胞可分泌肾素,肾脏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激肽-缓激肽-前列腺素系统调节钠、水平衡进而调节血压,肾衰时此调节过程发生紊乱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可进一步加剧肾脏损伤,另外会对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视网膜、心脏及肾脏产生影响。收缩压>160mmHg会增加靶器官损伤的风险。IRIS依据血压区分肾衰亚级见表2。
2.8检测蛋白尿检测蛋白尿可反映肾小球结构或功能的变化。人和犬中蛋白尿的出现是肾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指征。尿试纸检测蛋白尿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蛋白尿可能是肾前性、肾性或肾后性原因引起的。肾前性原因包括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肾后性蛋白尿多由尿道感染或严重血尿引起[4]。肾性蛋白尿常是肾小球疾病引起,肾小管疾病(如范可尼综合征)和肾间质异常引起蛋白尿的情况较少见。尿蛋白肌酐比(Urinaryprotein/creatinineratio,UPC)可定量蛋白尿。IRIS依据肾性蛋白尿对肾衰进行亚级区分的方法如表3。注意在这之前应确定已经排除肾前性及肾后性的异常。
3治疗
3.3纠正酸碱紊乱酸中毒可通过静脉注射NaHCO3纠正,公式如下:0.5×BW(kg)×(19-当前HCO3-)可分2次给药。口服柠檬酸钾(75mg/kg,q12h)及NaHCO3(8-12mg/kg,q8-12h)也可达到纠正酸中毒的目的,HCO3-维持在16-24mmol/L的水平较为适宜。
3.5抗生素的使用肾衰动物要停止使用对肾脏有损伤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识别并治疗任何肾前性及肾后性异常,任何尿道感染均可能造成肾小球肾炎,故存在尿道感染者应积极治疗。JoannaDWhite等调查了84只CRF猫中泌尿道感染的流行率,结果发现约30%(28/86)猫的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其最敏感的抗生素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其次为阿莫西林[5]。
3.8降低血磷高血磷可导致低血钙,进而导致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可导致骨营养不良。不同级别肾衰血磷所应控制的范围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