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2020年说起,当时还在读小学3年级的依依(化名)在校园筛查中,发现了脊柱侧弯,6°,2021年再查,到了12°,爸爸想着,还比较轻,先拖着,起码等以后过了中考再说吧。
没想到,接下来一年,侧弯开始“急加速”,到2022年6月,已经明显看得出脊柱弯向一边,成了S形,最弯处到了63°。
这意味着:不做手术是不行了。
脊柱侧弯的常规治疗方案
<10°:
定期观察
10-20°:
形体训练+定期复诊
20-45°:
软/硬支具+定期复诊
>45°:
手术治疗+定期复诊
依依上网看了手术的视频,顿时被吓坏,才11岁的她,根本不敢想象自己的脊背被“剖开”的场面。
“她整个人都受到了惊吓,原本很活泼开朗,突然就不怎么说话了。”
这个时候,知识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
依依的爸爸是深圳的“理工男”,开始全网搜索脊柱侧弯最新的治疗办法,从北京、南京、广州……一直查到国外的专家,“我本身是做IT的,做数据统计方面的工作,经常要看文献,所以国外的医学文献我都看得懂。”
今年高考,依依的姐姐考上了深圳大学医学部,她也开始帮忙去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
父女同心,其利断金。他们很快查到,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9年批准了麻省总医院开展一项名为VBT的新技术,可以微创治疗脊柱侧弯。
巧的是,2019年2月,在香港玛丽医院,时任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主任张文智团队也使用VBT技术,为一名9岁男童进行了脊柱侧弯矫正手术,是亚太地区首例。
更巧的是,这位张文智教授也在深圳,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并于2022年8月成为这家医院的院长。
7月13日,他带着女儿参加了医院一年一度的脊柱侧弯病友会,见到了张文智,听他在会上介绍了VBT技术。迄今为止,VBT手术在国外已经开展了8~9年,张文智团队在香港也做了30多例。
活动过后,依依就办理了入院,经过检查评估,张文智认为她适合做VBT手术。
“那天下午她一听到可以用这个方案,脸上马上就有了笑容。”
图源:卫粉
开3个小孔,穿一条绳子
体育老师:真看不出你做过手术
7月28日,张文智和骨科顾问医生朱锋带领团队为依依进行了内地首例VBT手术。
他们在依依肋部左侧开了3个小孔,放入胸腔镜和操作器械,通过术中X光拍图,找准位置,在脊柱凸起的一侧,拧入10颗钛螺丝钉,然后放入一条小指粗的VBT弹性绷带,串在螺丝钉的小孔上。
前方高能
四五个小时后,手术大功告成,术中的出血量不足100毫升。
从此,这条弹性绷带就会“扯”住脊柱凸起的一侧,减慢脊柱凸侧的生长,而凹进去的一侧由于以正常速度向上生长,就可以慢慢把脊柱拉直。
再看仔细一点,就是这条:
为了在胸腔内腾出手术空间,麻醉的操作也很关键。麻醉科顾问医生牛强团队,采用单侧肺通气,使手术一侧的左肺塌陷,只保留右肺继续正常呼吸。
手术一结束,依依的侧弯已经有了立竿见影的改善,她惊喜地发现自己“长高了”5厘米,和姐姐一样高了。
术后第二天,她已经可以在床上坐立,并在搀扶下行走,第三天就拔除了胸腔引流管,可以独立走路,前后才住了3天院。
依依又恢复了往日的开朗,由于几个小孔开在肋部,自己都很难看见,她感觉就像没做过手术一样。
回到学校后,她可以照常跑步、跳远,校医和体育老师知道后,都感到好奇。这些年深圳一直在校园开展免费脊柱侧弯筛查,老师们对脊柱侧弯也有初步了解,但这样的微创手术,他们还是第一听到。
依依爸爸说,住院手术大概花了15万,走了深圳医保,深圳大病基金也报销一部分,个人自费不到3万元。
VBT手术
适合11-13岁孩子
张文智介绍,传统的脊柱侧弯手术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打钉、放棒。
手术过程是在脊柱弯曲最厉害的几个地方,截断,然后植入螺丝钉,“绑”上一条钛棒。
钛棒不能弯曲,植入后,会影响脊柱的活动,连弯腰都会受到限制。“外形可以矫正,但活动会受影响。”
相比之下,VBT微创手术可以说打开了一个“无痛”的新世界。
“区别于传统的融合手术,VBT手术中,患者不用留下大面积的手术伤口,能够更快康复,植入弹性绷带后,脊柱的活动功能,术后利用患者自身的生长过程,让脊柱侧弯逐渐矫正。”
VBT技术原理:通过在侧弯凸侧置钉,使用弹性绷带固定,减慢脊柱凸侧一边的生长,令凹侧部分生长速度赶上,使患者能够随着自身脊柱向上生长,利用自身力量拉直脊柱,逐渐矫正脊柱的弯度。
脊柱侧弯通常在青少年时期高发。
因为10-14岁是人的第二个生长高峰,脊柱生长较快,原本轻微的脊柱侧弯也会在这一阶段“水涨船高”,凸显出来。
而VBT手术适合的对象,是11岁-13岁的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刚开始的阶段就放入VBT弹性绷带,扯住快速生长的脊柱,慢慢掰直。
弹性绷带植入体内后,可以一直留在体内,一般不需取出或者再次手术。
“最惨女孩”:
我用18年走过了“最弯的路”
11月3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首例VBT手术举行新闻发布会。
一位长发女生Daisy来到了现场,如果不是她“自报家门”,旁人真看不出,她也接受过张文智教授的脊柱侧弯手术。
对依依一家争取到内地第一个手术机会,她赞不绝口:
你们真的太厉害、太幸运了。
相比幸运的依依,Daisy可以说是“最惨女孩”:
我走过了最弯的路。
Daisy七、八岁时,有一次荡秋千,被家人看出她的脊柱有明显的侧弯,“那时还是九几年,我家附近的医生说,你这个只能做手术,要在背上打钢板。”当时看病有很多人围观,旁边的大叔大妈听了都说:这个小姑娘太可怜了。
她上网看过很多脊柱侧弯手术的视频,在那个百度贴吧的年代,有很多手术照片和视频“被直接丢到网上”,给她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贴吧里有断钉、断棒的,有做完手术瘫痪的,特别恐怖。”
家人带着她天南地北地看了一圈专家,拖到12岁时,才选择在广州做保守治疗,她从此被装进了“套子”里,开始了24小时戴着支具的生活,由于支具配得不是很契合体型,她总感觉有一边很累,背上的皮肤也被磨烂了,至今留有伤疤。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对于小女孩来说,更可怕的是由此带来的自卑心理。
班上一些捣蛋鬼男生老是跑到她身边,“咯咯咯”地敲,嘲笑她:“你是铁甲人吗?”
奶奶心疼她,一度叫她不要去上学。
Daisy的“铁甲”一直戴到18岁才脱下,遗憾的是,脊柱的侧弯并没有丝毫改善。
侧弯的脊柱会压缩胸腔,使心、肺都受到压迫,她的肺活量一直比较差。
有一天她出去跑步,突然两眼发黑。
那一刻她心里明白:
自己的时候到了。
必须去做手术了。
此时她已经26岁,脊柱侧弯达到了78°。她上网搜索最好的手术专家,从北京、南京到台湾,最后去香港玛丽医院找到了张文智教授,“我和家人一推门进去,第一眼就觉得,来对了,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2015年1月,她顺利接受了手术,终于可以挺直“腰杆”做人。
她告别了自卑,重新融入社会,和朋友一起创立了宠物食品的品牌,后来发展到有了自己的工厂。
从发现脊柱侧弯,到鼓起勇气接受手术,她等了整整18年。
“我很清楚,任何一个父母,没到最后一刻,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做那种开放的手术。”
幸运的是,以后的孩子或许不用走这样的弯路了。
有了VBT,孩子们只要及早发现,开几个小孔,放入一条弹力绷带,就能把腰杆“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