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作用;不良反应为伤阴助火。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作用;不良反应为伤阳助寒。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不良反应为耗气伤阴。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生津、安蛔;不良反应为收敛邪气。
能泄(通泄-大黄;降泄-苦杏仁、代赭石;清泄-黄连、栀子),能燥(燥湿),能坚(坚阴、坚厚肠胃);不良反应为伤津乏胃。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不宜多食。
能收、能敛,有收敛固涩作用;不良反应为能敛邪。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不良反应为能伤津液。
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作用。
既可升浮,又可沉降,如胖大海、前胡。
(1)祛邪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
(2)扶正功效:补气、助阳、滋阴、养血。
(3)调理脏腑或气血功效:疏肝、柔肝、宣肺、和中、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
(4)消除病理产物功效:消食、利水、祛痰、化瘀、排石、排脓。
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
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
夏枯草降血压,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半枝莲抗肿瘤。
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
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促进有效成分的煎出,提高疗效。
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经姜制后能抑制寒性,增效减毒。
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矫味矫臭,调和药性。
润燥通便,解毒生肌;经麻油制后可使坚硬药物酥脆或降低药物毒性,矫味矫臭。
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矫正气味。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与药物共制后,可增效减毒,降低刺激。
常用灶心土、黄土、赤石脂等,灶心土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降低刺激性,增效。
利尿,清热,解毒,使药物受热均匀。
清热,利湿,化痰,软坚,除去腥味,增强疗效。
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
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
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主与茯苓(辅,茯苓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
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半夏畏生姜。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杀半夏。
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来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
(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1)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2)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烈性,正佐。
(3)反佐药: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1)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
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的提取。
不需要加热,但该法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操作比较麻烦。
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的中药材不宜用此法。
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
常用索氏提取器完成操作。
如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等。
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物质为二氧化碳。
结晶法、重结晶法、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
液-液萃取法、pH萃取法、柱色谱法。
硅胶吸附色谱法、氧化铝吸附色谱法、活性炭吸附色谱法、聚酰胺吸附色谱法(氢键吸附)、大孔树脂吸附色谱法(选择性吸附与分子筛)、高效液相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膜分离法、大孔树脂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
分馏法。
(1)酸提碱沉法:一些生物碱类在用酸性水从药材中提出后,加碱调至碱性即可从水中析出沉淀。
(2)碱提酸沉法:提取黄酮、蒽醌类酚酸性成分时采用氢氧化钙提取,加酸中和使其沉淀出来。
一般用电喷雾电离或电子轰击电离等技术测定,可用于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结构信息。
基于分子振动原理鉴定分子中特征官能团,也可区别芳环的取代方式、构型及构象
等。
主要用于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还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精细结构。
用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等数据进行结构解析,分为氢核磁共振、碳核磁共振。
(1)经口服给药的剂型:汤剂、合剂、糖浆剂、颗粒剂、丸剂、片剂等。
(2)经直肠给药的剂型:灌肠剂、栓剂等。
(3)经注射给药的剂型:静脉、肌内、皮下、皮内、及穴位注射剂等。
(4)呼吸道给药的剂型:气雾剂、吸入剂等。
(5)经皮肤给药的剂型:洗剂、搽剂、涂膜剂、糊剂、软膏剂、硬膏剂、贴剂、贴膏剂等。
(6)经黏膜给药的剂型:滴眼剂、滴鼻剂、口腔膜剂、舌下片剂、含漱剂等。
(1)浸出药剂:汤剂、合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等。
(2)无菌制剂:注射剂、滴眼剂等。
硫酸镁口服制剂为泻下制剂,而静脉注射则为镇静、解痉制剂。
起效快慢顺序: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安全风险高低顺序: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口服给药>皮肤给药。
(1)不宜制成口服制剂:在胃肠道中不稳定、对胃肠道有刺激性、不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或因肝脏首过效应失效者。
(2)制成注射用冻干粉针剂:在溶液状态下稳定性差、易降解的药物,如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等。
(1)急症患者: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等速效剂型。
(2)慢性病患者: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等。
(3)皮肤疾患: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等。
(4)某些腔道病变:栓剂、条剂、线剂等。
便于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
是描述药物转运(消除)速度的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是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与速度。
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该用Cmax、tmax和AUC三个指标全面评价。
对药物动力学主要参数(如AUC、Cmax)进行统计分析。
(1)狮子头:党参根顶端具有的瘤状茎残基。
(2)蚯蚓头:防风的根头部具有的横环纹。
(3)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的外形鉴定。
(1)云锦状花纹:何首乌。
(2)罗盘纹:商陆。
(3)菊花心:黄芪、甘草、白芍。
(4)车轮纹:防己、青风藤、大血藤。
(5)星点:大黄。
(6)金井玉栏:黄芪、板蓝根、桔梗。
(1)重金属检查:石膏、芒硝、玄明粉、地龙、银杏叶提取物、黄芩提取物、连翘提取物。
(2)砷盐检查:石膏、芒硝、玄明粉。
(3)铅、镉、砷、汞、铜测定:甘草、黄芪、丹参、白芍、西洋参、金银花、枸杞子、山楂、阿胶、牡蛎、珍珠、蛤壳、海螵蛸。
人参、西洋参、甘草、黄芪。
不得过400mg/kg;山药片不得过10mg/kg。
药材中叶不得少于30%。
药材中叶不得少于20%。
黄连、附子、麦冬、丹参、白芷、天麻、厚朴、金钱草、麝香、带“川”字的中药。
阳春砂、益智仁、蛤蚧、肉桂、带“广”字的中药。
三七、木香、茯苓、重楼、儿茶等。
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天花粉、瓜蒌、金银花等。
八大浙药(、莪术、乌梅、栀子、山茱萸等。
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龙胆等。
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红景天)、甘松、胡黄连。
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明党参在春天收集;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在夏季采收。
秋、冬两季;全年采收:苏木、降香、沉香。
春末夏初,如黄柏、厚朴、秦皮;秋冬两季采收的有川楝皮、肉桂。
开花前或果实成熟前采收。桑叶宜在秋、冬时节采收。
含苞待放(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花初开时(洋金花;花盛开时(菊花、西红花;红花在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
自然成熟时或将近成熟时;山茱萸经霜变红,川楝子经霜变黄。
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
皮、肉易分离需搓揉,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如玉竹。
有时要求鲜用的有石斛、鱼腥草、地黄、益母草。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
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
[炒牛蒡子]文火,缓和寒滑之性,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
生品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炒芥子]文火,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避免耗气伤阴,善于顺气豁痰,利于粉碎和煎出,且杀酶保苷。
生品长于消痈肿。
[炒王不留行]中火,爆花率达80%以上。质地松泡,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文火,生升熟降,改变了涌吐的副作用,缓和药性,利于粉碎煎出。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生品消风止痒力强。
[炒苍耳子]中火,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6.槐花:生品长于清肝泻火、清热凉血。
[炒槐花]文火,苦寒之性缓和,杀酶保苷。其清热凉血弱于生品,止血弱于槐花炭而强于生品。
(1)生山楂:活血化淤。
(2)炒山楂:中火,酸味减弱善于消食化积。
(3)焦山楂:武火,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强苦味,长于消食止泻。
(4)山楂炭:武火,其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作用。
(1)生品: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
(2)炒栀子(文)、焦栀子(武):炮制后苦寒之性减弱,对胃的刺激减小。均可清热除烦。
(3)栀子炭:武火,善于凉血止血。
(1)炒槟榔:文火,缓和药性,以免克伐太过而耗伤正气,能减少服后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适用于身体素质稍强者。
(2)焦槟榔:中火,长于消食导滞。
生品以凉血消肿力胜。
[大蓟炭]武火,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
生品具有行血化瘀,利尿通淋。[蒲黄炭]中火,止血作用增强。
生品具有解表散风的作用。
[炒荆芥]文火,具有祛风理血的作用。
[荆芥炭]武火,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功效。
[生品]性热偏燥,能守能走,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尤为适宜。因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
[姜炭]武火,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温经弱于炮姜,固涩止血强于炮姜。
[炮姜]武火,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
(1)枳壳:生品行气宽中除胀。
[麸炒枳壳]中火,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2)苍术:生品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
[麸炒苍术]中火,辛味减弱,燥性缓和,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焦苍术]中火,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斑蝥:生品多外用,以攻毒蚀疮为主。
[米炒斑蝥]中火,降低毒性,矫气味,可内服,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
(1)白术:生品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祛湿力强。
[土炒白术]中火,长于健脾止泻而安胎。
[麸炒白术]中火,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作用。
(2)山药:生品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
[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
[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主。
(1)马钱子:生品毒性剧烈,质地坚硬,仅供外用,常用于局部肿痛或痈疽初起。[制马钱子]毒性降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可供内服,常制成丸散剂。
(2)骨碎补:疗伤止痛、补肾强骨。
[砂炒骨碎补]质地酥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主。
(3)鳖甲:生品养阴清热、潜阳息风之力较强。
[醋鳖甲]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矫臭矫味,增强药物入肝消积、软坚散结作用。
(4)鸡内金:生品长于攻积,通淋化石。
[炒鸡内金、砂炒鸡内金]质地酥脆,便于粉碎,矫正不良气味,并能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
[醋鸡内金]质酥易脆,矫正不良气味。有疏肝助脾的作用。
水蛭:生品有毒,多入煎剂,以破血逐瘀为主。
[烫水蛭](滑石粉炒)能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多入丸散。
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蛤粉炒阿胶]降低滋腻之性,长于益肺润燥,质变酥脆,利于粉碎,矫正不良气味。
[蒲黄炒阿胶]以止血安络力强。
(1)生品: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2)酒炙大黄: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3)熟大黄:经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活血祛瘀作用增强。
(4)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
(5)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以消积化瘀为主。
(6)清宁片: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75kg,熟蜜40kg。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1)生品: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2)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
(3)姜炙黄连:苦寒之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
(4)吴茱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
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1)生品:质润,具有补血,调经,润肠通便的功能。
(2)酒炙当归: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增强。
(3)土炒当归:能增强入脾补血作用,又能缓和油润而不滑肠。
(4)当归炭:具有止血和血作用。
生品气腥,不利于服用和粉碎,临床较少应用。
[酒炙蕲蛇]增强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矫味,减少腥气,便于粉碎和制剂。
(1)炒白芍: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
(2)酒白芍:酸寒伐肝之性降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
(3)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的作用最强。
(4)土炒白芍:可借土气入脾,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
生品祛瘀止痛,清心除烦,通血脉。
[酒丹参]寒凉之性缓和,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功能增强。
生品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多生用。
[酒川芎]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
生品药力峻烈。临床多入丸、散剂。[醋甘遂]毒性减低,峻泻作用缓和。
生品止痛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效果欠佳,临床多用醋制品。[醋延胡索]行气止痛作用增强。
[酒延胡索]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生品气味辛烈,对胃的刺激较强,易引起呕吐,但活血消肿,止痛力强。
[醋乳香]刺激性缓和,利于服用,便于粉碎,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效果,矫臭矫味。
生品多入解表剂中,以理气解郁为主。
[醋香附]专入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
[四制香附]每100kg香附颗粒或片,用生姜5kg、米醋、黄酒各10kg,食盐2kg。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
[酒香附]通经脉,散结滞。
[香附炭]味苦、涩、性温,多用于治妇女崩漏不止等。
生品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解表退热。
[醋柴胡]升散之性缓和,疏肝止痛的作用增强。
[鳖血柴胡]填阴滋血,抑制其浮阳之性,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
(1)杜仲:生品较少应用,仅用于浸酒。
[盐杜仲]引药入肾,直达下焦,温而不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增强。
(2)黄柏
[盐黄柏]引药入肾,缓和枯燥之性,增强滋肾阴、泻相火、退虚热的作用。
[酒黄柏]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黄柏炭]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
(3)泽泻
[盐泽泻]引药下行,增强泻热作用,利尿而不伤阴。[麸炒泽泻]寒性稍缓,长于渗湿和脾,降浊以升清。
(4)车前子
[炒车前子]寒性少见,并能提高检出效果,长于渗湿止泻、祛痰止咳。[盐车前子]泻热利尿而不伤阴,并引药下行,增强在肾经的作用。
(1)厚朴:生品辛味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故内服均不生用。[姜厚朴]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2)竹茹:姜竹茹能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
(1)黄芪:生品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
(2)甘草:生品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炙甘草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3)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尿消肿力强。
[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咳嗽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4)枇杷叶:生品长于清肺止咳,降逆止呕。蜜枇杷叶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5)马兜铃:生品味劣,易致恶心呕吐,临床多用蜜炙品。
[蜜马兜铃]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润肺止咳功效,可矫味,减少呕吐的副作用。
(1)淫羊藿:生品以祛风湿,强筋骨力胜。炙淫羊藿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2)蛤蚧:生品与酥制品功用相同。酥制后易于粉碎,减少腥气,功效以补肺益精、纳气定喘见长;酒炙可增强补肾壮阳作用。
(3)三七:生品以止血化瘀、消肿定痛之力偏胜;熟三七止血化瘀较弱,以滋补力胜。
(1)生品:解毒杀虫,清热消痰,造势只羊。外用解毒止痒,内服清热消痰。
(2)枯矾: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涩敛疮、止血化腐的作用。
(1)生品:重镇安神、签样补阴、软坚散结。
(2)煅牡蛎:增强了收敛固涩作用。
(1)生品:偏于平肝潜阳。
(2)煅石决明:咸寒之性降低,平肝潜阳的功效缓和,增强了固涩收敛、明目作用。
(1)生品: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煅石膏:收敛、升级、敛疮、止血。
(1)赭石:生品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煅赭石]降低了苦寒之性,增强了平肝止血作用,且煅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2)自然铜:生品具有散瘀、接骨、止痛的功能。
[煅自然铜]增强散瘀止痛作用。
(3)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敛止痒敛疮。一般不生用,也不作内服,多作外敷剂使用。
[煅炉甘石]经煅淬水飞后,质地纯洁细腻,适宜于眼科及外敷用,消除了由于颗粒较粗而造成的对敏感部位的刺激性。
[制炉甘石]黄连汤制炉甘石,三黄汤制炉甘石(黄连、黄柏、黄芩。增强清热明目,敛疮收湿的功效。
血余炭:本品不能生用,入药必须煅制成炭,具有止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