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对甲状腺癌术后高危转移风险的患者,需要进行碘131治疗减少复发和转移,碘131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副作用小,效果好。因此碘131被称为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核武器”,许多患者对它感到既陌生又害怕。
1、什么是碘131
碘131是核医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放射性药物,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碘131是碘的众多同位素中的一种,与普通的碘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又与普通的碘不同,它极不稳定、会不断的发生衰变,其衰变时能发出用于显像的γ射线和用于治疗的β射线。
由于碘是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最重要的原料,临床通过利用碘131发射γ射线可以进行吸碘率的测定和甲状腺显像,从而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诊断各种甲状腺疾病;碘131发射的β射线能对人体细胞产生杀伤作用,该射线射程很短,仅为2-3毫米,因此对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产生作用,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影响较小,可以治疗甲亢、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如同做过一次不开刀、无疼痛、无流血手术。
2、碘131在医学上有何用途
甲亢:碘131利用甲状腺组织摄取碘的能力,释放β射线破坏甲状腺滤泡细胞,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从而治疗甲亢。此方法尤其适用于中度甲亢、对抗甲亢药物过敏、长期治疗无效、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疾病、老年甲亢、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等患者。
甲状腺癌:主要用于原发性甲状腺癌手术无法彻底切除,以及出现远处转移无法手术切除的情况。碘131能够高浓度浓聚于甲状腺癌细胞中,达到杀死癌细胞的效果。根据碘131治疗目的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采用碘131清除手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称为清甲治疗。清甲治疗有利于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并提高碘131全身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灵敏度,有利于分化型甲状腺术后的再分期;
采用碘131清除手术后影像学无法证实的可能存在的转移或残留病灶,称为辅助治疗。辅助治疗除包含上述清甲治疗的意义以外,还有利于清除隐匿的、潜在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灶,提高无病生存率;
采用碘131治疗手术后已知存在的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或远处转移灶,称为清灶治疗。清灶治疗可提高甲状腺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清甲治疗、辅助治疗、清灶治疗不是递进关系,需要核医学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时评估综合分析做出不同治疗目的的选择。
3、碘131什么情况不能做
碘131并不是适合适合所有人,以下人群为禁忌人群:
孕妇、计划6个月内妊娠的女性、正在哺乳期的妈妈,如要接受碘131治疗,也需停止哺乳。
4、碘131的副作用大吗
碘131治疗是非常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虽然碘131是带有放射性的治疗药物,但这种治疗的副作用远比放疗和化疗小,不会引起严重的呕吐、脱发、血尿等毒副反应。碘131本身释放出少量的γ射线,因其辐射量较小,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无不良影响,也不会提升其他部位肿瘤的发生概率。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只有一些轻度的胃肠道反应、颈部肿胀及腮腺肿胀等表现,其中大多数都将自行缓解,个别反应严重的患者对症治疗后也均能缓解,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丝毫没有影响。
5、碘131治疗的注意事项
1、碘治疗前2-4周停止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并低碘饮食。
2、碘治疗前4小时、治疗后2小时禁饮食;前2周内低碘饮食,碘治疗后多含化酸性食物如话梅、山楂片,(糖尿病患者可含化维生素C含片)多吃有嚼劲的东西,如口香糖,以促进唾液的分泌,可减少碘对腮腺的刺激。
3、晕车的患者应在服碘后2-3个小时再坐车,以避免因晕车将碘呕吐出来。
4、碘治疗后一周内要多饮水多排尿,及时排空小便,减少对膀胱及全身的辐射。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每天至少排大便一次,以减少对胃肠道的放射性。
5、碘治疗后有条件的患者一周内独自使用洗手间,因其排泄物有放射性,无条件者可排便后多冲便池几次。
6、碘治疗后一周内距离成人2米远,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尽量避免接触儿童及孕妇,以减少对儿童及孕妇的辐射。
7、治疗后早期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颈部肿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可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