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前,我问老公,你紧张吗?他摇摇头。
我心里坏坏地想:我生孩子,你送我到待产室门口,我哭成这样,痛成傻子;
我去流产,在手术室门口道别,我一个人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这下,终于轮到你了。
当然,我是他老婆,下半辈子最亲的人,让他做结扎手术,不是为了报复。
半小时后,手术结束了。可能为了保持男子气概,老公笑眯眯地说:挺好的,没啥感觉。你以后可以放心了。
我试着问些细节,老公说,就打个麻药,然后,你就来了。
我期待着听到诸如一篇推文里写的「两根长度1厘米,直径1.5毫米的浅白色管状物穿插在注射器的针头上;
那是医生刚刚切下来的,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自己的输精管」这样的细节似乎也不会有了。
医生出来了,说别忘了一个月后来复查,确保米青子的确没了。
我大多时候躺在床上,思考如何杜绝这类事再发生。
包括B超、验血在内的术前检查,药流、清宫、复查,无数次被掏下身,我不想再进妇保院了。
沮丧中和女友通话,她想都没想就告诉我说男士结扎是被低估了的避孕手段。接着,发了我一些她收集的资料。
这是我第一次了解结扎。
根据美国妇产科学院(ACOG)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2011),避孕手段的成功率分别为:
女性皮下埋植避孕99.5%
男性结扎避孕98.5%
女性结扎避孕95%
短期避孕药91%
避孕套82%(避孕套理论上的成功率为98%,但受是否正确操作的影响,平均的实际成功率会偏低。)
他对我这次吃苦始终表示遗憾、抱歉和心疼,但可能从没想过,我想到的解决办法是要把他送入手术台。
回家后,我依然把学到的、有限的书面知识,自己抓了重点,跟老公当面做了一次梳理。
首先,结扎不等于阉割。
只是一个将米青子出门的通路阻断的手术,和阉割没有半毛钱关系。和绝育手术也不同,不会拿掉睾丸。
「所以,就算做了结扎手术,你也不是太监。」我说。
其次,结扎不会影响孛力起。
也有研究表示,当进行了男性结扎手术之后,意外怀孕的几率大大降低,男性的心理负担也相对来说地减轻了,孛力起功能甚至比术前更加好。
「我们可能将拥有更完美的性生活哦!」我说。
换句话说,如果影响孛力起,我怎么可能提议呢。毕竟,性生活愉悦的是双方,我也不能守活寡啊。
还有,男性结扎可逆。
根据《2020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20)显示,复通的成功率普遍平均高达80%。也就是说,如果哪天想生孩子了,还是可行的。
「不影响你和别人生孩子。」我故作轻松地开玩笑。
这里说一下,如果是女性做了结扎手术,基本被认定是永久的。我无来由的想到出家还俗这件事,和尚有机会,比丘尼不能反悔。
以上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三个盲点,扫盲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至于手术怎么做,这是医生的事,对症就能下药。
就像很少有女人在做流产手术前问,医生,手术你打算怎么做?副作用,一定是有的,但这不是谈话的重点。
我没有说出口的是,任何手术多少都有副作用,女性上环就万无一失了吗?不,我没说出口,第一次谈话,暂时不把话题带到性别对立上。
我们的第一次谈话算是愉快结束了。
但老公丝毫没有立刻付诸行动的意思,他说工作很忙,不确定这个手术是否当天就可以下地,会不会有后遗症,还是等他把几个答应了的出差先完成。
按我惯常的脾气,是该不开心了,这不就是阳奉阴违嘛!嘴巴上「我爱你老婆,老婆对不起我让你受苦了」,行动上完全不配合,得过且过。
这时我收到表妹的信息,她是妇科医生,来慰问正在坐小月子的我。
听闻我对于避孕的理解,以及和老公的沟通,她表示我老公已经很了不起了,至少他没有拒绝。
「那我不就成了阉狗?!你看看,这是你妹夫当年的的反应。」原来,表妹家也有过这一出。
说起来,表妹经历了宫外孕、在计划内怀孕、保胎等多种意外,创伤不少;妹夫也算是爱老婆的类型,不算太大男子主义。
但在这件事上,妹夫觉得接受不了。
我不知道表妹灌输的科学知识够不够分量,反正最后是我表妹妥协,她去上了个节育环。
「我们妈妈辈们上的都是U型环,很容易掉下来。」表妹跟我普及,「我上的是T型环,你想想看,两头固定住了,是不是就很稳了?」
但先进的技术背后有个隐患,T型环只管8年,也就是说,再过几年,我妹妹又要去医院,卸下旧环,再上新环。
而且,女性上环,多少回引发一些妇科问题,比如月经不调,盆腔炎之类的,当然也因人而异。
她这一说,我又急了。二十多年前,为治月经不调,我曾拜访多个妇科医生,中西医结合治疗。
那时挂号远没有现在手机操作那么容易,多少个清晨,天还没亮,我就候在了医生办公室门口。
罢了,往事不愿复现。
我计划着和老公的第二次谈话。那天,我买了一小瓶他喜欢的威士忌,提前凿了一个冰球,储存在冰柜里。
等他洗完澡,单刀直入:「什么时候去结扎?」
「你看,我这不也没空着嘛!这两天连办公室也没去,都在工地上。」这种解释,毫无说服力。
「其实,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你说人好好的,去什么医院呢!」老公说这话的时候可能完全想不到,这是一句漏洞百出的回复;
很容易就被我攻击了——流产,上环,不也都需要上医院嘛!女人去医院就是天经地义?男人还要考虑喜欢不喜欢?不过,我没说出口。
我把话题切换到手术层面,正好开始第二次科普。
「结扎手术操作起来更容易,安全性也更高,无非就是在阴囊上切开一个小口,结扎并切除一小段输精管,使精子不能排出体外。听说就二十几分钟。
同样是结扎,在女性身上就搞大了,需要在肚子上开一个长约3-4cm的创口,再进行手术,繁琐得多。
从影响激素分泌的角度来说,像女性皮埋和避孕药这两种避孕方式,原理都是借助于激素的力量去抑制体内排卵。
而男性结扎则不会影响到激素分泌,所以更加安全。」
无数次提到「安全」,说是给老公上课、壮胆,其实也是让我自己安心。我有个朋友,一不小心生了三胎,前阵子,她老公决定结扎。
为什么直到生了三个才想到让老公结扎呢?我问她。因为我知道每次怀孕都不是她主动的。
她跟我说了一堆现实情况,比如她是过敏体质不能上环,比如二胎的意外其实是哺乳期侥幸的结果;
比如身边没有人跟她提及过结扎,夫妻俩压根没想到还有这个措施。
就算去年生下了第三个宝宝,朋友提过结扎这个建议,她也万般犹豫。
「会不会不安全啊?」她问。
我有点惊讶,这么独立的女强人在这一刻想的居然是老公会不会有事。
「那如果是你上环,也会痛的啊。」我跟她说。
「上环这个事情,千百年来都这样了。结扎,似乎不太普遍,我就有点担心。」朋友解释。
不过,介于她无法上环,避孕也会怀孕,也就只剩下结扎这个选择了。否则就像她说的,家里可以办幼儿园了。
之后,我坐小月子,老公上班,结扎这事儿还拖着。我想得很清楚,如果老公不结扎,我们就杜绝肌肤接触。
我总得为主要矛盾牺牲点什么。
倒是偶尔回去的时候我妈会问「以后避孕怎么办」——结扎结扎,男人结扎,为啥都是女人吃苦!我故意装得很生气的样子。
我妈听后,不表态,她说这是你们夫妻间的事。
但我知道,作为女方的妈妈,她的态度里多少还带着几丝对女儿的疼惜——动刀生病什么的,当然是在发生在别人身上比较好。
我爸虽然也听到了,但他向来很少对这些内务发表看法。直到最后,他突然说了句:不可以的!我觉得这是男性之间对于某种尊严的坚持。
既然我这里暗示过了,那婆婆这里呢?我不打算坦白这件事。
尽管我们关系也很好,她也会对我这次小产示以关心、怜惜,但我不觉得她会接受儿子结扎这件事。
有天晚上,我睡不着,拉着老公卧谈。我问他,这件事你打算如何开场?
如果要住院,是不是得提前说出差?大概率不会住院,如果痛到坐不下去怎么解释?万一床单上有血恰好我们又没留意……我想听听老公的想法。
果然,再细心的男人也比不过心大的女人,他觉得就直接告诉妈妈自己要去动手术不就行了。
赶紧刹住。「我不觉得我们的妈妈们会这么开明,她们的第一反应,十有八九是你被我逼到要去结扎,断子绝孙。」
我跟老公说,可能很多女人在婆家会故意装得强势以求自保,但我不想,我不想做那个厉害的人。
而这事,又那么微妙,你不能乞求得到他们的理解。对,不是谅解,只能是理解,科学上,观念上,是个系统工程。
理解,和学历、见识关系不大。我有两次故意透风,假装撒气,抱怨自己重坐月子太苦,要让老公去做结扎手术。
朋友听后,纷纷表示万万不可。这些朋友里有男有女,还有妇产科医生。
「你这个人怎么那么残忍啊!」医生直接朝我说。
所以,朋友间也说不得。从理论上讲,我有足够的知识把他们说服,比如结扎不等于阉割,结扎不等于男性生育能力的终结。
但这种头头是道不能换来什么,我不确定朋友因此改变对我们夫妻俩的看法,比如,依然是我过于霸道;比如,老公过于听我的话……总之,我不希望人格随意被标签化。
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已经活到40多了,没见谁有事没事去提及结扎。
我的立场是,我俩理解就行了,别没事找事。老公听了,觉得是那么回事。
有天晚上,我上完厕所发现出血(其实是流产后吃的一种修复子宫内膜的药,后期慢慢出血,继而来月经),心里担忧。
为此,折磨了老公一夜。我觉得又得去医院了,是不是快死了,是不是落下什么妇科病了。
没想到,这倒是促成了老公将结扎付诸于行动。老他突然打开手机,说「我排排日程,赶紧去做结扎手术。」
「你可以心安,别东想西想。我们以后不会有意外。」老公说。
完全出乎我们意外的是,结扎手术真的不是任何医院都做。
这事儿我有心理准备。之前,朋友发来科普时,我已留意到,很多医院不做结扎手术,哪怕做,还要接受医生的质疑。
「三胎放开了,你们还要做结扎手术?」
「你老婆为什么不上环?」
这两个留言让我印象特别深,但也没往心里去。我总觉得,我们所在的城市应该不至于。
其实,本不需要这么麻烦,身边有不少医疗系统的朋友,但凡看病,事先都会先问个大概。
但这事根本没法问人,就如我前面说的,一开口「结扎」,就是一顿质疑、炮轰。
谁知,上来就遭打击——那两家三甲医院明确告知「我们不做结扎手术」。
说了几点,跟老婆先商量好,去医院挂号医生会诊、检查,制定方案告知方案和流程。
说的是没错,不知道经过这一顿折腾,出差家常便饭的老公会不会崩溃。
挂号问诊那天,我和老公一起去的医院。
我想的是,万一还要老婆签字呢。
老公配合着做了一堆男性检查。我看医生不忙,就趁空档问他,怎么不是所有医院都做这个手术呢?
医生说是啊,他做这个手术的频率差不多一周一个。
他分析,原因在于观念,尤其是很多年轻医生自己的意识,似乎越来越多人觉得应该女性节育。
再有,就是一些私立的男性医院也在起来了,供过于求吧,公立医院就渐渐减少了这部分安排。
至于国外为什么这么普遍,多少也和政治有关;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罗伊诉韦德案被推翻后,由于预计反堕胎法案将在美国各州生效,所以「作为一种爱的行为」,美国各地男性正在接受输精管结扎手术。
「再这样下去,这都成稀世绝活了。」医生摇摇头。
我想到我妈说过的一个朋友,今年八十多了,四十多岁的时候做的结扎手术,因为老婆生孩子生出抑郁症来了。
四十年前在我老家小城市就能做结扎手术,怎么现在反而不行了呢?
上世纪70、80年代,男性结扎人数一直维持在百万以上。1960年至1995年,全国有五千万男性实施了输精管结扎术。
《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全中国只有4700名男性做了输精管结扎手术,山东省有1171例,北京只有10例,天津、吉林、海南和青海一例也没有。
在2018年,这一手术数量有5万例。
我又翻出了那些科普资料。
是在倒退吗?
医生怔住了。
说实话,手术完的那一个月里,我们是没能体会到「放纵的激情」的,医生说了,得复查后确保米青子没有。老公也小心翼翼的,说带T好不好,那是双重保障。我以保护他伤口为由,没答应——但这也消解了一个担忧,结扎手术不会影响男性孛力起。显然,老公对自己的战斗力表示很有信心。
虽然经历了流产、结扎,我们很久没有夫妻生活了,倒是没有影响夫妻感情,老公也试着像我一样,将生活理解为叙事,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人生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