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是一种女性吃完后可以免于怀孕的激素药物。里面含有雌激素雌二醇和孕激素。在正确服用的前提下它可保护女性避免意外怀孕。但其副作用和是否对女性身体有害还有争议。避孕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婚姻、性与生育三者之间的联系解体,女性得以从生育的苦难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更高的性自由。但同时,非婚姻关系比从前增多,给社会的伦理道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961年5月31日,美国批准使用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prophylacticdrugs)一般指口服避孕药,有女性口服避孕药,外用避孕药和男性口服避孕药。实际生活中,以女性采用口服避孕药的方法进行避孕的情况比较多,20多年的使用经验,对于不同的女性,有不同的感受,有些女性愿意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避孕,而有些则不想使用。
避孕药自1960年开始使用,世界上采用避孕药进行避孕的妇女约有约有7500万。
作用机理是多环节和多方面的,且因其所含成分、制剂、剂量和用法的不同而各异。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以抑制排卵为主,小剂量孕激素以阻碍受精为主,大剂量孕激素以抗着床为主。以上应用机理的分类是相对的。
1、以抑制排卵为主的甾体性激素
2、以阻碍受精为主的甾体性激素
避孕套,古代采用动物组织,如羊肠、蛇皮等。有时妇女使用天然海绵避孕,塞入前先将它浸入姜汁、柠檬或烟草汁内。口服避孕药,在古埃及时代就已存在,妇女服用油、谷物、水果、及其他蔬菜的混合物,有时甚至是尿和其他动物器官。Soranus建议饮用铁匠用来冷却金属的水。4000多年前,中国妇女饮用汞、砒霜、或马钱子碱来避孕。
从传统的如安全期避孕、性交中断,到这里所示的更现代更可信的方式。当前,口服避孕药占现代避孕方式的14%。绝育是全球范围最常用的避孕方式。
60年代口服避孕药问世以来,雌激素剂量逐渐被降低,从150μg到低于50μg,甚至到15μg。已证明,与老一代孕激素配伍,雌激素成分低于30μg则不能达到安全避孕的目的,与高选择性孕激素去氧孕烯配伍,使减少雌激素剂量成为可能。
避孕药的历史分两个主要趋势,一方面使雌激素剂量降低,另一方面开发选择性更高的孕激素制剂以使孕激素剂量降低,同时保持其高效性,良好的周期调控,而副反应发生率低。
减少雌激素剂量的原因:较高剂量的口服避孕药引起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凝血系统的改变、及其他的副作用如恶心、乳房胀痛、呕吐等。
开发强孕激素活性及低雄激素活性的孕激素原因:雄激素活性高的避孕药容易引发动脉疾病。
避孕药又分为短期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速效口服避孕药、紧急避孕药等,针对不同的避孕需求,可有针对性服用。
短效口服避孕药
一般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每天1片(丸),连服22天,不能间断,若偶然漏服应于24小时内补服1片。停药后2~4天来月经,然后于月经第5天服下一个周期的药,若停药7天仍不来月经则应立即开始服下一个周期的药。避孕效果满意,成功率约100%,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一类甾体避孕药。
主要有三相避孕片、复方炔诺酮片(口服避孕片1号)、复方醋酸甲地孕酮片(口服避孕片2号)、0号避孕药片等,进口药有妈富隆、敏定偶等。三相避孕片在月经来潮后第三天开始服用,每晚1片连续21天;口服避孕片1号、2号、0号,从月经来潮后第五天起每晚服1片,连续22天;妈富隆、敏定偶自月经来潮后第一天开始服用,一日1片,连续服21天。少数人服药后有恶心、呕吐等类早孕反应及阴道流血。
长效口服避孕药
长效避孕针剂
避孕针1号和复方甲地孕酮注射剂。第1次于月经周期第5天及第12天各深部肌肉注射1次,以后每月注射,每次1支。若用药后出现闭经,可隔28天再注射1支;若连续闭经两个月,应停止注射,停药期间采用其他避孕方法,待月经来潮后再重新开始注射。这类制剂用法简便,效果可靠。主要缺点在于用药量大,在部分妇女可致月经紊乱。有些地区正在探索减量试用。
紧急避孕药
月经失调:个别人口服避孕药(尤其是短效避孕药)后,可出现月经失调现象,轻者无需治疗。一般停经两个月以上为重者,要改用其他避孕措施,同时要每天服用氯酚胺50毫克,连服5天,至次月又服5天,连服3个月即可好转。
出血:避孕药因故漏服后,可能出现子宫出血。若发生于月经周期前半期,可加服炔雌醇0.05~0.15毫克,直至服完22片为止;若发生于月经周期后半期,可于每晚再服0.5~1片避孕药,直至服完22片为止。如能配合吃些动物肝脏、血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更好。
多具有较强的杀精子作用,一般制成胶冻、片剂或栓剂等,放入阴道后,发挥杀精子作用。如苯乙酸汞、苯硝酸汞、苯醇醚等,单独应用时避孕效果不够满意,与避孕工具同时应用,可提高效果。
如发现药膜变硬(天冷时易出现这种情况),只需用手心稍加温后即可再用。药膜一般可在防潮情况下保存两年,只要不过期就可使用。有少数妇女对外用避孕药膜过敏。如在使用时外阴局部有瘤痒、烧灼感、红肿等不良反应时应停止使用。
男性避孕药更安全有效
男性避孕药将会是百分之一百有效,而且对服食者带来较少不良副作用。
中国科学家发现男子注射庚酸睾酮(TestosteroneEnanthate)并辅以温育办法,避孕效果好。这种避孕方式尤其适合亚洲男性。庚酸睾酮是男性避孕药剂中较理想的一种。庚酸睾酮是一种激素酯,它能抑制脑垂体,促进性腺素释放,从而使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内源睾酮下降,最终达到阻断精子发生的目的。
临床试验还表明,庚酸睾酮避孕药对亚洲男性的作用明显高于西方白种人。在这项研究中,虽然精子的减少率并未呈现种族间的差异,但亚洲人比白种人对激素导致的精子发生抑制更为敏感,95%以上的亚洲人可达到无精子,而只有40%至70%的白种人成为无精子。
男用避孕药可以通过下述不同途径发挥作用:
(1)长期大量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降调解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减少而抑制生精作用。
(3)使用自体激素,如单独使用睾酮,或与孕激素联合使用,通过负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而抑制生精作用。庚酸睾酮定期注射可达到抗生育作用,停药后又可恢复,是一种有希望的男用避孕药。
(4)选择性抑制生精上皮的药物——棉酚。它是一种男用口服避孕药,价格便宜,使用简单,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三是具有一些治疗作用,四是紧急事后避孕药,能够作到紧急避孕。
7、长效避孕药的副作用可表现为类早孕反应、月经期间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过多或过少、乳房肿胀、心悸、潮红、腰酸、腹痛、头痛、白带增多等。服用长效避孕药后如导致月经量过多或过少及白带增多的症状一般不需治疗,如出现其他症状后最好是好医院检查一下。
2、各种避孕药的剂量、用法不同,用前要看清说明书,切勿将长效药物当短效而连续服用,以免肝功能受到损害。
3、口服避孕药年限:短效避孕药可连服6~7年,长效避孕药可连服3~4年,如需长期服用,应定期检查身体。
4、对要求生育妇女服药的特殊要求:欲怀孕的妇女用避孕药时,应停药6个月以后方可怀孕,否则对胎儿有影响。
5、避孕药物的保管:有些避孕药物主要成分在糖衣上,应保存在干燥处,以防受潮失效。
7、避孕药应妥善保存,避免小儿误服。药片如果受潮、溶化或糖衣层磨损、压碎时,都不要服用,以免影响避孕效果或造成阴道出血。
8、长期避孕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限通常短效药6--7年,长效药3--4年为宜。探亲避孕药每年不超过2次。可与其他避孕措施交替使用。
11、服药期间受孕应中止妊娠。要求生育时应停药半年后再孕,以防生育畸形胎。
有些药物却能让口服避孕药失灵,要注意避孕药不能与下列药物同服:
一般而言,凡是身体健康的已婚育龄妇女均可使用避孕药,但处于下列情况的妇女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
1、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不宜服用。因为进入体内的避孕药都在肝脏进行代谢,经肾脏排泄,如果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使用,将会增加肝、肾负担。
2、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的人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能使体内水、钠等物质滞留,会加重心脏负担。
3、有高血压的妇女不宜使用。少数妇女用药后会使血压升高。
4、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不宜使用。由于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故对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5、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妇女,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6、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
7、过去或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脉管炎等)者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8、患慢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妇女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症状。
9、过去月经过少者,最好不用。长期使用避孕药可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更会减少月经量。
10、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避孕药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并降低乳汁的质量,还能进入乳汁,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11、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妇女不宜服用避孕药,否则容易增加心脏病发作和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危险,也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导致避孕失败。35以上的妇女,情况尤为严重。
12、准备妊娠前应尽早停用避孕药,早孕期误用口服避孕药所生婴儿可发生先天性畸形,可致女婴男性化及器质性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