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猫咪常见的老年病,且随着家养猫咪越来越胖,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糖尿病是一种需要家长费心费力的慢性病,如果猫咪确诊为糖尿病,家长需要严格控制胰岛素的使用,按时按量给猫咪注射,并且要自己学会采耳血、测血糖、绘制血糖曲线等等技能。家长有多仔细,糖尿病猫咪治疗状态就会有多好,生活质量就会多高。
充分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分类、症状、怎么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好的家庭养护。
本文分为以下部分:
1、猫咪会得糖尿病吗?
2、哪些猫咪更容易得糖尿病?
3、猫咪得了糖尿病会有什么症状,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4、猫咪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和人一样,猫咪也会得糖尿病。据统计,有0.25%-2%的猫咪会发生糖尿病,并且这个数据还在增加。尤其对于胖猫、公猫、老年猫、完全室内饲养、缺乏运动的猫咪来说,糖尿病的发病率高。
要注意,尿里有糖并不等于糖尿病。为了在体内保存葡萄糖,肾脏在血糖水平达到阈值(180毫克/分升)之前,不会将葡萄糖从血液中过滤到尿液中。这意味着血糖水平正常的猫在尿液中是不会有葡萄糖的。然而,糖尿病猫的血液中含有过量的葡萄糖,因此肾脏会将血液中的糖溢出到尿液中。但是,尿里有糖属于尿糖,而不是糖尿病,比如某一顿饭中含糖量太高,猫咪也会把糖通过尿液排出。只有当持续性高血糖,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才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胰腺疾病,位于胃附近的一个小器官。胰腺有a和B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具有非常不同的功能。a细胞产生消化所需的酶。B细胞产生胰岛素激素,调节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并控制葡萄糖向身体组织的输送。胰岛素是身体里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
总结而言,糖尿病是由胰岛活性降低或分泌不足引起的,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系列代谢性疾病。
胰腺、胰腺细胞
猫咪的糖尿病分为四种,I型(胰岛素依赖型IDDM,狗常见,需要终生打胰岛素),II型(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猫常见,80%以上的猫糖尿病都是这种,也需要打胰岛素),III型(继发型,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胰腺炎、肿瘤、甲亢、慢性感染、肾功能不全、肢端肥大症、库兴综合征、IBD、口腔炎症、泌尿道炎症等),发情间期糖尿病(狗常见,激素作用,暂时性糖尿病,做绝育就好了)。
猫咪容易患II型糖尿病,它的风险因素和人的糖尿病风险因素类似。公猫、老年猫、室内饲养、运动少、肥胖、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过多、疾病、感染、激素异常、药物、自身免疫反应、遗传等,都是猫咪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数据显示,最常见的糖尿病是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外伤、手术损伤、甲亢、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等造成的胰岛损害。目前,猫咪糖尿病与品种尚无明确关系。
糖尿病和猫咪体重有关,猫咪体重每增加1kg,胰岛素抗性会增加30%,它分泌的胰岛素是够的,但是被抵抗了,因此造成了糖尿病。持续的血糖浓度过高,会导致胰岛B细胞和胰岛素的分泌产生不良影响,这也被称为“葡萄糖的毒性”。长期的血糖水平过高还会影响到钾离子、钙离子等的出现异常,会影响到全身。
狗狗和猫咪不同,对狗狗来说,雌性受感染的频率是雄性的两倍,某些小型品种(如迷你贵宾犬、达克斯猎犬、雪纳瑞、凯恩梗和比格犬)的发病率略高。
和人一样,猫咪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最容易被发现的症状是多饮多尿,这对于吃猫粮的猫咪更容易发现。全罐喂养、生/熟肉喂养的猫咪,由于食物中含有充足的水分,它的多饮也比较难被发现,特别是疾病早期,很多家长往往什么的都发现不了。当猫咪发生酮血症时,会出现嗜睡、厌食、呕吐的症状。糖尿病的狗狗会引发白内障,猫咪不会。
上图:糖尿病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猫咪后腿无力,后脚踝着地;下图:进行胰岛素治疗和胰酶补充治疗后,走路姿势恢复正常。
再严重的话,就会引发全身性疾病,如渐进性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猫咪会厌食、精神萎靡、呕吐、脱水、呼吸急促、四肢麻痹、走路无力,猫咪想走直线却只能原地画圈,很痛苦。甚至不能站立、小便失禁,慢慢陷入昏睡,甚至死亡。
糖尿病会引起全身器官的疾病,比如膀胱炎、肾衰竭、尿毒症、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等,这些都可能会致死。
当胖猫出现吃饭多、喝水多、尿多的情况时,就必须怀疑糖尿病了。如果发现体重减轻、尿糖阳性、并且存在持续性的高血糖和糖尿,血糖浓度>8.4毫摩尔/升(正常为3.9-6.2),就可以确定是糖尿病了。
怀疑糖尿病需到医院进行检查。兽医师会询问猫咪的生活史和运动情况,触诊猫咪后肢趾部,观察肌肉情况。先进性简单的糖尿病判断,接着就需要确定糖尿病的类型、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并发疾病、治疗效果评价等。因此需要做详细的检查,包括CBC、生化、血清甲状腺素浓度、尿液分析、尿液细菌培养、腹部超声波(检查是否有慢性胰腺炎)等。当存在感染时,血常规会提示白细胞升高。若出现高血糖需要排除应激性血糖升高,糖尿病猫咪还可能会出现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ALT升高、ALP升高。糖尿病尿检主要看糖尿、酮尿、蛋白尿、高尿比重>1.025,细菌等问题。如果发现酮症酸中毒或其他并发症,还要根据情况做其他检查。
对猫糖尿病的确认推荐血清果糖胺试验,果糖胺是一种蛋白,它可以反映1-2周内猫咪的血糖情况,由于某次饮食、应激、感染导致的一次性血糖升高不影响果糖胺水平。如果血清果糖胺浓度升高,表明存在持续性高血糖。但果糖胺在低蛋白、高血脂、甲亢时会下降,在甲减时会上升,这几种情况果糖胺不准。糖尿病检查,也可以做糖耐量筛查,但是比较难,因为要按时口服葡萄糖,并测血糖,一般不采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大部分猫咪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猫咪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消除临床症状、延缓糖尿病症状恶化、避免低血糖、保证猫咪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如果猫咪确诊了糖尿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进行食疗、胰岛素治疗等。根据猫咪的身体情况,比如胰岛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并发症、感染、肿瘤或激素性疾病等,来确定猫咪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需要量和糖尿病控制的难易程度等。对于猫来说,降血糖的药物效果都很一般,不建议使用。
猫咪糖尿病的治疗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且治疗的费用很高。猫爸猫妈们必须认真学习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的知识。吃低脂肪的食物、禁糖、充分供水,吃医生交待的其他食物。注意:当糖尿病的临床症状消失,停止胰岛素治疗后,有的猫咪可能再也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了,而有的猫咪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后复发,并且需要长期的胰岛素治疗。这些一定要注意观察,并定期复查。糖尿病猫咪还可能会需要住院治疗。
胰岛素治疗
当发现猫咪或狗子得了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对猫咪来说,越早使用胰岛素,II型糖尿病逆转的可能性越高,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越小,猫咪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的可能性越大。不要先尝试去减肥,一定要先打胰岛素。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的使用,需要非常高的准确性,必须严格遵照医生给出的药量,不要频繁更换剂量,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给猫咪加药、减药,就算你是人医也不行,不要瞎胡搞。
打胰岛素针应用专门的胰岛素注射器,皮下注射。打针位置首选胸腹两侧,容易扎入,皮肤厚度稳定,长期注射不容易导致皮肤纤维,打完针不要按摩和热敷。不要每天换位置打,不同位置皮肤厚度不同,会导致胰岛素吸收率不同。
胰岛素的储藏应冷藏(2-8度)并直立存放,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一般保质期4周,甘精胰岛素可以保存2个月。若胰岛素冷冻了,就不要使用了,冷冻会损害胰岛素,降低产品功效。使用胰岛素前,务必检查胰岛素的外观!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使用前要滚动,来让蛋白质和胰岛素均匀结合(不稳定),但不能晃动,避免破坏胰岛素和蛋白质的结合,不能打入空气,不能弹针管。
要注意,长效胰岛素不可以稀释,猫的初始剂量是1-1.5U(正常猫用一个单位,胖猫用1.5个单位)/catBID。最重要的是需要根据监测结果来调整并确定胰岛素的使用量。治疗的前5-7天,不建议调整用量,先让猫咪的身体情况稳定一下,能更好的控制剂量。
监测一般是果糖胺水平,刚开始治疗时果糖胺水平稳定在350-450umol/L,说明控制的好,一定要让果糖胺慢慢降低,不要一下子降下来。如果果糖胺水平<300umol/L,提示胰岛素注射过多。如果果糖胺水平>500umol/L,说明控制量不足,需要加胰岛素的量。如果果糖胺水平>600umol/L,说明控制不好。同理,在一开始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血糖能控制在15,就挺好的了,如果一下降到10以内,说明胰岛素过量,后面可能会出现厌食、呕吐等情况,反而不利于治疗。
家长们需要买采血针,采耳朵边缘静脉的血,采前先涂一些红霉素软膏。还需要买血糖仪给猫咪做日常的监测,可以买动物专用的血糖仪,监测值会更准确,但价格也更高,买人用的也行(雅培越佳型的就蛮好),但监测结果会略微偏低。
怎么绘制血糖曲线
每2-3小时监测一次血糖,连续监测10-12小时即可,不需要监测24小时。绘制血糖曲线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胰岛素的使用效果,考虑是否需要换胰岛素,并且能评估理想使用剂量,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给药频率。
血糖曲线和猫咪的应激状态也有关系,处于应激状态的猫咪,血糖水平会升高。糖尿病的监测,需要排除这种情况,因此需要监测10-12小时,把应激性血糖高排除掉。
如果猫咪打了很高剂量的胰岛素,但血糖水平依然很高,需要送检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若IGFI>1094ng/ml,提示肢端肥大症。
市面上有人用的快速血糖监测系统(也有猫用的),可以自动测量、收集、储存血糖和酮类的数据,可以埋在猫咪的后脖颈处或屁股。埋的时候比较疼,但埋完了并不疼,可以自动准确绘制血糖曲线,并且不折腾猫。具体怎么购买、使用,可以咨询兽医师。
人用快速血糖监测系统
糖尿病本身并不是急症,可以不用住院,家长遵医嘱慢慢回家监测治疗就行。但如果发生了酮症酸中毒(DKA),就属于急症了。猫咪血糖会特别高,有酮血症/酮尿症、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很严重等症状,需要急救治疗。酮血症是血糖很高,但没办法被身体利用,身体很饿,因此发生糖异生,开始分解更多的脂肪,生成酮体,这和生酮减肥法一模一样(集美们答应我,不要随便乱搞生酮减肥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集美表示,没用并且心情不好)。当发生酮症酸中毒,猫咪会发生呕吐、厌食、脱水,不要一下就打胰岛素,需要首先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可能会发现血糖浓度逐渐恢复正常。治疗2-3天,就能调整好DKA患猫的状态,当状态好转时,就可以开始吃饭了,并考虑使用胰岛素,阻断糖异生的途径。DKA需要每小时监测血糖,每2-4小时检查脱水程度,每8-12小时检查电解质情况,每4-8小时检查血酮,每6-12小时监测PCV和总蛋白,每24小时称重。
饮食方面
糖尿病患猫最好吃高蛋白低碳水的食物,最好是生骨肉、熟肉、全罐喂养。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可以减少从肠道吸收的葡萄糖量,并降低50%的胰岛素需求。不一定非要吃糖尿病处方粮,因为猫粮最少也还是含有10%的碳水化合物。
喂养方法要注意:
1、保持每餐摄入的能量恒定
4、注射胰岛素时喂一半的日能量需要量
5、如果猫咪少食多餐,可以让猫咪自由采食,如果猫咪一定要把食物吃光,就定时定量。
减肥和适当运动
肥胖会增加猫咪对胰岛素的抵抗,减肥后,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是可逆的,可以恢复。因此要管住嘴,迈开腿(具体可回看《》)。
每天的监控必不可少
猫咪家长应该每天观察并记录猫咪的活动水平、吃饭量、饮水量和排尿量,每周要记录好猫咪的体重。
注意观察猫咪低血糖的症状
胰岛素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低血糖的症状,如躁动、颤抖或颤抖、异常动作或行为、异常安静或困倦、失去知觉/昏迷。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给猫咪补充食物,或和医生讨论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用量。
总结
糖尿病的预后取决于治疗是否准确。所用胰岛素的类型、并发疾病或酮症酸中毒是否得到治疗、糖尿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等都会影响到糖尿病的预后和猫咪的寿命。好好治疗,糖尿病的预后良好。
本文参考:
《FelineInternalMedicine,Volume7》
《小动物内科学》
《猫病学》
《Hill'sAtlasofVeterinaryClinicalAnatomy》
《兽医临床尿液分析》
《小动物疾病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流程图谱》
《小动物内分泌疾病与繁殖障碍》
《TextbookofVeterinaryInternalMedicine8th》
《ISFMConsensusGuidelinesonthePracticalManagementofDiabetesMellitusinCats》
ESAVS2021内科:FllippoFerri《DiabetesMellitus糖尿病》讲课
宠医客:郑义老师《猫多饮多尿——内分泌部分》讲课
展腾:毛军福《猫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讲课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书籍和网络,仅作学习交流用,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