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
自幼肥胖直至成年,有肥胖家族史,食欲良好,全身脂肪分布均匀,脂肪细胞呈增生肥大,限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较不敏感。无肥胖病因可查。
(二)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多于20~25岁起病,由于营养过度、活动量减少及遗传因素而肥胖,脂肪细胞肥大无增生,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肥效果较好,体重减轻后胰岛素的敏感性可恢复。
(一)下丘脑性肥胖症
(二)垂体性肥胖症
2.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或增生分泌生长激素(GH)过多,引起全身软组织、骨骼及内脏的增生肥大伴内分泌代谢紊乱,临床上以面貌粗陋、手足肥大、皮肤粗厚、头痛眩晕、蝶鞍扩大等。青春期前发病者为巨人症,青春期后发病者为胶端肥大症,青春期前发病持久不愈至青春期后则表现为肢端肥大性巨大症。本症体重增加非脂肪增多。
(三)皮质醇增多症(又称库欣综合征)
1.病因
(1)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病):人约占本病总数的70%。由于垂体ACTH细胞瘤或下丘脑一垂体功能紊乱,分泌ACTH过多,刺激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分泌皮质醉过多所致。
(2)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肿分泌大量皮质醇其分泌功能多呈自主性,不受垂体ACTH调节。肿瘤分泌的大量皮质醇反馈抑制ACTH释放,致肿瘤组织以外的同侧或对侧肾上腺皮质常萎缩。
3.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常一望而知,但病程早期常不典型,需借助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检查:①24h尿17一羟皮质类固醇(17一羟,皮质类固醇(17-OHCS)>55.2mol/24h,>69mol/24h时诊断意义更大(正常值男性13.8~41.9mol/24h即5~15mg女性11~27.6mol/24h24h尿17一酮皮质类固醇(17一酮,17一回)>69.4mol/24h,日20mg如明显升高常提示癌肿可能。②24h尿游离皮质醇>3036nmol/24h,正常值28~276nmol/24(10~100mg/24h)。③血浆皮质醇正常成人早8时均值为442±276(16±μg/dl),下午4时均值为221±166nmol/L(8±6μg/dl),午夜最低。本病时早晨血浆浓度增高,午夜时无明显降低,昼夜节律消失。④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2mg/d)不被抑制,单纯性肥胖者能被抑制。⑤午夜单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于夜23:30分服地塞米松lmg,于服前月后晨8时采血测血浆皮质醇,正常人及单纯性肥胖者血浆皮质醇被抑制至对照值的50%以上,而本症者不被抑制。⑥血浆ACTH测定正常人早8时均值为1.1-11pmol/(5~50pg/mL),垂体瘤或下丘脑一垂体功能紊乱所致肾上腺皮质增生者血浆ACTH浓度轻度增高,肾上腺皮质肿瘤者则降低,异位ACTH综合征时明显增高。
(3)器械检查:B型超声、X线拍片、CT、MRI、肾上腺扫描等对库欣综合征病因诊断有助。
(四)胰岛病性肥胖症
3.功能性自发性低血糖症常因多食而肥胖,多见于中年女性。诊断依据见低血糖症一节。
(五)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肥胖症
由于代谢率降低致热量消耗降低,部分伴有肥胖,大部分患者体重增加由效液性水肿所致。表现有面容虚肿、皮肤苍白、皮肤干而粗糙、怕冷、食欲缺乏、便秘、心率减慢、反应迟钝等。诊断依据:①病史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常由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所致,可有甲状腺肿大史。部分患者有甲状腺手术史或放射治疗史。②体征支持甲状腺功能减退。③血清T3、T4增高,甲状腺摄131I二率增高,且多数高峰前移,FT3、FT4几增高等。
(六)性腺功能减退性肥胖症
1.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肥胖、多毛、月经不规则或闭经、不育,基础体温呈单相,长期不排卵。双侧卵巢增大。可行B型超声、局部CT、腹腔镜检查确诊。血浆LH水平增高,hH水平较低,LH/ThH比值>3。
2.绝经后肥胖症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对下丘脑及垂体反馈性抑制减弱致精神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食而肥胖,同时伴脂肪代谢失常。
3.男性无睾或类无睾症性腺功能减退常伴有肥胖。切除性腺或放射线照射损伤性腺后也往往出现肥胖。性腺功能丧失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是肥胖发生的基础。因同时伴有性腺病变较易鉴别。
(七)其他
1.水钠滞留性肥胖是特发性水肿伴单纯性肥胖的综合征。好发于中年女性,水肿多活动、站立位及经前加重,休息、平卧、清晨及月经期过后减轻,早晚体重差达1~1.5kg(正常平均0.5kg)以上。体重增长迅速,常伴月经少或闭经,口渴而尿少。易有情绪不稳、嗜睡、头痛、面部及肢端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立位性低血压等。立卧位水试验显示有明显的水钠潞留可助诊断。
2.痛性肥胖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其痛觉阈降低。特征为肥胖、疼痛性皮下脂肪结节,多见于颈腋部,结节可持续多年。患者常有停经过早、性功能早衰。
3.Prader-Willi综合征又称三低肥胖综合征,主要表现肥胖伴肌张力低下、智力低下、性腺功能低下。于婴儿期至幼儿期有明显多食性肥胖,身躯矮小,躯干及大腿部多脂肪而呈短粗胖体态。由于高度肥胖而影响呼吸功能。至青春期后常有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诊断依据:除病史及临床表现外,对张力低下肌肉做活检示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萎缩。
4.颅骨内板增生症(Morgagni-Stewart-Morel综合征)本病罕见,几乎全是女性,多见于绝经之后。约半数患者有肥胖,以躯干及四肢近端为主,常伴有剧烈头痛、精神失常、多毛、月经过少或闭经。基础代谢率降低及糖代谢障碍。颅骨X线拍片示额骨及其他颅骨内板增生。
5.性幼稚一色素性视网膜炎一多指(趾)畸形综合征(Laurence-Moom-Biedl综合征)本病少见,常见于同一家族中的男性成员。主要表现有肥胖,多指(趾)畸形,色素性视网膜退行性变,身材矮小,卷发,长眉毛及长睫毛,生殖器发育差,智力低下等。
(八)药物性肥胖
精神病及某些疾病的患者长期使用氯丙唤、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制剂、糖皮质激素。息斯敏等药物,使患者食欲亢进、多食而肥胖。
一、病史
1.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运动情况粗略计算每日所进热量,饮食过多而活动过少是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外因。
2.询问家族史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常有父母肥胖,其弟兄辈及患者本人也自幼肥胖,家庭生活习惯多喜甜食、进食量及次数较多、喜吃零食等。。
3.了解个人出生史及身体发育状况,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及性功能状态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无第二性征发育障碍,性功能多正常,而继发性肥胖症患者多有第二性征发育障碍及性功能低下。此外,应询问既往健康状况,有无脑膜炎、脑炎、颅脑创伤、肿瘤病史,因继发性肥胖症都有明确的病因,肥胖仅为其临床表现之一,尤其注意询问有无神经精神病史、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病史,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多毛闭经溢乳、下丘脑综合征等病史。
二、体格检查
1.测量患者身高(m)、体重(kg)、体温、血压、腹围及臀围等以了解患者有无肥胖及其程度,是否合并有体温调节异常(下丘脑综合征时体温调节异常)和血压升高。
肥胖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
(1)体重指数(BMI)是较常用的衡量指标。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WHO提出BMI≥25为超重,≥30为肥胖。亚太地区肥胖和超重的诊断标准专题研讨会依据亚洲人往往在BMI相对较低时,就易出现腹型或内脏肥胖并显示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及蛋白尿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故提出BMI≥23为超重,BMI≥25为肥胖。
亚洲肥胖分类及其对策(表1)。
(2)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或身高减100后再乘以0.9(男性)或0.85(女性)。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者为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10%又不到20%者为超重。
(3)体脂的分布特征可用腰围或腰臀围比(WHR)来衡量。腰围为通过腋中线肋缘与髂前上棘间的中点的径线距离;臀围为经臀部最隆起处部位测得的距离,腰臀比(WHR)为腰围与臀围的比值。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腰臀比WHR>0.9(男性)或>0.8(女性)可视为中心型肥胖。
(4)皮下脂肪堆积程度可由皮脂厚度来估计,25岁正常人肩胛皮脂厚度平均为12.4mm,大于14mm为脂肪堆积过多;肱三头肌部位皮脂厚度:25岁男性平均为10.4mm,女性平均为17.5mm。
(5)内脏脂肪可用B型超声、双能X线骨密度仪、CT扫描或磁共振测定。在确定肥胖后,应鉴别属单纯性肥胖或继发性肥胖。
2.观察身体外形及脂肪分布情况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男性脂肪分布以颈项部、头部。躯干部为主;女性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为主。继发性肥胖随不同病因而异,如向心胜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外貌、紫纹。痤疮为皮质醇增多症的特征;女性肥胖、多毛。闭经不孕可能为多囊卵巢所致。体态肥胖、面容虚肿、皮肤干而粗糙、反应迟钝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特征。四肢末端肥大、面容丑陋为肢端肥大症特征。
3.视力及视野检查下丘脑及垂体性肥胖尤其是该部位的肿瘤可致视力障碍,偏盲等。详细的体格检查是继发性肥胖症病因诊断的主要线索。
三、买验室检查
(一)下丘脑及垂体功能的实验室检测
1.激素测定ACTH、FSH、LH、TSH、GH、PRL测定,借以了解下丘脑及垂体功能,对下丘脑及垂体性肥胖的诊断有助。
2.TRH、LH-RH兴奋试验
(1)TRH兴奋试验:于清晨静脉注射TRH200~500μg,在注射前及注射后15、30、60、90min分别采血测TSH水平。正常人于注射后30min血清TSH出现峰值,可达10~30μg/L。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SH无增高(无反应)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清TSH基础值增高,静脉注射TRH后TSH值明显增高(明显兴奋);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如病变在下丘脑,经TRH刺激后TSH明显升高;如病变在腺脑垂体经TRH刺激后TSH无升高。垂体瘤、席汉综合征、肢端肥大症晚期等垂体病致TSH分泌不足,血清TSH水平低下,TRH刺激后反应差,提示垂体TSH储备功能差。
(2)LH-RN(LRH)兴奋试验:鉴别性腺功能低下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上午8时静脉注射LRH100μg,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5、30、60min采血测LH;然后隔日静脉注射(或肌注)LRH100μg,共3次后重复前述试验。正常人女性于注射后15min出现LH峰值,增至基础值的3倍以上,绝对值增加7.5nmol/L以上,男性较女性低一倍。原发性性功能低下者,LH基值增高,注射LRH后LH峰值超过基值4~5倍(反应明显人病变在垂体者,LH基值低,注射LRH后反应差或无反应,病变在下丘脑者,LH基值低,注射LRH后呈正常或延迟反应(峰值出现于注射LRH后60或9min)
(二)周围腺体激素测定
1.甲状腺激素测定TT3、TT4、FT3、FT4测定以了解甲状腺功能。
2.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血尿皮质醇、24h尿17-羟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24h尿游离皮质醇测定,对皮质醇增多症性肥胖的诊断有助。皮质醇增多症早期与单纯性肥胖经上述化验鉴别仍困难者,应进行小剂量地塞米松(2mg/d)抑制试验,前者不被抑制。
3.胰岛功能检测
(1)空腹及餐后2h血糖测定:必要做口服葡萄糖(75g)耐量试验(OGTT)对糖尿病(DM)及糖耐量异常(IGT)的诊断有助。
(2)胰岛素及C肽测定:对胰腺性肥胖症诊断有助。尤其胰岛素释放试验可以反应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于OGTT)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
4.血脂测定。
5.立卧位水试验:显示患者于立位时有水储留现象。患者于清晨空腹排尿后,于20min内饮水1000ml,然后每小时排尿一次,连续4h,记录尿量。第一天取卧位(不用枕头),第二天取立位如活动或工作人正常人立位条件下排水率为饮水量的81.8+3.7%,卧位时排尿量等于饮水量甚至超过饮水量;水储留性肥胖症时立位尿量低于卧位尿量50%以上。
四、器械检查
(一)有关肥胖症诊断方法的检查
1.根据身高、体重诊断:首先根据患者年龄查出标准体重(见人体标准体重表),或以下公式计算:标准体重(┧)=「身高(cm)-100」x0.9,如患者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可诊断为肥胖症。但必须除外由于肌肉发达或水分储留的因素。
2.皮肤皱褶卡钳测量皮下脂肪厚度:25岁正常肩肿下皮下脂肪厚度平均为12.4┨,超过14┨为肥胖;三角肌外皮脂厚度男性平均价.4mm,女性17.5┨(正常人25岁值)
3.X线软组织拍片计算皮肤脂肪厚度,超声波反射照像法估计皮下脂肪厚度等方法(标准同卡钳法)
4.根据体重质量指数计算体重(kg)/身2(┫)>24则为肥胖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男性>27,女性>25为肥胖症。
(二)CT、MRI
对下丘脑、垂体肿瘤、空泡蝶鞍、肾上腺肿瘤、胰岛素瘤诊断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