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佳李孟河黄馨怡马羽茜湖南日报2024-02-0107:34:22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颐佳李孟河通讯员黄馨怡马羽茜
彭南科在制作土家织锦。黄馨怡摄(湖南图片库)
木桥、石阶、凉亭,篱笆、院子、薄田,鸭群在水田里振翅欲飞,扇动层层涟漪。亭子里,网红狗妈妈“来福”摇尾迎客……1月29日,记者踏进这方返璞归真的小天地,不由感慨:好一个世外桃源!
“最传统的东西,也许最能直抵人心”
2022年6月,一条6分3秒、制作蓑衣视频“出圈”,点赞量超百万,彭南科火了。
彭南科身着藏蓝粗布麻衣,割棕片、编蓑衣。梳棕丝做线,把片片棕叶缝起。雨水顺着伞形的蓑衣滴入土里。山水田园间,彭南科通过镜头,一帧一画,将复杂的传统蓑衣制作工序还原。
彭南科团队供图
“乡村守艺人”是彭南科抖音平台主页自我介绍。守的是什么?彭南科解释:是初心、传承、希望。
彭南科是古丈县茄通村人。和大多“山里娃”一样,他也向往外面的世界。当过教师、做过记者,辗转城市近20年。
“最初,是因为看到直播带货中腊肉销量很好,就想尝试拍短视频。”彭南科说。
2022年初,他开设抖音账号。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短视频中“上岸”?
“最传统的东西,也许最能直抵人心。”20多年前,彭南科就有“非遗项目传承,还原古法手艺”的想法,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家乡的风土人情孕育了我的灵感。”
一次制作蓑衣视频的火爆,彭南科称,没想到乡愁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意外的惊喜,像找到新大陆。
彭南科在短视频时代找到坐标,内心的想法愈加坚定,系列精良视频“喷涌而出”——
竹子造纸、荔枝酿酒,制作打谷机、曲辕犁,古法制作牙膏,檀树皮制作宣纸,藕丝制作印泥……瞬息万变的时代,他的视频里,绿野青山、小桥流水、古屋土狗等都是取之不竭的常备素材。
霞光、夕阳,四季更替、万物生长。
“每个视频,最短拍一周,最长要拍一年”
“每个视频,最短拍一周,最长要拍一年。”彭南科说,基本要拍1500至2000个素材,才能剪辑出一个5至10分钟的视频。
古法制作,并不简单。为制作传统的蓑衣,彭南科翻阅大量资料,进行反复研究;传统技法制墨,前后做了10多次,熬了多个通宵才成功;种水稻、做剁辣椒从育苗开始做起,横跨春夏秋三季;酿酒,拍了整整7个月……
村里的农民、篾匠、瓦匠、木匠,许多湘西州的非遗传承人,都成了他的老师;发现制作细节有问题,立马赶往安徽、广东、四川等地寻找匠人取经,学习最传统的制作工艺。
彭南科感慨:“他们用一辈子去钻研的手艺,每一个制作细节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前后用108道工序,还原2500多年历史的阿胶制作工艺;揭秘古代美容秘方,用草木灰做出了玉女桃花粉,用猪油、茉莉花等制作清茉香膏;教人用古法炼银、炼金……
从春分到白露,专注内容的创作,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尽管如此,彭南科却乐此不疲。他说:“时节教人不慌不忙,去等待,去成长。”
有人说他是中年版李子柒。
“会不会有创作灵感枯竭时?”
面对记者的提问,彭南科微微一笑,题材太多了,此生难完成。湖南是文化大省,仅湘西州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111项,州级和县级共402项。
“每天,都有几个主题同步拍。”新年伊始,团队就确定了一年的拍摄计划。
“很多手艺人十几岁就开始学艺,我们最快要在一周内把它学会。过程很难,但通过视频把这些濒临失传的手艺展现出来,让年轻一代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我认为值得。”彭南科若有所思,“这里360度都是景,并不是视频有多好,而是大家和我一样,在非遗技艺中寻‘根’。”
彭南科坚定守艺,一部分是自身的热爱,一部分来自网友的肯定。
“感谢您让年轻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看到了老祖宗的手艺”“他认真地拍视频,弥补我们认知里缺少的文化”“那些日渐远去的技艺在他的视频中得以还原”……彭南科对文化的热爱,让无数人看见。
“把最纯朴的东西展现出来,希望能传递一种价值”
竹篱笆围着田地、院落,菊花、梅花绽放。
1月29日,彭南科请来了龙山县土家织锦的传承人,坐在织机前,指导技术要点。
脚踏杆、腰匍匐,一手握木梭,一手拉丝线,斑斓的线上下翻飞,札札弄机杼,把云霞织成锦。
“疯狂的学习是日常,想好了就往前冲,我很享受这种状态。”交谈间,彭南科摆弄着手中的木梭,娓娓道来,“土家织锦民间叫打花,传统织锦多作铺盖用,土家语叫‘西兰卡普’,意思是土花铺盖。”
一年多,好学不倦的彭南科成了半个“非遗专家”。
借助抖音、视频号、快手等平台,捉泥鳅篓子、熏腊肉、制苗鼓、蜡染等富含湘西元素的视频传播开来,“老手艺”纷纷露脸,让神秘湘西魅力大增。
彭南科把舞台的聚光灯洒向湘西农村,让越来越多的人望向深山,并为之惊叹。
一个中年“大叔”为何如此受青睐?
“有偶然的成分,但最根本的是绿水青山。”对于网友称呼他为中年“大叔”,彭南科并不在意,他笑着说,“绿水青山,承载了太多的梦。”
“最原始的东西,往往最奢侈。把最纯朴的东西展现出来,希望能传递一种价值。”彭南科说。
对话过程中,记者发现彭南科的创作理念、思维方式很纯粹,虽然转换过不同的人生角色,但他的言谈举止间有一股韧劲和活力——扎根土壤,向上生长。
去年5月,彭南科参与组织古丈县首期“一村一主播”网络直播创业训练营,旨在培育出更多有想法、有能力、有情怀的“乡村主播”,他鼓励年轻人:“要相信梦想,要有信念,勇敢去冲,才能克服困难一路向前。”
截至目前,彭南科发布的视频,单条平均播放量约3500万次,总获赞量约3000万,总播放量超26亿次。
“世界向前,我们向上,无愧于心。”彭南科说,他出去了又回来了,找到了真正的兴趣爱好,因为生在湘西,长在湘西,他会继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