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在台湾新北市瑞芳区,
有一个猴硐猫村,
这里生活着200多只猫咪,
跟一般的流浪猫不同,
它们干干净净,不会见人就躲,
高兴了,还会来你脚边蹭一蹭。
图/新北市动保处
每年,几百万游客不远万里来这里,
只为了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们。
图/SHENG
同时也有人对这里口诛笔伐,
说这里不是天堂,而是地狱。
猴硐的村民怎么也没想到,
自己也有背井离乡的这一天。
清末年间,
这里还不叫“猴硐”,
而是“猴洞”,
因为这里曾经栖息了大批猿猴。
猴硐依山傍水,基隆河由南而北从中穿过。
1890年,工人在八堵大华桥下发现了金沙,
而金沙就是从上游的猴硐冲下来的。
大批采金矿工蜂拥而至,
开始了长达90多年“金生金逝”的采金岁月。
当年的矿工们。图/周章淋·瑞三矿业公司
原来繁盛的矿场早已荒废。
因为煤矿,这个闭塞的沟谷迎来了黄金时期,
最多时住了900多户居民,6000多名矿工。
矿工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和生命,
挖出质量最好的煤,
把这里变成台湾产煤最大产区,
也无限度地向这片土地索取资源,
矿坑越挖越深。
猴硐昔日的煤矿工厂。图/Flickr,Shih-ChangHuang
几十年过去,
进口煤矿超过了猴硐挖出的煤,
青壮年纷纷背起行囊,离开猴硐,
只剩下100多位老人和小孩,
和挖煤留下的矿坑。
当年采煤的矿坑。图/邓玫玲
矿业衰落,猴子也早就没了,
老鼠肆虐时,
当年矿工带来的猫就发挥了用处。
在这个被遗弃的小村子里,
猫儿却过得非常快活,
家猫野猫上天遁地,蛇鼠无处可逃。
图/Bobo
渐渐地,人们发现身边的猫忽然多了起来,
数量竟达上百只!
猫儿们白天呼呼大睡,
晚上却兴奋异常,嚎叫连连。
居民出门,随处可见猫的脚印和粪便。
正当他们一边愁着自己的生计,
一边愁着这些上蹿下跳的猫时,
火车带来了一批又一批兴致勃勃的游客。
当地居民很疑惑:
大批观光客迅速涌向昔日的煤矿之地,
目的只有一个:
看一看这满村子可爱的猫咪,
幸运的话还能摸一摸抱一抱。
图/AJ
图/潘潘猫
起初,只有一些热心人士忙里忙外,
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猫咪的照片、视频,
向外界宣告猫村的存在。
2010年志愿者们在组织“风猫趣”活动。图/蓝色水瓶子里的蓝色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