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美国种植的转基因西红柿在市场上流通到现在.尽管围绕转基因作物的各种争议不断,然而16年间,农业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生产应用发展仍十分迅速。~U2009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l_34亿hmz.转基因作物种类已不少于120种,目前,全球有25个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有32个国家批准进口。目前中国的转基因作物已达22种,正在研究的转基因作物种类47种’涉及各类基因103种,已进行规模种植的包括抗病毒甜椒和延迟成熟西红柿、抗病毒烟草、抗虫棉等6个品种。2009年8月,农业部批准发放了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和一个转基因玉米品种的生产安全证书,这意味着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在我国的商业化种植已为期不远。而继2003年我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后。2010年7月我国开始从美国批量进口转基因玉米,据有关数据,2010年我国进口的转基因玉米不少与150万t。2010年l1月18日,阿根廷总统表示,2011年中国将从阿根廷购买550万t玉米,而该国种植的玉米80%以上为转基因玉米。不经意间,我国的转基因作物正从棉花、大豆、烟草、蔬菜、水果扩展到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食用油以及用副产物豆粕和转基因玉米生产的猪肉已走上了我们的餐桌。
汹涌而至的转基因作物和农产品会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巨大风险风险呢
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怀疑:(1)产生毒素或增加食品毒素含量。一些研究学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增加微量毒素的含量.严重的会导致某些遗传类疾病;(2)营养成分减少。英国伦理和毒性中tL,的试验报告说。转基因食品中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减少了12%至14%;(3)引起人体过敏反应,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而天然食品却不存在以上的缺点,对人体是相对安全的。食用转基因食品就如把自己当作小白鼠,有不可预测的风险。
2-2转基因作物或将给我国畜牧业带来巨大冲击由于我国的农作物实施大面积机械化种植难度大,以及农作物品种的退化.致使许多农作物特别是用于饲料业的农作物如大豆、玉米等产量较低,饲料业成本加大,也使得畜牧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成本相应较高。目前我国配合饲料的产量已经达到1亿t以上,豆粕需要量为2000万t,玉米耗用量在8000万t以上。而国产大豆可供饲料用用量仅为l000万t.而国产玉米2010年产量为1.63亿t,目前尚能保持自给,但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预计N2o2o年国内饲料用玉米的需求量将达到2.24亿t。我国用于饲料生产的大豆和玉米大规模进口将成为一种常态。
3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安全有巨大隐患3.1转基因作物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危及到整个系统。有人担心,。大量的转基因作物进入自然生态系统中。会淘汰原来栖息的物种及其他遗传资源,加剧品种的单一化.造成生物数量剧减,甚至会使原有物种灭绝。从而造成物种减少、退化乃至灭绝.使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
3.2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演变为农田杂草由于导入新的外源基因,转基因作物获得或增强了生存竞争和繁殖能力,使其在生长势、越冬性、耐受性、种子产量等方面.都强于亲本或野生种。若被推广种植,这些转基因作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机会特别大,因其又具有野生植物没有的各种抗性,将会迅速地成为新的优势种群.进而可能演变成农田杂草。
3.3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转基因作物中的一些抗除草剂、杀虫剂和病毒的抗性基因就有可能通过花粉杂交等途径向其同种或近缘野生种转移.使其获得转基因生物体的抗逆特性,进而出现对其他作物构成严重威胁的“超级杂草”和侵染力、致病力更强的“超级害虫”。目前加拿大已出现杂草化油菜植株.美国也有因种植转基因植物出现不下十种“超级杂草”的报道。云南财经大学教授顾秀林还认为.转基因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是永远不可能清除的,因为基因有活性,它能自我复制、流转。也能和它所侵入的宿主一起复制繁衍。它会变异,但永远不会灭亡、不会消失,微生物是永恒的。转基因一旦释放到环境.就永远不再能被人类控制。
4.2亟需加强对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发展的监管2010年3月10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的集体采访中曾表示: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目前,国内也没有种植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但是随着农业部批准发放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和一个转基因玉米品种生产安全证书,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已经成为现实问题,由于转基因作物的不可逆转性,一旦出现失控,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4.3完善转基因技术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涉及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立法主要包括:2009年《食品安全法》、2001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以及2007年《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等。但目前这些管理办法在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已显得不够全面和细致。据北京科技报2011年1月6日报道,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有关报告中提出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对立法涉及的粮食转基因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争取2011年将粮食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科学而健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包括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及其有效实施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现实的或者潜在的风险。
4.4大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作物品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出.今后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没有技术就没有地位。对待转基因产品,科学慎重的态度并不是拒绝的态度。谢华安院士也指出,发展生物技术,与传统优势技术紧密结合,拓宽育种途径。提高育种效率,对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壮大民族种业。巩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目前我们拥有的转基因作物,特别是转基因主粮作物的专利技术还很少,目前获得转基因作物生产安全证书的两个水稻和一个玉米品种的转基因专利几乎全部来自国外,一旦推进商业化种植,必将陷入专利陷阱,其后果是将我们的口粮控制权拱手让人,是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交由别人支配。大力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前提首先是拥有自主的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
4.5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生产一定要慎之又慎作为一个有着13亿庞大人口的国家,解决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至今国外对主粮的转基因品种一直没有进行商业化生产,美国等国家虽然批准了玉米、大豆的转基因商业化生产。但主要用于饲料和榨油,而用于主粮的转基因小麦研究虽然早已成功。但是一直没有批准为商业化生产。因为小麦是西方的主粮,相当于中国的水稻。因此,我国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生产也一定要慎之又慎。在转基因水稻食用安全尚未得到充分证实的情况下.绝不能将l3亿人作为“试验小白鼠”。转基因水稻及玉米的试验性种植必须严格放在与传统作物充分隔离的有限区域内进行。并杜绝转基因种子商业流通。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