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说“父母就要狠心让她一次哭闹个够,以后也不要因她哭闹而妥协。”我觉得这是以讹传讹。这种做法对于构建宝宝对家长的依恋感是很不利的。
我家宝宝三个月后就很少哭闹,而是经常咯咯咯笑,有时是放声大笑。即便有时有哭闹,我们也从不会采取“任他哭闹”的方法,而是在他哭闹时及时找到他哭闹的原因,解除他的不舒服,并且经常和他交流,逗他玩,让他很有安全感、信任感,他就不会哭只会笑了。
【沧海一鱼的回答(8票)】:
刚出生时的哭闹是因为环境改变(子宫内外太不同了),锻炼肺功能,而且也唤起注意。至于接下来的哭闹通常是尿片湿了,肚子饿了,身体不舒服了。前面所说的9个月宝宝那种每天哭闹其实是大人不合适喂养方法形成的不良反射。
如果想她不再这样,父母就要狠心让她一次哭闹个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要告诉他哭闹不能解决问题),以后也不要因她哭闹而妥协。当孩子明白哭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她就会想办法好好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很多人会嘲笑我把孩子当大人,我从他们是婴儿的时候就把他们当自己的朋友和平等的人,每件跟他们有关的事情尽量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所以讲道理的时候他们也能听进去。
好像有点歪楼了,不要介意哈。
小时候家里养猫,小猫出生后倒是不哭,可是看着母猫在那里打盹,它就是要纠缠母猫,跳来跳去,抓来抓去,时不时还喵喵叫几声。所以不哭是真,不闹是假。
【独眼的回答(6票)】: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小动物小时候非常闹,非常闹,非常闹……它们在不满意的时候一样会闹到精疲力竭……又哭又抓又咬又打还记仇。
人类所能庆幸的是,自己不是它们的亲生父母,不然会更受刺激,尤其是要面对四五个甚至十几个这样闹的孩子。
BBC的动物系列片里也有瓢虫妈妈因为幼虫讨食最后累死的例子。
【朱怡婧的回答(1票)】:
话说她刚出来的时候每次哭,就有好吃的,好玩的,有人抱,有人哄,哭的时候也不会引来大怪兽来吃了她,那么爱哭的倾向无论先天还是后天都保留了。
你在你女儿小时候大哭几次怎么也不哄试试,几天就哭少了。
【刘伟的回答(0票)】:
哭闹是小孩刚出生唯一的诉求表达方式,之后形成条件放射,有所求就会哭闹。
【王石的回答(0票)】:
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而已,是被大人惯出来的条件反射。哭则有所期。
【CindyChen的回答(1票)】:
【薛琳的回答(2票)】:
首先据说人类的婴儿都是早产儿,正常的孕期应该2年左右。据说的原因直立行走让人类女性骨盆变化不易生产人类胎儿大脑非常大,正常孕期生产无法通过产道,只能早产。Inthattheycontinuedevelopingafterbirth,mostanimalsarenotbornmature.Atbirth,anormalhumaninfantislessmaturethaninfantsofsomeotherprimatespecies,possiblytoallowthedisproportionatelylargeheadtofitthroughapelvisadaptedforwalkingontwolegs.Furthermore,sincetheevolutionofconsciousthoughtinhumans,thereislessselectivepressuretohavemoredevelopedinfantsatbirthbecauseoftheincreasedabilitytoprotecthumaninfants.
但要说到小动物与人类婴儿的一些差别,除了早产所致的婴儿大脑智力不成熟,恐怕也因为人类本来大脑就比那些动物们发达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