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兴盛归兴盛,多数人对于包桶的种种多是一知半解的。因为包一桶一次就是装出上百支,即使资金不是问题,要怎么处理掉这堆酒也够让人头痛。不要说自己包,连身边要找到有这样经验的朋友都很难。
上面留有父亲给儿子寄语的布莱迪酒桶,算是爸爸包给儿子的桶?
包桶如何进行
「推开了厚重的酒窖木门,领头的酒厂经理手上拿着取酒用的DipDog(取酒器)往酒窖深处走去。而紧跟在他后面的,是持着品饮杯的选桶人,他打量着经过的每一个橡木桶,仿佛是在找寻最佳猎物的猎人一般。
『到了。这些宝贝们性感的不得了啊!』
酒厂经理停在一排积了厚厚灰尘的古老酒桶边,拿起一旁的槌子把桶子的木塞敲开。剎那间迷人的酒香倾泄而出,仿佛是要把他沉睡在这酒窖里数十载的历史一次展现给来访之人。酒厂经理熟练的用DipDog取了深琥珀色的酒液并倒入选桶人的杯中。『啊~缤纷的百香果味、高雅的木质薰香、再加上天鹅绒般的口感,就是他了!我要包这一桶。』」
以上故事均为包桶幻想…
以上这个画面是很多人对于选桶的超浪漫想象,但是很遗憾的,除非你是每年能买个数千万之类的超级VVVVIP,不然这种入窖选酒的机会是几乎不会有的。
一般的选桶其实都是透过分公司或是代理商,自原厂取得可供包桶的几组样品,在办公室或是包桶拍卖会试饮后选出来的。样品往往只有小小一瓶,而且通常不是只供一个人选择,所以很多时候都只能透过这只有约略10ml的一小杯,就要决定是否要这桶酒。
包桶样品试饮会
好不容易决定了要的是哪桶酒之后,接下来要烦恼的就是酒标。每家酒商给予的酒标自由空间各有不同,有些允许你直接设计你想要的整张酒标,但有些却仅给你几公分的小小创作空间,更甚者还有只给你写一行字的(ExclusiveforXXX这种)。所以接着就是与酒商针对酒标、包装样式、以及上面叙述文字的各种来来回回,有时候一乔就一个月过去了呢。
最后一切都拍板定案之后,就是等待漫长的船期,等酒到港后,再进行检验与报关,都完成后才能把一箱箱的酒载回家。
包桶样品
包桶文化的兴盛
那为什么近年来包桶文化变得十分兴盛呢?这一切要从网络的兴盛开始说起。由于网络的兴盛,几乎所有的酒款你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平均价格。许多人买到便宜的时候都会忍不住跟卖酒的商家抱怨买贵的了。
即使有些价格是因为特殊因素出清而超低,或者是别家店反馈给多年支持客人的友情价,但多数消费者并不会去理会这些背后因素,只会看到他买得比别人贵的眼前事实。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商家的利润越来越薄,必须要另外找出路,而包桶这时便成了店家的希望。
因为酒是整桶包下的,换言之就是独卖,所以绝对不会有被比价的机会。酒标部分不只能打上自己店家的名号,更有许多独立装瓶厂能让你设计整张酒标,所以各式各样的酒标就出炉了,看你是要三国志、四圣兽、九龙子还是阿猫阿狗动漫艺妓都行。这样反而吸引了许多人来购买这些特殊标的酒。
不只如此,后来更有店家想到把包桶送去比赛,拿了奖之后声名大噪,带动后续的包桶更加好卖。所以这种种的好处让酒专的包桶越来越流行,造就了现在你看到规模比较大一点的酒专都有自己的包桶的有趣现象。
看得更深入一点
一般人看这些包桶时,往往都只会看他酒标如何、有没有送比赛得奖、好不好喝等等,但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些更深的东西可以看。
·选酒风格:
因为是经过人为筛选的,所以选酒人的喜好也会很清楚地显现在其所选的酒款上。不论是波本桶的清新、雪莉桶的厚重、还是重视风味的均衡,这些都是你在试这些包桶时可以去推敲跟思索的。如果有机会试到多款的系列选桶,选桶人的喜好会更加清晰可辨喔!
·选酒人的手腕:
除了风味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可以观察,那就是选酒人的手腕。虽然选桶听起来好像完全都是靠选桶人的功力在做筛选,但实际上真正影响最大的因素却是供应商那端提供过来的样品质量。
讲极端一点,当供应商给你十个都是糟糕的样品的时候,你有神一般的选酒功力也还是只能选出糟糕的东西;反之,供应商若给你的都是非常高质量的样品,你用掷骰子乱选都能选出一款高分酒。
最后,面对各种琳琅满目的包桶,要如何选择呢?
由于包桶的独卖性与量少,很多时候你在网络上是找不到别人的品饮纪录与心得来参考的。但好在这些包桶的单位多会开瓶来给大家试饮,所以还是回归威士忌不变的原则—自己喝过喜欢才是真的。因为不像原厂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挑,所以没有谁的选桶就是你会喜欢的保证,当然也绝对会有为包而包或者单纯卖酒标、卖酒色的包桶存在。所以「试过再买」才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