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活动《大猫和小猫》(通用4篇)
一、设计意图: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猫是小朋友很感兴趣的小动物,它性情温和、可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们的叫声也经常被小孩子所模仿,本教材贴近幼儿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入手,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考虑幼儿年龄较小,对于声音的强弱变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来感受和表现对声音强弱的理解。同时加入了“掷骰子”游戏,动静结合,趣味性很强,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声音的强弱、动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力度。
2.尝试仿编歌词,体验仿编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2.大猫、小猫指偶一个。
3.鸡、鸭、青蛙、山羊、水牛等动物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导入,学习大猫、小猫唱歌的声音。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谁呀?看看有几只猫呢?(出示课件猫2只)
2.教师:这两只猫有什么不同?(大、小)猜猜大猫唱歌唱歌声音怎么样?(大)一起来学一学。小猫唱歌又是怎么样呢?(小)我们也来学一学(小猫)唱歌的声音。(带领幼儿学唱:喵喵喵喵喵)
(环节评析:本环节运用听声音猜测的方法判断是什么小动物,孩子们对于猫的叫声很熟悉,所以一下子就能猜出来。这为下面的演唱环节做好有力的铺垫。之后,通过观察大小不一样的猫图片,模仿演唱大猫和小猫叫,第一次引出声音的强弱变换。)
(二)学唱歌曲
1.教师:猫咪们也想和你们做朋友。听听大猫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你们认识它了吗?它是谁?它的声音怎么样?我们也来学一学大猫唱歌。
2.教师: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我们也来听听看!它是谁呀?它的声音怎么样?我们也来学一学小猫唱歌。
4.教师:现在我们来跟大猫、小猫来玩一个掷骰子游戏,看看骰子上有什么呀?那么掷到大猫的时候要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呀?(大大的、响亮的声音来唱)那小猫呢?(小小的、轻轻的声音来唱)
5.教师:游戏马上要开始啦,我们一起来喊:“变变变”(向上抛)看,掷到了什么呀?(大猫)那我们要用什么声音来唱呀?(大大的)那我们用大大的声音来唱喽!
6.教师:谁愿意来掷骰子?(2~3个)
(三)模仿动物做动作
1.教师:大猫、小猫出去散步,是谁走在前面?(出示指偶),谁走在后面?
2.教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那我们来给这首歌取个名字吧!
(环节评析:本环节运用指偶引入活动,采用”大猫、小猫散步”的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学会看哪只猫咪走在前面?哪只走在后面?在看的过程中思考唱哪只猫咪?声音怎么样?大的还是小的?轻轻地还是响亮的。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强弱变化,同时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大小、强弱,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四)仿编歌曲
1.教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把其他小动物也引来了。猜猜说会来?他们会怎样唱歌?
2.教师:那小狗会怎样唱歌呢?(轻轻地、小小的)那大狗呢?
3.教师:那小狗唱完了谁也要唱了呀!(幼儿说)那我们来唱大鸡、小鸡的歌吧!(幼儿学唱)
4.教师:还有那么多小动物也想唱歌,那我们回去和好朋友唱一唱吧!
(环节评析:在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本环节是创编歌曲环节,通过猜测和联想的方法引导幼儿想象会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当说到某一动物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同时加深对声音强弱的变化。)
本活动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学习的还是不错,基本能理解和掌握歌曲内容。本次活动在形式上还是很丰富的,“掷骰子”游戏也使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很是喜欢,等到结束了,任然觉得意犹未尽。情景式的“大、小猫出去散步”也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但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就是不一样形式的演唱,由于歌曲较短,因此在演唱的时候会显得枯燥。所以,我想可以从环节上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变,如:教师一个人带着指偶进行游戏很独立,如果让每个小朋友都人手一只大猫(或小猫),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学会演唱歌曲,效果会更好。同时也可以借助图片来教学,更生动、形象,还能灵活的变换小动物,方便后面的创编环节,一举多得。
一、说设计意图: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个性发展需要,我们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为以下两点: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和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根据教学内容,本次活动的准备有:
四、说活动过程:
本活动在歌曲内容上只有简单的两句歌词,因此在难度上没有什么问题,为了使孩子们更有积极性,我们在每个环节上都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参差了游戏、互动,在环节之间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所以我们把本次活动的环节指定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听声音导入,学习大猫、小猫唱歌的声音。
本环节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观察法、比较法、猜测法。在这个环节中,以猜测导入,考虑歌曲学习的需要,在这一环节中运用了下行音阶唱出(喵喵喵喵喵—)让幼儿有一种神秘感的同时,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在教师引导幼儿模仿猫咪叫的同时,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幼儿自主的发现两只猫在大小上面的不同,从而引导出声音的强弱变换,为下面的歌唱环节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是:学唱歌曲
本环节运用的教学方法有:示范教学法、游戏法、启发提问法。在这一环节中以大、小猫自我介绍的方式引出歌曲内容。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觉得那是在学唱一首歌曲,而是在听猫咪们自我介绍。环节之间的过度清晰、自然,目标明确。“掷骰子”的游戏使活动更有生命力,把活动达到了高潮,在游戏中学会演唱歌曲、从而进一步的巩固内容,这也体现了《纲要》中的“玩中学、学中玩”精神。
第三环节是:模仿动物做动作
本环节运用的教学法有:动作模仿法、情境教学法。本环节运用指偶引入活动,采用”大猫、小猫散步”的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学会看哪只猫咪走在前面?哪只走在后面?在看的过程中思考唱哪只猫咪?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强弱变化,同时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大小、强弱,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第四个环节是:仿编歌曲
在前面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请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创编。通过猜测和联想的方法引导幼儿想象会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当说到某一动物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使活动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从而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编,同时加深对声音强弱的变化。
在观摩太仓市百节好课时,我对陈老师设计的大班歌唱活动《小鱼的梦》感触很深,再结合许卓娅教授对于《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见解与观念,对比自己反复开展的小班歌唱活动《大猫和小猫》的活动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⒈语言的游戏化使活动更生动
陈老师执教的《小鱼的梦》中,所有的语言都围绕了小鱼在池塘里的这个情境,比如“波浪”“水草”等的表现直接促使孩子自主探究、主动感受和体验。教师只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提示,就可以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感受音乐中的三拍子,自己可以将节奏更好地表现出来。陈老师的语言融合了音乐中最真实的情感,带动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一种游戏化的感情,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为小鱼创造一个新的故事。这些孩子们就像一条条真正的“小鱼”,他们在优美的宁静的音乐中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对音乐的理解,这就是陈老师游戏化的语言起到的最大的作用,也是许卓娅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有关于“学习品质内涵”中主动性与创造力的体现。
反观我执教的小班歌唱活动,从一开始语言的生硬,没有将大猫小猫最有趣的样子展现给孩子们,结果第一次试上下来的感觉非常的糟糕。孩子们虽然在最后都学会了这首简单的歌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都是将大猫小猫的有趣“讲”给孩子们听,而不是让孩子们自己“表演”给我看,这里有一个本质的差异。我反复琢磨着我在活动中出现的这些最真实的问题,和师傅陈老师一直探讨自己的引导语言,师傅也说我的引导太过主导化,没有体现一种游戏的趣味,所以我也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之后自己独立试上,第三遍的时候,发现孩子们似乎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大猫小猫的趣味了,我自己也觉得很欣慰,因为我也看到了孩子们愿意去主动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大猫小猫在音乐中不同的表现,这也体现了创造力的学习品质。
⒉互动的游戏化使活动更自然
而我在自己的活动中,太过注重一个结果的呈现,因此在之前几次试上中与孩子的互动太过于生硬,对于环节中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也没有仔细考虑清楚,更没有将大猫小猫那种自然的不同表现展现,固然失去了游戏化的歌唱活动的本质。在试上完了第四次活动,在隔天晚上反复将前面四次试上中出现的生硬的互动转化为自然的对话,在正式开展活动中,却发现不一样的幼儿反应出现了,打乱了我原本笃定的对活动各个环节的把握,导致这个活动没有更好地展现给大家。不过没有关系,活动中的失败更能激发我对这个活动问题的有效反思,相信之后我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会更上一个台阶,更自然。
小班音乐活动《猫捉老鼠》执教者:俞薇薇一、活动目标1、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二、活动重难点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活动目标: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歌表演的动作。2、培养幼儿边唱边表演的兴趣。3、个别指导徐慧超等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活动准备:头饰人手一个,录音。...
活动目标:1、乐意跟唱歌曲,初步学习音乐游戏《哈巴狗》。2、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⒈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在图谱的帮助下初步学唱歌曲。⒉尝试边唱边表演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歌曲图谱活动过程:一、熟悉歌曲旋律⒈师:春天天气真好,好多小动物都出来玩了,看有谁呀?⒉出示蝴蝶。...
小班音乐活动:《挠痒痒》活动目标:1、运用有趣的动作和声音表现歌曲的乐句。2、感受情景游戏带来的愉快情绪。3、引导幼儿进行歌词创编,并大胆地表现。重点:运用有趣的动作和声音表现歌曲的乐句。...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班音乐活动:螃蟹设计思路:纲要新思想强调幼儿的快乐学习,据于这些,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螃蟹编配上了欢快的音乐,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二拍子的音乐旋律,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活动目标:1.感...
小班音乐活动:碰一碰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活动,应是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是一个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
小班音乐活动:袋鼠活动目标:1.组织幼儿两人一组按节拍协调地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2.启发幼儿创编与同伴不同的亲热动作。3.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协调一致地做动作,玩游戏。...
活动目标:1、借助游戏情境,记忆歌词,初步学唱歌曲《点豆豆》。2、体验歌曲中说唱的音乐性质,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准备:图片、胸饰过程:一、练声:复习歌曲《摘苹果》二:导入: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兴趣。...
活动目标: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活动准备:1、节奏棒每人一副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活动过程:1、听iloveyou音乐做动作进教室2、发声练习:...
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活动,体验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2、熟悉歌曲旋律,学习演唱歌曲。3、能模仿教师用较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中号子部分。活动准备:1、幼儿座位排成半圆。2、音乐《小乌龟》。...
小班音乐活动:有趣的叫声1、活动目标:1.1初步了解稳定、均匀的节奏。1.2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图谱。2、活动准备:节奏图谱卡片若干。3、活动过程:3.1看图谱,拍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