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品种的狗狗需要断尾或者裁耳,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与人们对狗的需求分不开。
现如今,对某些犬种来说,断尾裁耳已经成为他们形象气质的一部分,垂耳的杜宾当然还是一只杜宾,却不那么“像”杜宾了。
甚至很多宠物店也反映,如果不提前给小狗做这些手术,顾客是不会要的。
但另一方面,给狗狗进行断尾和裁耳的手术,又被很多人视为残忍和野蛮的行径。
他们认为,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而去对狗狗的肢体进行伤害,是十分不人道的。
不管支持还是反对,其实根本分歧在于人们对狗的需求和对犬种的理解不同,这件事,绝不仅仅关乎美丑。
今天呢,小编就带您一起来了解下狗狗断尾和裁耳的那些事儿。
因为有犬协的标准在先,狗狗的美丑贵贱自然也有了参考。
这里就要提到,断尾和裁耳并非近些年来狗贩子等人炒作出来的新标准,而是有其实际存在意义的。
我们知道养犬文化始于欧洲,最早欧洲地区养狗的目的多是狩猎。这就要联系到它的工作性和身体结构的匹配程度。
有些狗体型大,尾巴长,耳朵大并自然下垂,在狩猎时,大尾巴易被猎物发现,不好隐蔽。而长尾巴和大耳朵也让狗狗在运动时容易受伤,伤口处理不好会感染,甚至危及狗狗生命。
所以在当时,断尾和裁耳就成了既减少狗狗受伤几率,减少医疗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的明智之举。
尽管现在狗的工作性逐渐被取代,更多的角色是家庭宠物。
但是对于那个峥嵘岁月的怀念,对于高山森林中猎犬英姿的追怀,断尾和裁耳仍然被视为一些犬种的标准,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传统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涉及到断尾的狗狗不少,如我们常见的雪纳瑞、杜宾。需要裁耳的也不少,如雪纳瑞、杜宾、意大利凯因科尔索,断尾和裁耳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不过两者也有区别,一是断尾比裁耳痛苦小,后期护理简单,二是对狗的形象气质影响不大,毕竟看狗不会先看尾巴。
裁耳对技术要求高,狗狗也要承受一定疼痛,但是裁耳和不裁耳的狗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很多人反对此种“审美”。
断尾、裁耳也并非强制的,如今FCI很多标准中,也并未强制要求某些狗必须这么做,即使没有断尾、裁耳的狗狗也能参加比赛,这也给了主人充分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