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产期型:围产期时已有严重的肾囊性病变,累及90%集合管,同时有少量门静脉周围纤维增殖,于围产期死亡。
2.新生儿型:累及60%集合管,伴轻度门静脉周围纤维增殖。于出生后1月出现症状,于几个月时死于肾功能衰竭。
3.婴儿型:婴儿型表现为双肾肿大,25%肾小管受累,肝、脾肿大伴中度门静脉周围纤维增殖。出生后3~6月出现症状,于儿童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
4.少年型:少年型在13~19岁出现症状。肾脏损害相对轻微,仅有10%以下的肾小管显示囊性变,偶尔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肝脏门静脉区严重纤维性变。一般于20岁左右因肝脏并发症、门静脉高压死亡。
波斯猫(详情介绍)
多囊肾病(polycystickidneydisease,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肿,囊肿进行性增大,最终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多囊肾是一种缓慢发展的遗传性肾病。主要遗传长毛猫,其中波斯猫已被证实为通过单一显性遗传基因遗传给子代波斯猫,其它品种如喜马拉雅猫(详情介绍)、英国短毛猫、美国短毛猫、布偶猫、苏格兰折耳猫也多见报道。
波斯猫的多囊肾疾病通常1岁龄就表现出来。超声波是目前为止最好的检查诊断手段,在肾皮质可扫查到大小不一的囊状空腔(多为双侧肾脏),这些小囊会慢慢变大,逐渐取代原来的肾组织而使肾肿大,肾表面逐渐失去光滑。随着猫的年龄越大,囊肿的数目越来越多,体积也越来越大,猫咪最终出现肾功能衰竭。
多囊肾被认为是一种晚期发作的肾病。在各种各样的猫种中,多囊肾具有显性遗传的特点,一般而言,多囊肾阳性的猫的幼仔有50%的几率会遗传上此病。研究表明,多囊肾的猫肾衰竭通常发展较慢,早期血液学检查无任何异常,平均在七岁左右表现肾衰的临床症状。
与其它慢性肾衰一样,多囊肾发展到肾衰表现为:多饮多尿,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呕吐和贫血。多囊肾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手段,其肾衰阶段的治疗还是补液排毒,抑酸防溃疡,降低磷水平,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等,另外监测和治疗伴发的高血压以防止对其它脏器的伤害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