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没办法了,我们身边找不着合适的猫。”赵明辉笑着说。据他介绍,“平安”是一只雌性英国长毛猫,目前已经进入发情期。“猫一般6个月到1岁是发情期,前几天我们就发现它已经进入发情期了,它现在的年龄相当于人类的十四五岁。虽然它这个品种算不上特别罕见,但是周围养这个品种猫的确实不多,我就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希望尽快找到一只相同品种的英国长毛猫进行交配。”赵明辉表示。
今年4月,“平安”百岁时,记者也进行了一次回访,当时的“平安”已经走出保温箱,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小别墅”。它的住处空间大、设施全,还有专属小玩具,童年生活可以称得上有滋有味。“今年过年期间,‘平安’就开始断奶独立生活了。”赵明辉说,“‘平安’独立生活适应得很不错,长到3个月大我们就让它从保温箱中出来了,还特意给它置办了新家。它慢慢变得活泼调皮了起来,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大大的眼睛,长长的毛,眼前的“平安”和刚出生时完全不一样了,变得更加落落大方。“它的长相不像我们平时见到的宠物猫那样可爱,有点凶凶的,尤其现在长大了后,已经有了一只大猫的样子。”
“平安”的到来是个意外之喜
赵明辉博士团队长期致力于犬科动物及猫科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疾病模型制备等研究工作。近5年来,团队成员围绕犬、猫科动物克隆、发情判定,卵子体外成熟、配子体外培养等科学问题进行了多项研究,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去年12月,团队通过攻关,成功获得森林猫体细胞克隆后代,青岛农业大学也成为中国首个成功完成猫科动物体细胞克隆的高校。据了解,这只克隆猫于2020年12月24日出生,体重75克。科研人员给它起名“平安”,希望它作为克隆技术的研究成果能够平安健康存活,同时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那年年末出生的它,能够给新的一年带来平安好运。
“2019年的时候先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实验需要大量的卵巢,但是又没有合适的途径搜集,我们就想到了可以去宠物医院,因为现在很多猫都会去做绝育。‘平安’的本体就是来自一只在宠物医院做绝育的雌性森林猫。”赵明辉告诉记者,当时从本体身上取了很小一块皮肤,经过分离培养得到很多体细胞,随后保存进了零下196℃的液氮罐里,等待后续实验时使用。
下一步将研究猫的基因编辑
猫作为人类重要的伴侣动物,其器官结构和生理机制等方面与人类相似,截至目前,猫共发现238种与人类发病机制类似的遗传性疾病。基因编辑猫可以有效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研发靶向药物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赵明辉介绍,猫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促进动物疾病模型和药物的开发,在生物医药领域、宠物行业和濒危物种保护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在医药研究方面,和犬类似,猫也是重要的实验动物、疾病模型动物和伴侣动物。利用猫克隆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大量生产携带特定疾病的个体,供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所使用。
/延伸/
动物克隆意义重大
提到“克隆”,社会各界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看法。采访中,记者询问赵明辉,作为专业人士,觉得克隆究竟有什么意义?赵明辉表示,一般大众对克隆技术的误解,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一些好莱坞大片。但其实,如今美国人餐桌上的牛肉可能很多是克隆的,科研团队会选择最好的牛进行克隆,生产出更多味道鲜美的牛肉。
“再就是在克隆猪方面,因为猪的内脏和人的内脏较为相似,所以在经过一定的基因编辑后,就可以把猪身上的器官,比如心脏、肝脏、肾脏等用在人体上。这叫做‘异种器官移植’,也是现在研究的重点,因为毕竟现在在医学方面需要大量的移植器官。”赵明辉说,“研究克隆猪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就是在生产方面,选择最优质的猪类进行克隆,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还有针对濒危野生动物,克隆技术也会带来一定帮助,比如说某种濒危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可能所剩无几,如果个体年老丧失生育能力的话,那就算作‘功能性灭绝’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集它的细胞进行克隆,生出来的下一代就会是一个全新的个体,具备生育能力,这样就可以通过交配的方式扩大种群了。所以说,研究动物克隆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刘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