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到底要不要绝育?如果想要它长寿,就这么做绝育狗狗寿命

关于狗狗绝育这件事是好是坏,大家一直讨论过很多次,但却也一直没有结论的事。小萌君今天不就这件事究竟是好是坏做出一个判定,只来说说绝育与狗狗的寿命、死亡原因之间的关系。

有一个宠物研究小组做了一个“绝育和狗狗寿命及死亡原因关系”的研究,调研了是否绝育与狗狗寿命和死亡原因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狗狗绝育和它们的寿命之间确实存在联系。有做过绝育的狗狗寿命显示会更长一些。没有绝育的狗狗寿命大概为8岁左右,而绝育过的狗狗平均寿命大概在10岁。绝育,让男狗狗预期寿命增加13.8%,女狗狗预期寿命增加26.3%。从这一点来看,似乎绝育对于狗狗的寿命延长似乎更有好处。

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绝育,减少了一些激素的分泌,延缓了衰老。

同样的,由于医疗问题,样本狗狗也都被送到过兽医医学部,也有可能也说明这些狗狗或多或少会有些健康问题,而不是普通的健康的狗狗代表,所以这个结论未必适用于一般的狗狗。

当然,如果要做绝育,就要在狗狗比较适合的年纪进行,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年龄进行绝育,会影响他们荷尔蒙分泌失调,进而影响到狗狗骨骼、关节、内脏等重要器官的发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给狗狗做绝育呢?这其中又有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呢?

科学养宠,上巨小萌。每天不间断养狗知识解决你的疑惑,帮你”更好养狗。

THE END
1.母狗狗在几岁做绝育最好呢狗一般是在出生后8个月左右达到性成熟。母狗在这一时期出现初潮,以后就1年出现2次,即被称为“发情期”的有可能妊娠的时期。为了预防狗患上疾病和发生意外,主人对处于“发情期”的狗所采取的对策具有很大意义。如果不需要狗繁殖的话,母狗需要大概在出生后5~6个月之间,进http://m.7tqp.com/news_2648602.shtml
2.这6个部位是狗狗“生命线”,主人多生气也不能打然而棍棒式教育不仅盛行于家长教育孩子,还流行在宠主教育狗狗中,其实这种教育对孩子还是狗狗身心伤害都是很大的 。作为宠主,应该要知道以下的6个部位是狗狗的“生命线”,平常多生气也不能打狗狗这些部位,后果真的太严重了! 一、狗狗的鼻子 对于狗狗来说,鼻子可能是比眼睛更重要的部位,它可以给狗狗带来大量的信息...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62AB710553TENW.html
3.母狗要不要做绝育母狗要不要做绝育 建议母狗做绝育手术,母犬做绝育手术的利大于弊。绝育手术可以避免母犬患子宫、卵巢方面的疾病,并且可以大大降低母犬患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几率。 建议母狗做绝育手术,母犬做绝育手术的利大于弊。绝育手术可以避免母犬患子宫、卵巢方面的疾病,并且可以大大降低母犬患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几率。https://mip.xiaokeai.com/dog/pregnancy/67854.html
4.到底要不要让狗狗生一胎再做绝育?如果不让她生,是因为不满足上述条件,建议别生直接做绝育,别你受罪狗也受罪。而如果是怕得子宫蓄脓而做绝育,我觉得没必要,国内医生主张做绝育除开子宫蓄脓是比较常见的重大疾病以外,还想赚你的钱。子宫蓄脓大部分发生在中老年母狗身上,也就是说你家狗如果年轻生一胎再做绝育也不打紧。另外,请不要忽视绝育的...https://weibo.com/p/2313474363587907896590/wenda_home
5.母狗产后多久可以绝育?母狗产后最好在哺乳期结束之后再做绝育手术。母狗产后身体比较虚弱,免疫力下降,还要给幼崽哺乳,不适合在产后不久就做绝育手术,否则母狗很有可能会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对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一般建议在母狗产后身体完全恢复后再给它做绝育手术。母狗的哺乳期一般在40天,到这个时候母狗的身体一般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https://www.isdpp.com/issue-21345.html
1.母狗应该要适龄绝育吧?有生一胎对身体更好的说法吗?如题!我养的是小母猫,已经适龄绝育了。 姐姐养了边牧,也是小女生,目前六七个月叭,前几天刚好聊到绝育的事情。可能是养猫狗的理念不同,我对养狗知识不太了解,但猫猫一般都是适龄绝育不繁育的。 担心狗子未来不绝育有子宫蓄脓的风险,所以想来问一下大家,姐姐想让她长大点生一胎再绝育,是有生一胎对狗妈妈...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89293078/
2.母狗9岁了绝育狗狗绝育手术必看的5条注意事项因此,很多人选择了给自己狗狗做绝育手术。那么给狗狗做绝育手术到底要注意些什么呢? 2、公狗绝育后要与其他狗保持隔离,至少一个月。然后立即参加社交活动。别人的问诘、嘲笑、冷眼甚至不恰当的关切都会导致他信心收到打击。 3、母犬绝育后要当心它变得凶猛。母犬绝育睾酮上升,可能导致她凶猛爱攻击人或动物。因此母犬...http://m.boqii.com/article/49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