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家长会③|拖拉磨蹭、不催不学,如何让孩子有主动性和内驱力?
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云端家长会,对话苏州教育大咖系列访谈,旨在探讨青少年教育问题,赋能未来成长。
最后一期已于3月13日晚7点和大家见面了,苏州教育视频号、苏州新闻广播视频号、苏州广电直播小程序同步进行了直播。
第三期邀请苏州工业园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负责人、曾任园区多所学校校长、女儿就读于哈佛大学的“二哈”爸爸——沈雪洪,博士、副教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执行院长吴铁钧两位嘉宾,以“拖拉磨蹭、不催不学,如何让孩子有主动性和内驱力?”为主题开展讨论,共谋孩子的教育与心理的最佳解决策略。
都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半小时的作业,孩子可能花两、三个小时才磨完,让家长非常抓狂。好像要拿着小鞭子在后面不停地催赶才能够有一点点主动性。
孩子学习没有内驱力和主动性怎么办呢?来听听教育专家的看法。
沈雪洪
孩子拖拉磨蹭,家长不能只看到表象。要透过现象找到本质的原因,比如说,是因为面对新事物的畏难情绪?还是因为不好的行为习惯?要冷静地观察一下,孩子出现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在哪里。只有找到了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可能才能帮助到他。
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面对孩子的拖拉磨蹭时,切忌用粗暴的态度解决问题,处理亲子关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和孩子共情。很多家庭教育的问题就是“道理太多,亲密太少”,而只有在亲子关系良好的情况下,家长的建议才能真正被孩子所吸收。
当孩子做一件事有良好的内在感受时,才会有好的结果。而家庭归属感、学习价值感以及学习的自主权三要素能够为孩子提供学习的内驱动力。要像呵护珍珠一样呵护好孩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吴铁钧
所谓拖拉磨蹭,它并不是一个客观的明确的指标,也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客观描述,它只不过是家长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标准来判断孩子。所以家长首先要反思,孩子的拖拉磨蹭是真正意义上需要解决的拖拉磨蹭吗?还是自己太着急了?
为了激励孩子达到学习目标,很多家长会使用奖励机制。吴博士提醒,在使用外部奖励的时候,要注意技术和策略。首先,奖励不能解决能力问题,你不可能通过奖励来让孩子做到他能力达不到的事情。第二就是奖励要高频率低强度,不要低频率、高强度,给予孩子即时的满足感。最后就是,奖励是工具性的,奖励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出现了,奖励机制要及时撤除,转而转移到新的行为上去。
人的一生几乎都在和内心的拖延症对抗,父母面对孩子的拖拉磨蹭时,首先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能破坏亲子关系,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帮助孩子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排除外部干扰。帮助他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用一个个易于达成的小任务替代一个大的目标。
在谈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时,吴教授表示,内驱力的产生,是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用人际关系的力量去推动学习。用一棵树的力量去推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的温柔去感化另一朵云,这就是教育的本质。